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琦
離退休綜合癥是一種老年人退休后出現的社會適應不良和支持系統缺乏而引起的心理障礙和身體機能失調的綜合病癥。患有離退休綜合癥的老年群體大多不能從工作的環境和狀態中抽離出來,對離退休后的角色難以適應,對生活方式的變化難以接受,從而產生悲觀、孤獨、空虛、焦慮、固執、抑郁、無力感等負面情緒,或產生更嚴重的行為失調。它不僅對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影響,嚴重的還會引發疾病,損害身體健康,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
離退休老年人在退出工作崗位之后,由于年齡的增長,更多地表現出對身體機能的關注,對自己健康的擔憂。隨著各種器官的老化和功能的退化,老年人容易患上疾病,尤其是一些常見病,如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紊亂等。由于身體機能發生的改變,由此產生的心理落差,使得他們焦慮、擔驚受怕,嚴重的可能導致抑郁。
多數老年人在離退休之后,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喪失了具體的生活目標和方向,一時間失去主心骨。他們由工作轉向家庭生活時,希望自己做出貢獻卻又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或者做出貢獻卻不被家庭成員認可,陷入兩難,從而導致無力感增加。他們的價值和付出,不再被家庭成員認可,他們對家庭事務沒有決定和參與權,他們想要融入家庭生活中卻被排擠,找不到正確的角色和自我,從而產生挫敗感、無用感、悲觀消極,甚至對生活失去希望,嚴重的可能走上自殺的道路。這種情況尤其在男性老年人和離退休前權力地位較高的老年人中常見。此外,原有工作伙伴對老人的忽略及子女關懷的缺乏,都使他們無法釋懷,失落和孤獨油然而生,擔憂劇增,面臨的困擾更加嚴重。
老年人離退休之前,在崗位上都做出或多或少的貢獻,他們工作多年且很多人掌握著話語權,受人尊重,社會地位較高。他們在幾十年的工作中形成的慣有的工作模式及生活狀態,存在著穩定的平衡,日復一日,難以改變。離退休之后,老年人不再處于原有的工作環境之中,離開了工作崗位,來自周圍同事的尊重減少,部分曾經是老干部的老人的權力已經移交,社會地位下降,逐漸與同事群體脫離。
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離退休老年人在滿足了自身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也要追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
首先,離退休老年人在生理方面渴求自己身體健康,追求膳食均衡搭配,營養吸收跟得上。同時,他們鍛煉身體的愿望更加強烈,常跳廣場舞、散步、打太極等,他們希望多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以此來增強自身體質,預防骨質疏松。其次,在安全需求方面,他們更渴望家人提供溫暖,配偶和家人的支持對他們來講十分重要。配偶和家人在老年人離退休后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給予老年人經濟上的支持、情感上的慰藉、日常的生活照料及需求滿足,他們能夠給患有離退休綜合癥的老人提供家庭的溫暖與呵護,幫助離退休老人面對退休后的角色適應和轉變。同時,老年人希望能有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庭環境。在這個家庭環境中,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能尊重老年人的選擇權、參與權、決策權,給予老年人平等參與和分配家庭事務的權利,使其在家庭中能夠受到重視,發揮自己的剩余價值,找到日常生活的樂趣,從而盡快適應離退休后生活。
離退休老年人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常常從朋友、家人等群體中獲取情感支持。親朋好友的陪伴與鼓勵,同事群體的支持與引導,都使其能夠盡快地融入離退休的環境中,發現自身在其他方面的優勢與特長,自我得到安慰。離退休的老年與工作伙伴減少了聯系,更希望從家人、朋友等群體中尋求支持,以此來彌補工作伙伴支持的缺失。
離退休老年人職業角色中斷,在經濟上收入減少,其家庭成員也會忽視老年人的價值和作用,他人對老年人的尊重降低,覺得老年人不中用、在家庭中是廢人、幫不上一點忙、礙手礙腳等。同時,老年人自身也會滋生無用感、無力感,覺得自己無價值,生活無意義,自我尊重也會降低。因此,他們希望家人、鄰里、親朋好友能夠尊重自己,多鼓勵而不是責備,多幫助而不是冷落,以此維持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部分老年人在離開工作崗位之后,仍然渴望能夠走出家庭、走向社會,充實離退休后生活,他們追求更高層次的“老有所為”。離退休老年人希望能夠豐富離退休后的生活,在社會事務中積極奉獻,他們參加老年學校,“活到老,學到老”的愿望更加強烈,并渴望社區、社會組織能夠多多承辦趣味性和益智性的老年集體活動。此外,部分老年人想要接受返聘,積極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建言獻策,繼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對于患有離退休綜合癥老年群體的幫扶,主要是幫助其構建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具體包括以下四點:
家人要幫助老年人融入家庭,患有離退休綜合癥的老年人在家庭中面臨著角色的變化,他們從之前的權威、有話語權的角色變得沒有地位、插不上話,從而引起家庭生活適應困難,找不到合適的家庭角色定位。此時,家人和配偶應該幫助老年人承擔一些家務、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和分配、多關心、照料他們的日常生活,并讓其加入到家庭組織的活動中去。
親朋好友作為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他們可以與老年人進行密切的聯系與溝通,幫助患有離退休綜合癥的老人在同齡人之間找到共同話題,共同興趣和愛好,結成互助群體,帶領老年人參加豐富多彩的老年活動,走出孤獨的陰影,融入集體之中,從而走向社會。
社區可以為離退休老年人提供活動場地和器材,構建鄰里支持系統,幫助老年人建立互助小組,整合利用為老年人服務的資源,強化與離退休老年人的聯系,組織社區活動,讓老年人在團體中扮演領導者、組織者、協調者等角色,調動老年人積極性。同時,社區也需要為老年人養老提供一個場所,這個場所的軟硬件設施和配備能夠對老年人居家養老發揮作用。
政府應該給予離退休老年人提供相應的物質生活保障、技能培訓、健康支持服務,加強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學校、社區老年活動場所的建設,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良好的文化娛樂環境。同時,提倡社會組織及志愿者的參與,發揮“三社聯動”的作用。
我國自步入老齡化社會以后,離退休老年人數量增多,他們面臨著離退休后的生活與環境適應問題,也因此面臨著身心健康問題。調動離退休老年人的積極性,能夠有效減緩老齡化步伐,發揮老年人的作用,為國家發展繼續輸送經驗豐富的人才。在為離退休老年人群提供服務時要注意兼顧他們的自然人屬性和社會屬性,調動各方資源,加強溝通與交流,使每一位離退休人員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