文| 于鳳竹
在事業單位中,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能夠對事業單位財務收入與支出情況進行嚴格審查,我國大部分事業單位內部活動,均需要依靠財政撥款。國家的財政資金主要由納稅得來,事業單位的使用過程當中,要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事業單位發展過程當中,要想保證財政稅收工作的順利進行,要求監管部門適當加大監管力度,對事業單位內部活動進行認真監管。但是,受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的影響,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與財政稅收工作當中,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過小,影響事業單位的整體發展水平,無法完全滿足事業單位的實際發展需求。
在新時期背景之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逐年提升,我國對事業單位的要求不斷提升。事業單位發展期間,要結合財務現狀,做好預算工作,并制定出較為合理、完善的財務管理方案。但是,很多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當中,仍然采用落后的財務預算方法,財務管理機制不完善,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影響事業單位自身的快速發展。
要想進一步提升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與財務稅收管理水平,做好相應的監管工作特別重要,要求相關人員結合事業單位發展情況,運用先進的監管理念,針對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和財政稅收進行嚴格間斷。事業單位內部的管理人員要從整體角度分析,對既有的監管體系進行大力完善,并加強落實,在保證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不斷提升財政稅收質量。
此外,事業單位還要對既有的財政稅收監管考評反饋機制進行大力完善,綜合考慮人民群眾提出的意見,并結合最終的監督審核結果,進行科學的整合,避免財政稅收工作中出現較多漏洞。對于有關工作人員來講,要明確自身的任務職責,積極采納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與建議,并根據專家提出的建議,快速做出反應,進一步提高事業單位財政稅收水平。
在經濟飛速發展背景下,事業單位內部有關部門,要適當加大財務預算力度,并采用先進的財務預算方式,制定出更加健全合理的財務管理體系。結合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特點得知,其全部收入與支出,均需要納入到預算管理范圍當中,不斷提升預算管理效率。另外,事業單位管理人員還要對原有的績效評價體系進行優化,不斷提升單位各項資金的利用率。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要結合具體情況,制定出合理的評價體系,做好事前、事中與事后評價工作,針對效益較高的部門,給予獎勵,針對效益比較差的部門,可給予一定懲罰。
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之中,要求相關人員遵守以下原則:
1.長期績效目標和短期績效目標統一性原則。通過遵守此項原則,可以保證事業單位內部的財政資金得到更好的統籌規劃,提高各項財政資金利用效率,保證事業單位內部財政資金得到妥善分配。在對事業單位財政資金實施績效評價時,要求相關人員從整體角度進行分析,不能夠完全局限在事業單位績效評價工作中,還要綜合考慮事業單位財政審計內容,進一步提升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的合理性與規范性。
2.質量和數量兼顧性原則。一般情況下,相關人員在對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進行審計時,要合理選擇各項數據,從多個角度來分析,避免出現片面性評價現象,提升評價的合理性。所以相關人員在實際評價工作中,不但要對數量進行有效評價,而且要加強質量評價。
3.微觀效益和宏觀效益結合原則。在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評價期間,相關人員還要適當加強階段性考核,提升工作成果考核的規范性,并結合事業單位財政審計情況,做出正確評價。事業單位財政支出,不但可以給事業單位帶來一定效益,而且要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所以相關人員需要從宏觀角度來思考問題。
綜上,通過對提高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與財政稅收水平的主要措施進行合理分析,例如做好相應的監管工作、全面完善財務管理機制、明確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原則等等,可以保證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與財政稅收水平得到雙重提升,推動我國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