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 張秀卿
1990年,“核心競爭力”的概念首次提出,即組織內部經過積累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關于怎樣協調各種生產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術的知識和技能。此概念一經提出,迅速得到經濟、管理等領域學者的廣泛認同。隨后,我國學者因地制宜,結合國內企業管理實踐進行核心競爭力的相關研究,與此同時醫院核心競爭力的研究也逐步展開。業界內普遍認同的醫院核心競爭力的定義是:能夠使醫院在某一或某些領域實現持續競爭優勢的一系列互補的技能和知識的組合,是通過優秀的文化與醫務實踐融合而形成的本醫院獨特的能力。
1.內部積累性:它是醫院長期形成的內部競爭優勢;2.獨特性:是醫院獨有的,別人無法輕易模仿的;3.動態性: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需要不斷提升、發展和完善;4.延展性:能夠打開醫療服務潛在市場,拓展新的醫療服務領域;5.價值性:不僅能使醫院擁有更高工作效率、更高品牌認可度,還能給患者帶來更多、更長久的實惠。醫院核心競爭力不僅僅是醫院規模與服務價格的競爭,它更加強調資源的整合性、獨特性和持續性。
業界普遍認為醫院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有:人才要素、技術要素、管理要素、文化要素和服務要素。
1.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成一支優秀的專業人才隊伍。人才是醫院核心競爭力形成的基礎,是醫院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醫院要在激烈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必須從長遠出發,高度重視合理開發、利用和留住人才。首先學科帶頭人作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力量,醫院要加大對其引進力度,不斷創新和建立科學的引進制度,根據人才能力匹配合適崗位,采用適宜的激勵制度,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其次對內部員工采用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法,靈活運用培訓、進修、崗位輪調等方式,制定進階學習制度,設置技術準入標準,建立人才晉升機制,激活人才創新能力,使醫院發展保持持久活力。最后,重視人才梯隊建設,充分發揮專家的傳、幫、帶作用,為科室營造團結互助、相互學習的良好氛圍,通過“名醫”帶動“名科”繼而形成“名院”的建設路徑,逐步構建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2.加強重點專科和學科的科室建設,提高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重點專科和學科是醫院核心競爭力形成的主要支柱。隨著分級診療和醫改進程的推進,基層醫院將逐步實現“大病不出縣”的目標,屆時大中型城市醫院將面臨患者短缺的尷尬境地,而加強重點專科和學科建設將是大型醫院發展的必由之路。重點專科和學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集中一部分人力、物力、財力,對符合市場需求的醫院優勢學科進行重點扶持,使其技術水平、人才隊伍、科研成果成為區域內的名牌,并向院內相關學科輻射,從而提高醫院的整體實力。重點專科建設可有效的做到技術推進、資源整合、學科發展和技術轉化,但落腳點必須落在對患者服務能力的提升上。
3.加強科研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醫院醫療發展水平。科研是保證醫院核心競爭力持續發展的主要力量。醫院醫療水平發展與技術創新離不開科研發展,強化醫務人員科研意識,通過醫院大會、講座、學術交流活動等宣傳渠道,強化醫務人員“科技興院”的理念;加強科研人才隊伍建設,引進高科技人才,加強科研骨干的培養,鼓勵科研人員學習深造,促進其科研認知水平的提升;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規范科研課題申報程序,做到公平公開透明化;加大醫院科研獎勵力度,設立專項獎勵,并與職務晉升、出國深造、評先評優等工作掛鉤。
4.制定完善的醫院績效考核方案,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科學管理是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和高效有序的管理制度,是促進醫院核心競爭力形成的組織保障。任何一個有競爭力的組織都需要具備有序運行的組織結構、擁有對內外部技術的整合能力、以及與外部市場相匹配的動態調整能力,表現在醫院管理上即利用現代科學管理理念,通過建立清晰有效的績效管理制度和監控制度,形成一套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管理體系。醫院績效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醫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同時前瞻性地引導醫院發展實現其戰略目標。通過對崗位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價,摸清崗位工作信息、提取關鍵指標,包括工作量、醫療質量、醫療安全、工作負荷、疾病疑難系數等指標,根據崗位特征設置不同考核指標,并制定切實可行的量化目標,根據指標完成情況核算職工薪酬水平,逐步建立醫院績效管理制度,激勵員工充分發揮潛能,為病人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其次,建立有效的內控制度,借助信息化平臺,整合醫院財務管理系統、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系統、藥品耗材采購系統、績效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各業務系統,為醫院決策層、管理層與執行層提供實時平臺,實現對各類信息的有效監測與控制。同時,DRGs、精細化管理、RBRVS 等先進管理理念的引入,可以使醫院管理模式逐步由事后檢查向事前預防、環節控制及質量管理轉變,從而有效規范醫療服務的各項行為,大大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借助薪酬制度改革契機,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職工薪酬水平,減少工作壓力,探索實行高水平薪金制,杜絕醫生個人收入與醫院經濟收入掛鉤問題,加大非經濟性薪酬的供給,有效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探索育兒假、靈活工作時間、靈活工作計劃等多種形式的激勵制度。
5.構建以“患者第一”為核心價值觀的醫院文化。醫院文化是形成醫院核心競爭力的內在驅動力。醫院的制度是物質文化,它通過規章制度、條例法規來呈現,完善的醫院管理制度應該是職責明確、權責一致、治理規范、監管有力的。在制度執行過程中員工所表現出來的核心價值觀取向是醫院精神文化的重要體現。精神文化是醫院長期持續形成的,能夠激發員工使命感、責任感、歸屬感,對醫院戰略發展目標、方針、策略等形成的共識。在現行醫療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應強調患者第一的核心價值觀,著力建設和諧的醫患關系,立足患者、服務患者,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適宜的醫療服務,同時消除浪費,減輕患者就醫負擔。
隨著公立醫院改革的持續深化,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加快推進,醫保支付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型公立醫院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強重點科室建設,加大科研投資力度,提升醫院管理效率,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是醫院核心競爭力提升的主要路徑,同時醫院管理者還應具備發展的眼光,時刻對核心競爭力進行識別、維護與提升,才能保持醫院的長期競爭優勢。最后,核心競爭力的維護還需要全體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為患者提供先進適宜的診療技術,周到熱情的護理服務,是保持醫院高品質服務的關鍵所在,也是醫院持續保持競爭優勢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