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丹丹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媒體形態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和日新月異的移動智能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的傳播形式。面對著網絡、手機媒體等新興媒體的問世和傳播,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目前,我國少兒電視節目在發展上處于瓶頸期,如何借助新媒體、新科技發展之勢,助推其快速發展,可參考如下策略和發展途徑。
第一,借助新媒體的整合性,增強少兒電視節目的豐富性。很久以來,少兒電視節目都是少年兒童最喜愛的教育娛樂項目,通過觀看節目能夠滿足兒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早期中央電視臺的《大風車》節目通過游戲、機智問答、兒童競技等方式吸引了廣大少年兒童的關注并深受他們的喜愛。當電視節目的信息量不能與兒童所需相匹配時,電視節目就顯得乏善可陳,最終導致無人問津。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之前彼此孤立的媒介連接起來,實現了信息高度共享。兒童可以通過網絡、電視、電腦、手機等多種渠道獲取知識。傳統媒體要獲得進一步發展,應該借助新媒體影音文字信息的整合特色,由一個信息就能關聯一段動畫,獲取一段音樂,使用戶獲得視、聽、觸、嗅、動等多方位的體驗與感受。少兒電視節目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及時捕捉兒童的興趣點,豐富節目的內容,通過畫面與聲音帶給兒童多種多樣的視聽感受。目前的少兒電視節目在主題曲、VCR、動漫聲效等方面都有一定提高,但是在與新技術的結合上還有很大的空間等待被開發。
第二,借助新媒體的互動性,增強少兒電視節目的體驗性。新媒體相較于傳統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互動性強,這也恰恰是少兒電視節目最需要的元素。大眾媒體時代正逐漸讓位于參與性媒體時代,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的影響力正在逐漸增強,新科技支持下的媒體將進入一個反客為主的新時代。少兒電視節目應該抓住這一機遇,通過與新技術的高度融合增強節目的互動性。目前許多電視頻道已經開啟了“電視+電腦”“電視+手機”的媒介融合新模式,最成功的當屬從2005年開啟的《超級女聲》等電視選秀節目。這些節目通過短信互動的方式讓觀眾參與到節目中,提高了節目的參與度。少兒電視節目可以借鑒其成功之道。傳統少兒節目面臨著互動方式單一、傳播渠道有限、內容缺乏創新的三大困境。增強互動性和體驗性是沖出困境的有效途徑。借助新媒體可以提高內容和播放渠道的互動性,將原有的單向采播機制轉化為雙向循環形式,通過網絡、微信、微博等建立多重收看反饋渠道,打造互動性少兒節目,讓每一個兒童都有機會參與其中。
第三,借助新媒體的覆蓋性,增強少兒電視節目的創新性。新媒體具有全天候和全覆蓋的特征,用戶可以不受時間和場所的制約,通過新媒體在電子信息覆蓋的地方隨時接收信息。而少兒電視節目涵蓋早教、益智、競技、冒險、親子等內容,承擔著為廣大少年兒童提供信息,進行社會教育的責任,如果與新媒體融合,實現全天候、全覆蓋播放,少年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愛好自主地進行觀看。節目的時間和內容安排決定了能否被選擇,所以少兒電視節目只有采取靈活的播放方式和交互式的溝通方式,才能獲得更多少年兒童的歡迎。
我國少兒電視節目發展經歷了萌芽期和發展期,目前在新技術和多媒體的沖擊下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如果不及時利用新的資源和技術手段來完善自己,勢必會被時代所淘汰。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不僅是時代的需要、觀眾的呼喚,更是節目進行更新換代、與新媒體實現共贏的必經之路。信息時代傳統媒體沖出發展困境,少兒電視節目探索去成人化、去全盤教育化的發展道路,答案都在融合新媒體的路徑上。大力開拓新媒體播放渠道,借助新媒體創新節目內容,在藝術手法和創作理念上進一步開拓,必會迎來少兒電視節目的再度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