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
6月6日,主題為“戰疫一盤棋,奪取雙勝利”第二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在浙江湖州舉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周其仁和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分別圍繞主題從各自的角度進行主旨發言,闡述長三角一體化區域合作的啟迪。
“新時代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有利于中國,堅持開放、擴大開放,科學謀劃和主動參與國際循環,在擴大開放中獲得更有力的資源、技術、人才、資金支撐,將更有利于國內循環的暢通和中國經濟發展的高質量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越有力、越通暢、越有效,國民經濟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也就越強大,中國經濟的發展就會越開放、越安全。”馬建堂以《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中堅定走在前列》為題進行了演講。
馬建堂表示,長三角作為我國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有條件有能力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中走在全國前列,在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國家經濟安全支撐能力建設上,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在現代化新征程中,需要長三角繼續當好中國開放的排頭兵,在開放中夯實和擴大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基礎,在開放中提升支撐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中國經濟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個是中美貿易摩擦,一個是新冠肺炎疫情,這兩大挑戰有一個共同點,當全球化達到很高水平的時候,當世界人民過度依賴來來往往時候,這兩大挑戰影響了這種來來往往。”周其仁認為,這兩個事件從反面教育我們,來來往往非常重要,一旦被阻斷,會沖擊經濟發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要恢復經濟發展,我們要把重點放在重啟來來往往。周其仁將關鍵詞鎖定在“來來往往”,發表了《來來往往,至關緊要——應對前所未有的挑戰》的演講。
在周其仁眼里,長三角一體化就是要致力于增加來來往往的層次、頻率和多樣性。各地有的政府存在著各種挖項目的招商引資行為,這在一體化的過程中應該避免,不能一看人家好就要去挖過來,而要看到底適不適合當地。同時,各地政府還要習慣于去買其他地區的服務、產品,即用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也發揮自己之長,補他人之短。如果長三角各地能形成這種高質量的來來往往,就會有一個好的結果,不然永遠都避免不了重復建設。
張勇用“包郵區”這一概念,引出了阿里巴巴與長三角之間的關系,并做了《建設數字長三角,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為主題的演講。長三角地區擁有全國10%的人口,卻創造了近20%的GDP、25%的進出口總額。這一成果的背后,離不開數字經濟的力量。數字經濟是長三角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根植于長三角的阿里巴巴,則是其中的主要來源之一。
張勇表示,滬蘇湖等鐵路開工,讓長三角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讓區域從三小時生活圈、經濟圈邁向一小時的生活圈、經濟圈,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帶來豐富空間和堅強的產業支撐。如此,數字化建設才能讓互聯互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