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花 阮麗桃 葉 敏 孫 宇 陳昶希
中國疫苗企業要投資泰國,需要首先了解泰國投資環境、投資風險,才能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實現疫苗生產企業的長期穩健經營。
1.泰國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高。泰國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主要自然資源有水力資源、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這對泰國經濟發展創造了優異的條件。
2.產業政策對投資的影響。近年來,東南亞各國已經從依靠外資實現經濟增長轉為重點培育國內產業,主要策略為減免小企業稅收和培育重點產業。泰國政府專門設立“提高競爭力委員會”負責制定扶持包括汽車、旅游、農業、機電、食品加工和服裝等國內重點發展的政策。
3.泰國的稅收政治給投資的影響。泰國的稅收分直接稅和間接稅,直接稅包括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石油所得稅。間接稅則包括增值稅,特別行業稅、關稅、消費稅、印花稅以及財產稅。稅款的征收由財政部分別通過負責進出口關稅的海關廳,負責征收收入稅、增值稅、特種行業稅以及印花稅的收入廳,以及征收特定商品消費稅的消費廳來征收。地方政府則負責財產稅以及地方稅的征收。
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所得稅的稅收優惠為,公司所得稅30%,設立在不同區域的外商投資企業可獲得不同優惠的所得稅減免優惠,減免期最長5年,優惠期3 至8年,投資署批準的特別優先扶持的投資領域的項目免稅可達8年,研究開發項目可延長免稅期3年。泰國正積極推進設備及原材料關稅的降低,財政部已降低了91%的設備和原材料進口關稅。
4.外匯政策對投資的影響
自1990年泰國外匯管制得到放寬,目前泰銖和其他貨幣的一些交易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進行,只有少數交易要求得到泰國銀行的批準。對于本國居民,通常可不受限制的攜帶外匯和可流通的票據,還可以將自己帶入泰國的外匯不受限制地全部帶出國境。但回境后,要在7 天內將外匯存入一家商業銀行的外匯賬戶上。對于資金匯回,在所有使用稅務清算后,可以自由匯出境外。
5.貿易政策對投資的影響。貿易政策方面,泰國主要通過簡化入關程序的方式,在貿易政策方面,政府的開發政策一直很優惠,很多進口商品許可證被取消,對許多進口產品采用國際標準和實驗程序。但因泰國稅務政策由皇家內閣批準,因此經常發生變動。(1)進口管制措施:主要方式為關稅配額、進口禁止和進口許可,由于泰國取消了許多產品的許可證,因此對大多數商品的進口沒有限制,有限制的主要為發展比較初期的產業,例如摩托車、高速柴油機、發動機用汽油、和其他燃料。(2)出口管制措施:主要通過出口稅、出口支持、出口登記、出口配額和出口許可的方式。在過去幾年里政府取消了對一些出口商品的配額管理,增加在融資方面對企業的支持。(3)貿易保護措施:主要有反傾銷、反補貼以及與貿易保護和管制相關的措施。與貿易管制相關的措施有國內稅的征收、進口稅的征收、進口附加稅、技術性貿易壁壘。
6.泰國法律環境對投資的影響。泰國作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新型的市場,吸引了大量的外資流入,為更好地對外開放,泰國制定了許多法律優惠政策,其中與投資相關的法律優惠有:在《外商企業經營法》中,對外商投資的行業進行了進一步放寬,例如對證券代理服務、批發和零售、建筑、非絲質的紡織品、服裝、鞋、酒類等做了一些放松。對保護性產業進行了限制。例如傳統行業、文化、民間手工藝品。另外在《外國人就業法》《商業登記法》《專利法》《版權法》等對外商投資企業和投資人都有規定。
總之,泰國的自然資源豐富、稅收政策優惠、政局穩定、法律健全,而且泰銖匯率相對比較穩定,整個國家和國民很有包容性,有很好的投資環境。
疫苗是將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制劑,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特性。當人體接觸到這種不具傷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統便會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當人體再次接觸這種病原菌時,人體的免疫系統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制造更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原菌的損害。
