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軍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猛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的出現在生活以及生產工作中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人們的負擔。將其應用在會計行業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以往傳統老舊的審計形式已經不再適用,所以逐漸被會計電算化所替代。隨著會計電算化被普及應用,審計工作的風險隨之增大,為了可以高效地發揮出會計電算化在審計中的作用,要在實際應用中找到風險源頭所在并對其進行消除,并在以后應用過程中有效防范。優化會計電算化在審計工作中的應用,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會計電算化是依靠計算機技術作為支撐來進行相交互的一種系統化的活動,其中計算機技術占據很大的比重。在以往傳統的審計工作中主要是以人工來進行記賬與核對,在審計內部也主要是人與人之間進行相互制約。在會計電算化中主要是以機器為主,但是這種電算化系統在控制方面還存在一些缺陷,這就使得審計工作在系統控制中存在一定的風險。另外一方面在處理會計電算化的過程中,由于審計的內容發生了變化,工作人員不僅要完成傳統的審計工作還要對電算化軟件進行測評,如果在電算化會計系統的測試中沒有發現系統出現的漏洞,或者是電算化軟件安全性能較低,那會對以后審計工作進行正式使用時引起更大的風險,導致審計結果失真嚴重影響審計績效。
操作風險主要是說進行操作審計系統的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一些失誤從而導致的操作風險。在會計電算逐漸普及的背景下,對審計工作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要求其要對電算化的硬件和軟件要有充分的認知與了解,并且還要具備在電算化下審計技術的高水平與能力,使工作人員可以有效地處理關于審計新系統問題得到保障。在審計工作過程中要適當的運用審計工作人員自身關于職業的敏銳判斷力和對系統財務數據進行有效判斷,要靈活地避免因為對電算化軟件或者是財務數據軟件不熟悉所帶來的人員操作審計風險,所以工作人員一旦在進行審計操作時缺少關于計算機的知識素養,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加大審計風險,想要有效地降低審計風險,需要審計工作人員不斷地來進行學習從而來彌補自身的不足逐漸提高自身水平與能力。
具體來說就是在會計電算化運行中處理財務數據時出現的安全風險丟失風險。會計電算化通過對人為的審計信息進行更改,能夠做到將財務數據進行更改但不會有痕跡。在正常情況下,原始財務數據以及財務結算公式的編制都是利用文件的方式來進行保存,如果有人將公式進行改動然后在將公式定義復原,那就會無法對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做出正確判斷,加大了在審計工作中對財務數據報錯的風險,出現財務數據的風險甚至還會讓一些不法分子從中獲取不正當利益。出現財務數據風險,使得企業中的工作人員面對有一定難度的挑戰,導致在一定程度上審計成本有所提高。
顧名思義審計軟件風險是指系統軟件自身所存在的一些漏洞或者是出現的某個問題從而帶來的一些風險。隨著我國互聯網信息計算機技術會計電算化的不斷發展下,電算化的系統軟件也在不斷更新,其中出現的問題與漏洞也在逐漸進行優化和解決,但是由于審計處理軟件更新的速度相對慢一些也就導致了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比較低,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在實際的工作中,進行審計工作的工作人員對該軟件的技術沒有充分的了解,對工作中的方式和技能也沒有得到充分的深入研究,使得審計軟件中依然還存在一些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效率,加大了審計軟件自身的風險。
審計準則作為衡量審計工作的一項重要標準,在以往的會計系統中,原有的審計標準和準則已經不能滿足電算化會計系統,想要有效防范會計電算化視角下的審計風險就要將審計標準與準則進行不斷更新與升級,要對電算化審計準則不斷加強與完善。也可以指定新的審計標準進行審計統一標準化,在制定時要做到符合我國國情和貼合會計行業的情況,也可以適當的借鑒國外對審計標準的正確經驗,對電算化系統的運行和維護都要指定其衡量的準則,使我國會計電算化系統達到最好的效果。還要對內部控制系統制定出完好的標準體系,加強對審計工作的規范有效地將審計工作風險降到最低。
例如,某公司為推動自身電算化審計走上標準化發展道路,就對我國會計電算化現狀和會計行業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同時派出專門代表前往國外汲取先進經驗、學習先進審計標準和原則,然后結合本公司實際及在調研、考察過程中獲得的相關信息,綜合制定審計標準,再在本公司進行深入普及和推廣,有效地推動了本公司在會計電算化下審計工作的規范性。
在會計電算化的視角下想要有效降低審計風險,需要加強審計工作人員的知識素養與對審計工作的技能與能力。在當前社會中,大部分的審計工作人員自身的能力與電算化的發展要求不成正比,所以要重視對審計工作人員能力知識素養的培訓。
