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微
現階段,醫保覆蓋率逐步提升,醫療機構收入金額的一半左右都來源于醫保支付。提高醫院資金利用率,加強醫療服務成本的有效控制是當下醫院所面臨的重要課題,醫保支付方式的改變,不僅影響了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還使醫院的收支結構發生了改變,更是促進了財務管理部門職能的改變,人才建設情況也受到了影響。基于此,醫院部門應實現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以適應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所帶來的影響。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是現階段我國醫療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并穩定發展的主要部分,積極建立以網絡技術為導向的醫院費用控制指導機制,從而及時形成費用控制、經濟效益提升的激勵制度。在醫保體系不斷改革的前提下,醫保的經辦部分作為患者健康以及財務利益的代理人,因此積極進行費用控制,轉變醫保支付方式可以保障醫療制度的有效完善,促進醫院財務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使財務管理的重要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最終實現成本低,高效益的財務管理目標。醫保支付方式主要有預付和后付這兩種,由于預付是按照人頭收費,而后付是按照服務項目以及床位收費,因此醫保支付方式的轉變對財務管理工作產生直接影響。
在物價管理以及醫保部門的監督下,醫院要對收費標準予以明確,并對財務管理流程加以規范,開展及時準確的財務收支預算工作。基于此,醫院的結算工作向復雜化的方向發展。在新醫改之后,財務管理所涉及的工作內容日益增多,對財務人員崗位適應能力有了新的要求,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任何微小環節的監督不到位,都會使醫院損失慘重。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之后,醫院可采用單病種付費的方式,也可按照總額預付費用。因此,醫療成本成為關鍵的核算內容。為了減少醫院內部資源的損耗,醫院會對藥材、耗材以及各項運營成本加以控制,合理分配各種資源內容而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為了保障財務管理效果,醫院還不斷進行人才結構與制度的優化,因此,財務管理工作面臨的工作壓力倍增。
為了控制財務風險問題的發生,醫院必須根據醫保支付方式而選擇差異化的財務管理模式。同時,醫保支付方式轉變之后,為了降低醫療費用的高速增長,部分醫院建立了第三方付費制約機制,這使醫院得以進行更加科學高效的進行財務信息核算。此外,部分醫院還不斷進行基礎服務項目的拓展,結算方式以及保險藥品目標也得以更新,雖然滿足了患者的不同支付需求,同時也提高了醫院所承擔的經濟壓力,因此必須采用有效的方式加以管理,促進所有工作人員風險防控意識的提升,有效規避財務風險。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是降低患者的就醫壓力,緩解醫保基金的負擔,并使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呈現出科學、規范的發展趨勢。同時,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后對醫院消費需求的增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避免了過度消費現象的發生。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下,在醫院財務管理過程中不斷加強對成本核算工作的管理力度,積極應對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及時明確成本定價,并要求財務人員嚴格按照成本定價法進行成本核算,避免資源浪費。同時對診療工作流程進行規范,嚴格控制醫療費用增長速度,重點加強對成本核算過程的監控,及時認真執行藥品,耗材管理制度,有效避免了資源浪費,與此同時,還促進了財務管理中成本核算水平的有效提升。
醫院要對醫保支付方式的應用狀況進行分析,結合醫院當前的財務管理情況,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并將激勵制度納入到財務管理當中,使醫療服務質量得以全面優化,加強成本控制效果,進而提升財務控制質量,使工作效率得以全面提升。同時,要將醫護人員的工作績效情況與崗位職責相結合,以量化指標作為薪酬計算標準,實現按勞取酬,使薪酬管理制度的發展更加科學,以此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優化醫療服務質量與效率,為醫院各項業務活動創造優質的開展環境。
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提高人員風險風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財務部門工作涉及到數據信息的整理與分析,關乎醫院費用支出情況,因此必須強化財務管理職責,比如及時設置專門的價格管理機構,并制定合理有效的價格管控制度,這項工作要自覺接受公共監督。將價格收費流程以及注意事項進行規范,實現價格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強化收費監督,保持收費管理透明化,只有這樣做才能有效避免多收費,亂收費等不良行為出現,并要在收費管理中堅持執行一日清單制度,從而保證收費管理過程科學化。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前提下,及時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盡量避免超支,有效提高風險防范能力,避免醫院損失,更重要的是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的高效運行。
結語:社會經濟的改革加速了醫保制度的優化,也對財務管理方式的改變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在醫保支付改革后,醫院要全面提升財務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采取有效的有段規避財務風險的發生,以免對醫院的經濟效益產生影響。同時,醫院還要引入現代化的管理技術,不斷進行財務工作人員業務及管理能力的強化,實現更加規范與科學的財務管理工作機制,并完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對財務人員的行為加以制約,進而加強醫院內部控制管理,以防止財務風險問題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