1.疫苗行業的上游產業為臨床、流行病研究機構、基礎研究機構和企業等,下游行業為經銷商、代理商、各級疾控中心、醫院消費者等。國內疫苗上游企業有30 多家,其中生物集團為主的國企占據了一類疫苗的主要生產份額,壟斷了市場,二類疫苗競爭相對激勵。
2.世界衛生組織(WHO)疫苗預認證系指WHO 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聯合國機構擬采購疫苗的可接受性提供建議的服務過程。WHO 負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以及其他聯合國機構的疫苗采購服務,通過對申請預認證(PQ)的疫苗生產企業生產設施、質量管理體系以及產品進行評估,從產品的質量可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評價不同來源疫苗的可接受性。有了“預認證”的批準標簽,意味著疫苗有持續的安全、有效性和優質保障,并可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推薦152 個低中等收入國家、全球疫苗和免疫聯盟(GAVI,它為其中73 個國家提供疫苗方面的資助)及其它機構進行批量采購。
3.我國作為全球人用疫苗的最大產能國,疫苗質量監管已與國際接軌,2013年1 月1 日,WHO 正式宣布中國疫苗監管體系通過評估。截至目前,國內有四個廠家的五種疫苗通過了PQ。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健康問題不再是一個國家的問題,多個國家的共同行動是抗擊全球健康危機的必須策略。“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一個公共的平臺,通過流行病信息共享,預防及介入方法交流,疫苗及傳染病,是大健康行業的重要一部分。傳染病的出現,為全球健康安全問題帶來了驗證的威脅。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傳染病的爆發不僅會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還會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性造成嚴重影響。由于“一帶一路”國家大多數處于發展中狀態,經濟發展落后,部分國家又受到社會穩定性的影響,大部分國家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也相對滯后。因此,各國之間通力合作,協調發展公共衛生事業,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制度,對于各國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一直以來,泰國的出生率不斷下降,從1970年的2.7%下降至2015年的0.4%。其2015年的新生兒人口數約為67.5 萬人。泰國自1977年開始推行擴大免疫規劃程序(EPI),并不斷擴大EPI 的包含范圍。目前,泰國EPI 中包含的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百日咳疫苗,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麻腮風三聯疫苗,乙腦疫苗。在2015年,泰國依據世衛組織的要求,在其免疫規劃中引入了一劑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IPV),并于2016年將三價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轉變為二價疫苗。
我國疫苗企業雖然已經進入國際市場,但是目前通過PQ 的疫苗種類比較少,因此需要加快我國疫苗企業的研發實力,增加疫苗的出口的種類,特別是針對泰國急需的登革熱疫苗,因其他國家的疫苗價格昂貴。我國疫苗存在價格合理的特點,因此有利于進入泰國市場。但疫苗生產要求的廠房條件比較高,前期資金投入會很大。另一方面需要懂疫苗生產工藝的專業技術人員,因此投入的人力成本會很高。因疫苗行業要收到政府的監管,因此疫苗企業能真正運轉起來需要個方面的投入到位。
目前經濟國際化趨勢日益增強,我國只有到境外投資建廠才能真正進入國際市場,進行境外投資,將面臨著如何加強海外投資管理,防范投資風險的問題,其中,境外投資中的財務風險規避是境外投資風險防范的一個重點。
1.融資風險。融資風險管控主要從兩方面說起,一是利率,二是匯率。在項目投資中,利率和匯率的變化,都將會使企業投資收益受到影響。
2. 稅務風險。外商投資企業主要涉及股息預提稅和資本利得稅需要繳納稅金,因此企業應加強稅務風險管理,為了避免相關風險,可以簽訂雙邊稅收協定及中間控股公司。疫苗行業為高新技術企業,一些國家為鼓勵行業和鼓勵創新,也出臺了稅收優惠政策,許多企業在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過程中必須充分了解當地的稅收政策,合理有效地享受稅收優惠。
