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平 李迪心
李克強總理于2014年在博鰲亞洲論壇的開幕式上做了題為“共同開創亞洲發展的新未來”的主題演講,其中詳細地向與會者講解了我國與亞洲各國今后開展貿易交流的新政策與新思路,重點指出要推動并實施好“一帶一路”這一劃時代的共同發展倡議,此倡議也得到了沿線眾多國家和地區的積極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總括,它將以中國與沿線國家已經達成的貿易機制作為依靠,將原有的沿線貿易國家和地區組織起來作為戰略合作與發展的平臺。
在2015年,《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的中央文件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推出,其中首先指出,要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理位置上連接中亞、西亞以及南亞國家和地區的特殊的優勢與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把握好、利用好“一帶一路”發展的機遇,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進一步深入開展,將新疆打造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貿易集聚地和文化交流中心地帶;其次,為了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加快建設,將福建打造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地帶,就必須將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渤海等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將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地區組織起來,進一步開展與港澳臺的經貿合作與交流,將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并打造起來。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大背景下,在我國,無論是企業還是高校等所處的經濟市場環境都變得更加復雜和多變,其不確定性因素也在不斷增多,與此同時,對于會計人員的能力方面的標準也在提高,而我國高等學校作為會計人才的培養和輸出地,當前,其會計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強調國際化,淡化本土化。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與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接軌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推進,我國高校的會計教育事業也逐步被西方國家的會計思維、方式、手段等影響著,主要表現有: 將國外課程的體系運用于本校課程的設置上來,或者直接將原版國外教材的翻譯版用來進行課程的教授等。然而一些問題卻也隨之而來,諸如不注重于中國國情的融入、會計本身的生存環境被隔離。
2.偏重培養專業技術素質,忽視綜合素質。當前對于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術素質的提升是我國高等學校會計教育所重點關注的,然而并不注重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的提升,這樣培養出來的會計人員往往專業素質是較為可靠的,但對于日常工作創新意識以及工作中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會顯得不足。
3.會計教育規范有余,創新不足。規范有余、創新不足的問題一直存在于我國的會計教育事業中,會計作為一項社會公器,它是社會經濟的信息系統和信息樞紐,也是社會經濟秩序的管理中心,所以它必須得到規范。可是如果不將教育觀念的創新融入到會計教育的過程當中,就會使得高等學校的會計教育出現諸多弊病,最突出的是這些會計學生或走向會計崗位的人員在創新思維方面比較缺乏,不能適應會計實踐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
當前我國高等學校的會計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與我國“一帶一路”戰略以及我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已逐漸不合拍,所以,有必要將高等會計教育的方向進行調整,具體的調整內容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1.本土化與國際化的協同。國際間會計教育觀念、教育內容的信息交換、教育機構的國際合作、教育人員的交流以及跨國教育活動等方面是會計教育國際化的主要體現,會計教育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需要,會計教育國際化必將推動會計成為世界上很多國家進行商業貿易的通用的語言。可是因為會計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員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是體現國家性的,代表著國家的意志和要求,所以會計教育必然也是有著本土化屬性的。筆者的理解是,會計教育本土化就是要將中國會計發展需要與國際會計發展環境相結合,即把傳統的優秀會計文化、技術方法等中國的會計元素在進行國際會計交流時進行推廣、宣傳和應用,讓我們國家的會計成為推動國際會計發展的主要力量。我們根據事實情況的需要,學習并借鑒國際會計發展中的先進思維,并將其運用到我國會計發展中來,從而實現本土化與國際化的協同。這個協同具體包括會計教育理念的協同、會計角色的協同、技術方法的協同、會計規范范式的協同。
2.規范與創新的協同。由于會計教育制度的實施,使得會計教育規范可以有效地對會計人員的行為起到警示和約束作用,使會計人員形成規范的意識與能力,并對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的監督起到有效作用。會計教育創新即與既有會計規范指導下工作相比較,所出現的在會計理念、行為、程序等方面的不同或差異性,諸如在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會計教育理念以及會計教育技術手段等方面的創新。會計教育規范與會計教育創新兩者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并不矛盾,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有著一致性,其一,會計教育創新以會計教育規范為基礎,使得會計教育創新有了保證和支持;其二,會計教育規范由于會計教育創新的出現和影響而變得更加靈活、豐富進而得到升華。
