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進寶
近年來,青海省玉樹州江西林場小蠹蟲危害面積逐年增加,危害面積20161.5 畝,其中低蟲感染林分17356.5畝,輕度危害面積2805 畝。危害蟲種主要是香格里拉小蠹、光臀八齒小蠹、云杉大小蠹。其入侵危害林木主要是川西云杉風倒木、雪壓木和新伐木。小蠹蟲危害使林區內的樹木致死率比較高,而且極易在相近林分內蔓延,破壞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造成無法估量的森林資源損失。基于此,開展小蠹蟲發生現狀與防治對策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
江西林場介于東經96°46°32"至97°10°34",北緯32°01°50"至32°15°55"之間,東部跨玉樹縣的小蘇莽鄉,西北部跨囊謙縣的娘拉鄉、毛莊鄉,南鄰西藏自治區。距玉樹市210 公里。山脈走向西北到東南。西北部高,東南部低,谷坡陡險,山體破碎,形成了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最高海拔4891 米,最低海拔3587 米,相對高差1304 米,林木分布海拔3600- 4600 米范圍內。坡度多在35°- 46°,局部甚至超過50°。
土地總面積101.42 萬畝,根據2012年林地資源調查報告,江西林場林業用地總面積為78.43 萬畝,按地類分:有林地25.08 萬畝,疏林地1.02 萬畝,灌木林地28.41 萬畝,未成林地496.5 畝,宜林地23.84 萬畝,苗圃地81 畝,按權屬分全部為國有。
2015年6 月20 日至7 月30 日,調查組對設定的踏查路線及臨時樣地進行了受害調查。共設定踏查路線9 條,設定臨時標準地10 個,調查樣木株數1104株,發現受害株數46 株。危害面積20161.5 畝,其中低蟲感染林分17356.5畝,輕度危害面積2805 畝。
小蠹蟲對玉樹州江西林場造成的危害特點主要包括:一是新倒木受蟲蛀率最高,占調查蟲害總株數的三分之二。二是危害蟲主要是香格里拉小蠹、光臀八齒小蠹、云杉大小蠹。三是小蠹蟲危害寄主及部位。經調查發現,江西林場小蠹蟲危害樹種主要是川西云杉,最易危害衰弱樹、風倒木,雪壓木及新伐木。危害部位主要是樹干、枝條。四是受害嚴重區域主要是江西溝地區。川西云杉作為江西林場喬木主要樹種,占林地總面積的約15 萬畝,占有喬林地總比例60%以上,純林面積過大容易發生病蟲害,因此要高度重視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玉樹州江西林場小蠹蟲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為:一是樹種單一,林相單純。純林樹種單一,難以形成一個穩定的森林生物群落,不能發揮自身潛能來抵御病蟲危害。二是管理簡單粗放,樹勢衰弱,容易孽生病蟲害。要加強撫育管理,及時清理林區內的枯立木、風倒木、雪壓木,讓病蟲害失去賴以寄生的環境。三是基礎建設落后,技術力量薄弱。全場沒有專職森防專業技術人員,基礎配套建設滯后,無法滿足監測,防控需要。四是防治資金短缺。森防資金少,制約著病蟲害防治的工作開展。人力、物力、財力密切配合,才能形成有效防治系統。
小蠹蟲防治是一項長期復雜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程,必須自上而下統一認識,引起足夠重視。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形成一套科學的技術措施。并在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給予保證,在此基礎上可從以下方面同時進行防治。
從目前玉樹州江西林場小蠹蟲發生現狀和原因的角度可以看出,合理加強樹木長勢,提升林木的抵抗力是防治小蠹蟲危害的主要措施。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玉樹州江西林場林木的結構比較單一,林下植被相對比較多,必須改善目前的林分結構,努力營造樹種結構復雜的生態環境,是防治小蠹蟲的主要對策,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同時入手:第一,對林中空地、采伐跡地等要及時更新,在選擇樹種時,注意針闊樹種品種的合理搭配,做到針闊混交或喬灌混交,提高林分自身抗病蟲能力。同時加強樹苗檢疫,對外地調入的樹苗要進行監督檢疫,禁止使用帶有危險病蟲害的樹苗。第二,合理改善林分衛生情況,清除之前采伐殘余物、枯立木、風折木等,清除易小蠹蟲大量繁殖的場所,從根本上遏制小蠹蟲種群數量增加。第三,利用害蟲在入侵林木上產卵繁殖后代特性,在害蟲繁殖期間,在發生蟲害林中空地上設置一些新鮮餌木,人為提供害蟲繁殖條件,等新一代幼蟲全部孵化后進行剝皮燒毀殺滅處理,或用化學藥劑噴霧消滅害蟲。第四,積極引入比較先進有效的性信息素、天地昆蟲等進行防治。進一步提升無公害防治比例,摒棄一些落后、效果差的防治方法,逐步改變目前小蠹蟲防治效果欠佳的狀態。