3.經營風險。由于對市場缺乏了解,會直接影響企業應收賬款和經濟效益,疫苗企業面臨的客戶是政府部門,因此壞賬率會比較高。
1.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的影響,對于疫苗企業在泰國投資來講主要是受泰國的經濟政策、稅收政策的影響。而且也會受疫苗行業在泰國的認證、運輸等影響。
2.內部原因。(1)不合理的決策。疫苗企業的投資要特別的謹慎,要做好充分的市場分析調研及可行性報告,因投入資金回比較大,若決策不合理將帶來巨大的風險。(2)不合理的資本結構。企業成立的資本來源主要為自有資金和外籌資金,外部融資的比率過高會導致利息負擔太重,企業償債能力受到影響,從而影響盈利能力。(3)收益分配政策不夠科學.股利收益分配不合理,不僅影響投資者對行業的投資預期,而且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結構,從而形成企業的財務風險。
1.建立科學的投資決策體系,防止盲目投資。財務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利潤最大化是現代企業管理的目標。企業進行境外投資,應首先考慮市場情況及投資回報情況,不能僅僅為了規模的擴張、而不考慮投資經濟效益,盲目投資在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時代是不可取的。
2. 疫苗企業需采用多種渠道融資的方式。為防止疫苗企業在對泰國投資的資金風險,要做到一是加強資金準確測算,防止在籌建過程中資金出現短缺,影響投資的正常進行;二是運行過程中,需加強資金收支流的管理,存貨的管理,防止出現經營流動資金出現短缺;三是做好現金預算管理,防止在資金需求的關鍵時期,缺少資金,影響投資;四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和資源,采用多渠道多方式融資,實現當地融資和國內融資相結合,主要方式為當地抵押貸款融資、票據貼現融資、從關聯公司拆借融資、通過國內跨國銀行的全球授信額度進行融資等。
3.疫苗企業需充分利用投資國家的資源,規避政策風險。要有效地規避境外投資的政策風險,需要充分利用當地的信息資源,一是通過咨詢當地的會計師、審計師等,聘用財務咨詢公司的咨詢服務,從而實現在境外建立完善的會計制度、準確地核算日常業務、實現報表的準確性;二是充分利用當地的咨詢公司,參照當地的會計政策和稅務政策,實現本地化財務管理,是建少政策風險的重要手段。
4.疫苗企業需建立科學的財務監控體系。為實現境外資產的有效監管,保證實現境外資產的保值增值,必須加強對境外資產的監控權。一是財務監控權與股權相匹配的原則。對境外獨資公司,投資方應當具備完全的控制權。對中方占大股的境外合資企業,中方投資者應當享有財務人員的聘任、考核和報酬決定權;對中方占小股的境外合資企業,中方投資者應當享有定期或不定期查閱、審計企業賬務的權利。二是定期提交財務報告的原則。被投資企業應定期向股東提交月度或季度財務報表。境外投資監控不到位,將引起各種問題,例如將嚴重影響境外投資企業的健康發展,現代企業的經營者與所有者或決策者是相分離的,財務報告是經營者提供給所有者或決策者的境外投資企業運行狀況的總結,所有者或決策者通過財務報告反饋的信息進行新的經營決策,以保證境外投資企業更好地發展與壯大。
5.對境外投資進行有效財務監控的手段主要有:一是對境外獨資企業或站大股東的企業,可以通過派駐財務代表的方式,時刻參與該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也可以對大額款項的支付實行總經理、財務主管、財務代表聯簽制度,有效地防范舞弊等風險的發生,實現與母公司之間有效的對口銜接管理,成為母公司與境外子公司之間溝通的橋梁,將母公司的決策及時傳遞給境外子公司,也可以將子公司的財務狀況及時反饋給母公司。二是建立巡查監督制度。通過對子公司進行定期的巡查,及時發現子公司存在的問題,并指導其進行整改,以達到防范財務風險的目的。定期審計制度比較適合于那些境外投資企業較多的企業。三是建立內外審相結合的審計制度。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審計也是對境外投資企業進行監控的一種重要手段。由于境外投資企業的財務管理適用投資所在國的法律,因此,聘請國際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境外投資企業進行外部審計是一個主要途徑。同時,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境外投資企業進行審計,可真實反映境外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總之,疫苗企業對泰國的投資,即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如何實現疫苗企業在泰國的投資,需要做好科學的決策、有足夠的資金來源、健全的管理制度、有效的境外資金監管等方式,才能保證投資企業的長期經營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