3.專業化與綜合化的協同。會計人員由于會計專業化教育而使得他們的會計專業理論知識水平非常扎實,業務能力也比較突出。可是在今天飛速進步和發展的時代下,會計人員如果只注重其專業化教育,就難以適應時代發展帶來的諸多變化,比如市場經濟環境日益復雜多變、知識與信息更新的周期不斷縮短、新的科技手段不斷出現等,這些都是會計人員所需要面對的現實情況。所以,促使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是勢在必行的,高校會計教育必須朝著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和邁進。會計教育專業化與綜合化二者是相互統一和相互協調的,會計綜合化以專業化為基礎,會計專業化是綜合化體現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4. 國標化與差異化的協同。會計教育國際化是對一個國家會計人才培養所提出的根本要求,它也是作為國家進行會計專業基本建設和進行會計教學評估的一個參考和依據,這是一個國家對于它的會計專業教育的規劃和方略。會計培養標準的差異化對于人才特點的強化、對于公司價值的實現以及會計人才競爭優勢的獲取主要是通過獨特的個體特性、專業能力、綜合素質來進行和實現的。現在的高校為了使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提高的重要方式就是進行教學質量工程建設,制定會計培養的國家標準是提高高等會計教育質量的主要手段。不少會計方面的新業務都是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出現的,這些業務普遍要求會計人員不僅要業務能力過硬,而且其綜合素質的提升更要得到重視。可是在現實情況中,同質化的現象普遍存在于高校會計人才培養體系當中,會計人員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能力是明顯不能與社會需求的差異化現象相適應的。會計培養標準的國標化與差異化二者其實是相互統一的。會計培養的國際化對于會計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等標準的制定具有指導作用,使得會計專業教育的發展有了明確的方向;高校在遵循這個標準的同時,應該將現實情況也進行著重考慮,從而使會計培養標準體現出差異化的特征,也使得社會對會計人的多方面需求得到滿足。
“一帶一路”與以上四個不同角度的高等會計教育發展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全球經濟一體化、區域經濟聯動必將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帶動下繼續向前推進,在這種大背景下,每個國家為了保證其自身決策的前瞻性就必須掌握高質量的信息,所以,會計教育的國際化應該也必須成為會計教育發展的方向。可是這個發展方向和發展路徑必須將中國特殊的國情考慮進去,這樣的話,我國的會計教育要基于本土化的發展要求,將國際化作為發展手段,使得會計教育的本土化與國際化實現有效統一。在“一帶一路”倡議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以會計規范教育為基墊的會計創新教育將成為我國會計教育發展的根本方向,而且當今社會對于會計人員的標準和要求不僅是業務能力要過硬,更要實現其綜合素質的提升。
云南省座落于我國西南邊疆,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位于其東部,四川省位于其北部,西藏自治區位于其西北部,云南省有著4060 千米的國境線,緬甸、老撾和越南分別位于其西部和南部,并且有25 個邊境縣與這些國家相鄰,可以說云南省是我國通往南亞和東南亞的窗口和門戶。
我國在《“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特別說明:要將云南省開發開放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將云南省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經濟文化輻射中心。將昆明作為連接點,建成上海至瑞麗、臨河至磨憨、濟南至昆明等的交通運輸線路,進而建成連接起通往南亞和東南亞的國際交通運輸線路。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5年1 月19 日至21 日到云南進行實地調研并做了重要講話,他真切期望云南省“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引領各項工作,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
國際會計協調要求世界各國要統一執行既有的標準化的國際會計準則。這樣能夠使世界各國的資源使用率得到提升,使各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協調化和科學化,還可以將實時的投資信息傳遞給投資者們,并且還能將更充足的資金吸引和注入到跨國公司中來,進而充分促使發展中國家對跨國公司的檢查和監管的力度與效果不斷加強。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與世界各國特別是和我國鄰近的南亞東南亞地區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所以,我國會計對外服務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國際化與國家化的協調上。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背景下,要想做好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會計對外服務工作,國家就要:
1.以會計的國際化為總體框架來構造我國會計準則。促使我國會計國際化得以實現的根本前提就是要把我國會計國家化發展的外部條件把握好、協調好,同時要將會計國際化的生存環境更加優越化和舒適化。首先,由于南亞東南亞國家對會計的要求不同,所以在制定會計準則的時候要統籌兼顧不同利益主體的要求,國家層面要盡量的使會計國家化,投資者層面要盡量的使會計國際化;其次,我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要多開展一些關于會計的交流與合作的活動,并且要借鑒、學習、吸收各國先進的會計技術與方法;最后,將國際標準規范作為前提和依據,以此來深入地將我國注冊會計師的準則規范化,使得會計師的職業水平和職業道德得到加強,進而推動我國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不斷提升。
2.我國的會計國家化必須要服從會計的國際化發展。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我國的改革開放也隨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當前,國際化的趨勢已出現在了我國會計領域的改革當中。所以,要想做好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會計對外服務工作,我國就要與時俱進,實事求是,在順應時代潮流的同時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來正確的解決和協調好會計國家化與南亞東南亞地區國際化之間的關系。例如,在我國的會計準則中,其中加速折舊法、會計要素、會計核算以及會計監督等等都能很好地與南亞東南亞地區的國際化的標準相協調,并且在一些經濟事項的做法上能與南亞東南亞地區通行的做法相一致,同時在運用時嚴格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結合本國國情來選擇應用,從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增進了我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會計的協調性。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會計實務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相互借鑒、學習、交流,這樣才能將國際化的會計技術水平引進并運用到我國的會計實務中來。
綜上所述,云南省作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地區改革與發展的橋頭堡,它必須積極做到以上兩點,多開展和舉辦一些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會計交流活動,借鑒、學習、吸收這些國家先進的會計技術與方法,并努力做到與南亞東南亞國家會計準則之間的協調,這樣,以便于實現我國會計國家化與南亞東南亞地區國際化之間的相互適應與統一,從而為接下來我國與這些國家開展更為密切深入的會計交流與服務工作開好頭,邁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