例如某公司為了有效提高工作人員對于審計工作的能力,多次組織開展拓展活動,由于工作繁忙和緊張等一些原因很多工作人員不能抽出時間對自己業務知識進行充電,所以開展此次拓展活動,充分利用閑暇時間進行知識的儲備和積累,有效提高審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在這樣的狀態下審計工作人員才會更好地防范風險,將會計電算化視角下審計工作做到最好。
將會計電算化合理的應用到審計工作中,工作效果會得到明顯的提高并且一些相關的會計工作也會得到提升。為了實現在會計電算化視角下審計工作高效性,需要加大對審計軟件的研發力度和不斷優化升級審計軟件,讓其在電算化系統的后臺正確有效地進行,和審計控制監督系統共同運行。使用更好更高效的審計軟件為后期會計電算化視角下的審計工作的實施提供保障。不斷優化升級審計軟件也是為工作人員掌握相關的工作動態以及日后的審計跟蹤文件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會計電算化和審計工作并行也可以更好地規避風險,確保以后審計工作的質量的高效性、安全性。
在企業中要對內部會計信息系統進行嚴格的監測檢查,積極發現其中存在的漏洞和問題達到更好地降低審計風險,對出現的問題即將造成的審計風險進行強有力的控制。在會計電算化的視角下,確立好管理層與工作人員的職責,方便更好地開展審計工作,重視審計工作人員提出的意見,結合企業情況和審計工作控制系統的特點,高效地避免審計風險。
現階段會計電算化體現出的作用效果越來越明顯,在審計工作中會計電算化給其提供諸多方便,但是對于出現的各種風險還是要依靠有效的解決方法才能促進會計電算化在企業中的應用效果。
想要有效降低企業中存在的控制風險,需要在原本控制的基礎上加強對審計內部的控制,為發現內部出現的控制漏洞提供便利,有效避免控制風險。第一,在會計電算化的視角下,企業管理人員要分配好員工各自負責的工作內容,實行責任制工作模式,分工明確,通過員工之間的相互協作并相互制約確保在會計電算化的視角下,企業審計工作可以高效運行。第二,為了有效降低審計風險企業在組建資產保護體系,要在系統控制方面做到自動錄入數據和輸出等一系列工作,在工作過程中如若發現異樣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提醒警示。第三,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可以采取對審計工作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然后在對提出的意見做整合,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制定出更合理有效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
傳統的審計規則已經無法適用于會計電算化視角下的審計工作中了,因為其固有的風險特征導致在運行過程中肯定會加大審計風險。所以要制定出與其對癥的審計準則,制定的準則都要符合我國的國情以及審計工作的現狀,也可以適當的借鑒外界優秀審計經驗,在與我國電算化特征相結合,有效地將審計風險降到最低。另外企業還有必要引進當下最先進的設備來加強對數據存儲安全。
例如,某公司為降低檢查風險,就積極與推行會計電算化較早的其他企業進行交流合作,邀請合作企業中的一線審計工作者走進本公司分享審計經驗、交流審計感想,以此提高本公司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讓本公司審計人員接觸更多審計風險防范案例。同時,該公司還注重加大對于審計工作的資金投入,注重提高審計工作計算機性能,同時購買先進設備來保證數據安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由于系統軟件總是受到環境的影響,所以將會計電算化進行升級,系統軟件在以后運行時就能有效的弱化風險降低損失。在當下科學技術發展速度迅猛的背景下,網絡計算機中存在的病毒越來越多,只有加強防范才能做到有效降低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固有風險。加強審計工作人員對風險的防范意識令其可以在工作時及時發現出現的異樣,然后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從而更加高效地解決問題。
另外為了更好地提升審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有效地去避免審計風險,要應用更高效更縝密的審計軟件,在會計電算化下為審計工作能夠更穩定更準確地進行運轉提供保障。還要對審計軟件進行不定期更新,修復漏洞,以此讓審計軟件更加高效的運行,避免造成信息丟失等一系列問題的發生。最后企業應當聽取專業人士意見,吸收外界經驗,再與企業自身情況以及審計工作人員意見做總結整合,對其進入深入研究制定出最適合在電算化視角下防范審計風險的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風險,降低企業損失,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綜上所述,會計電算化技術推動了我國審計工作的發展腳步,在會計電算化的視角下帶來了便利同樣也迎來了風險和挑戰,本文對會計電算化的時代背景下對審計帶來的風險進行分析與研究,相對應提出一些針對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希望可以利用這些措施對審計風險進行有效的規避,降低損失,推動會計電算化在審計工作中的發展,有效提高審計工作效率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