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謝 琳 陳 峰 黃 婧
在一個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其中財務管理經營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稅收籌劃工作,它能夠提升企業在經驗管理中的競爭優勢,減少企業在經濟上的一些風險。
企業的管理者對企業稅收籌劃工作的重視也能夠讓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提升。但是就目前很多企業的發展狀況來看,很多企業的內部管理者都沒有將稅收籌劃的工作重視起來,沒有意識到稅收籌劃工作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沒有對員工的積極性進行培養和關注,所以導致稅收籌劃環節的工作效率比較低。
而且在進行稅收籌劃的人員招聘和培養的意識不足,沒有對員工的專業素質和技能進行考量,導致員工的工作效率低,工作質量不佳,對企業的經營發展造成了一些阻礙。
政策針對企業納稅辦法、計稅方式、優惠政策予以明確規定,只有符合某類及相關特征的企業才能運用對應的政策展開納稅活動,例如我國鼓勵企業增加出口率,提高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為此針對企業施行出口退稅等系列激勵政策,再如針對新辦企業我國實施照顧性政策,通過減免賦稅助力新興企業發展,同時為科技型企業、福利型企業、綠色經濟型等特殊企業發展頒布相關幫扶政策,并約束企業在特定范圍內開展經濟活動,在享受政策基礎上貫徹權責,對企業稅收籌劃帶來一定影響。
企業在編制稅收籌劃方案期間,法律風險是一種常見的社會風險類型。稅收籌劃出現法律風險,主要是因為企業目前開展的實際經營活動,不符合稅收優惠政策規定的條件以及特征,一定程度上超出法律規定的合理避稅區間,可能導致稅收籌劃成為偷稅、逃稅等違法行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乃至刑事責任。所以,企業開展稅收籌劃的時候,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以稅收征收有關法律條款為基礎,在法律規定范圍之內,合法進行一系列稅收籌劃工作,利用企業優勢和法律條款當中涉及到的稅收優惠政策,從而減少企業繳納的稅款。
企業既有經營活動,是其展開稅收籌劃工作的基點,也就是企業需要確保生產經營正常開展的基礎上,依據國家有關稅收政策和法律法規,合理調整企業運營活動,確保在合法區間以既有形式,對國家各種類型優惠政策加以享受。但是若企業既有組織以及經營活動,不符合稅收籌劃相關內容,就會導致企業在稅收籌劃當中發生涉稅風險,當企業出現涉稅風險,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企業市場形象、經營信譽等,導致企業在信譽層面發生風險。
1.統籌稅收規劃。國家針對稅收籌劃應打破區域限制,針對稅收問題進行統籌規劃,基于當前經濟形勢、企業發展需要劃分企業等級,并針對等級制定標準,明確其稅收籌劃目標,以便其根據自身情況定位,制定科學的稅收籌劃方案,詳細分解稅收籌劃每個工作步驟。
而針對避稅、遞延納稅問題,國家需要建立統一的規定,并同時發放給地方政府,由地方組織企業學習相關政策規定,合法、合規的展開稅收籌劃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企業的發展目標是創造與獲取經濟利益,稅收籌劃應保持與企業商業訴求之間的聯系,幫助企業消除發展過程中的內部矛盾,使其承擔合適的稅收。
2.樹立法治意識,規避法律風險。首先企業需樹立法治意識,將稅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視為其稅收籌劃依據,其次及時關注我國稅法及相關內容變化實況,解析國家稅法體系發展與企業發展關聯,以此為由調整企業稅收籌劃目標,指明涉稅風險規避方向,最后提高企業法制能力,提升財會工作者法制素養,使稅收籌劃更為高效,達到規避法律風險的目的。
3.強化從業人員專業能力。新的發展階段,企業稅收籌劃呈現新的特征,傳統的稅收籌劃理念以及方法都過于落后,并不適用于當前的企業發展,為了降低稅收籌劃環節涉水風險的發生概率,需要結合企業的發展需求以及經濟形勢及時更新工作理念與工作方法,強化從業人員專業能力。
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互聯網生態模式下行業的發展邊界被打破,要求稅收籌劃人員必須具備大局觀,從企業長遠發展角度考量涉稅問題,將稅收籌劃作為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內容,利用大數據優勢準確分析企業發展訴求,創新稅收籌劃方案;同時,不斷提升稅收籌劃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拓展稅收籌劃范疇與內容,從而充分發揮稅收籌劃的價值,降低企業納稅負擔,為企業利益增長創造更充足的空間。
綜上所述,企業無論經營狀況如何都是要依法納稅,才能夠對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所幫助。所以,優化行政機制,提升企業信譽,繼而規避稅收籌劃涉稅風險,指引企業穩健發展,為企業獲取更高經濟效益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