對過熟林中的枯立木、風倒木、雪壓木要及時清除;對林中已感染病蟲害的枯梢、樹干等要及時清除林外,做掩埋或焚燒處理。結合森林撫育工作進行病蟲木清理,但必須嚴格遵循技術規范,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同時入手:第一,按照蟲害木的分級標準,對小蠹蟲對林木造成的影響等級進行鑒定和設計,為清理蟲害木提供數據支持和理論指導。第二,嚴格進行蟲源物除害處理,及時燒毀采伐后入侵小蠹的枝椏、樹皮等,保證林分內衛生和及時清除帶疫蟲源物。第三,嚴格檢疫。沒有經過病蟲害檢疫和處理的苗木,嚴禁運進林區,防止蟲害傳播蔓延。第四,做好造林更新工作,合理選擇樹種,對采伐跡地進行補植。
從目前玉樹州江西林場病害木清理實施效果可以看出,通過及時清理蟲害木,可有效清除蟲源地,從而大幅度降低小蠹蟲的密度,避免小蠹蟲進一步擴散蔓延。
示范推廣區小蠹蟲綜合治理技術是經過實踐論證有效防治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第一,信息素防治。2015年7月8 日- 9 日,在供貨公司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協助下,按要求在項目區安裝誘捕器20 套(按設計采購21 套,其中1 套在運輸過程中損壞)。因第一次信息素發貨錯誤,誘捕器防治效果不佳,另外,林區群眾抵觸情緒大,安裝的誘捕器損壞嚴重。共捕殺小蠹蟲630 頭。第二,餌木防治。按設計要求,利用項目區風倒木,雪壓木、及蟲害活木在林緣,河溝邊等地共設置餌木10 堆,對餌木進行剝皮處理,剝下帶蟲樹皮進行集中焚燒。此法防治效果較好,捕殺小蠹蟲約75.4 萬只,有效降低蟲口密度。此種方法對受害輕度林分效果比較好,但需要對小蠹蟲生物生態學特性有充分的了解。研究表明,在每年的4-5 月中旬,每根餌木都有大量的小蠹蟲幼蟲,因此,在此階段,對餌木進行集中燒毀處理。第三,營林防治。具體做法是,對項目區的蟲源木進行了集中清理,清理對象主要是風倒木,伐根等。以此達到保持林地衛生,減少傳播源和降低危害的目的;另外,在清理過程中對大小蠹蟲害木入侵流脂部位用斧頭錘子敲擊危害部位或入侵為害部位剝皮,將帶蟲樹皮運至林場場部進行了集中焚燒。在2018年5 月至7 月,我場多次組織人員對項目區進行了營林防控。共清理風倒木、雪壓木等70 根。捕殺小蠹蟲約26.4 萬頭。
小蠹蟲的天敵比較多,如:線蟲、螨類、寄生蜂、鳥類等都是小蠹蟲的天敵。合理引入小蠹蟲的天敵,可有效降低小蠹蟲對林木的危害。管理部門要和科研部門進行深度合作,尋找適合本土生存并且可以抑制小蠹蟲的天敵,充分利用當地天敵優勢,通過人工移植、人工擴繁等方式,為天敵營造有利的生態條件,逐步形成有效的種群基數,并充分發揮天敵遏制小蠹蟲的效果和作用,構建科學合理的天敵調控小蠹蟲長效機制。
充分利用現有的管護站、木材檢查站,并配備專職檢疫人員和先進的設備,對過往的苗木及木制品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發現未經檢疫非法調運情況,可進行依法扣留,通過合理的隔離措施,就地除害處理。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理論實踐,分析了玉樹州江西林場小蠹蟲發生現狀與防治對策,分析結果表明,近年來,小蠹蟲對玉樹州江西林場的危害逐年增加,導致林木死亡數量逐年增加。為維持玉樹州江西林場的森林生態平衡,保證林木能夠健康生長,就必須對小蠹蟲發展現狀及原因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在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和地質條件,選擇與之相適的防治對策。目前小蠹蟲常用的防治對策包括:合理經營林分,增強樹木長勢、全面清理病蟲木,加強森林撫育工作、借鑒示范推廣區防治對策,降低蟲口密度,提升小蠹蟲防治效果,每一種防治措施都有其獨特的特性和優勢,可選擇其中一種防治,也可以選擇多種防控措施組合配套綜合應用,從而達到有效防治小蠹蟲,確保林木健康生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