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公維玲
黨的十九大強調就業扶貧發展要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徹底解決貧困問題,還需要貫徹人力資源就業發展理念,解決就業問題,實現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要構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還需要落實勞動力就業發展目標,目前是跨越關口的關鍵期,要實現鄉村地區協調發展,保障農村勞動力再就業,為經濟發展提供基礎動力。還需要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一思想,按照習總書記對脫貧工作的指示,積極將脫貧工作的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真正讓人民走出貧困,獲得更高的幸福感。
習近平對于扶貧工作的重要指導,這是新時期習近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容的重要創新,這體現出我們黨堅持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全面貫徹黨中央的部署戰略,將就業與社會保障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方式,打好組合拳。這兩者都是以人民為中心,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的出發點,保障農村貧困人口經濟收入的增加,從而奠定脫貧攻堅的基礎。
要集中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對就業脫貧成果進行鞏固提升,要實現“愿培盡培”、“應保盡保”,提高貧困人口的就業能力,并提供基本養老保險福利,適當提升養老金標準與保險報銷比例,對當地人民走出貧困處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就業精準扶貧的過程中,各級領導干部要牢記自己的使命,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嚴格的要求自己,牢記使命。
基于就地就近就業的方法,將鄉鎮農村的閑置土地、房屋等資源加以充分利用,可以設置專門的“扶貧車間”,扶貧車間組織培訓活動,為剩余勞動力提供相應的再就業環境,結合地區農業特征而實行農產品加工、手工工藝等相關業務活動,實現就近就業的環境條件。要保證相關業務開展的資金,可以專門設置擔保貸款政策,為就業困難的貧困人口提供就業渠道,并完善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
其次政府要給予政策支持,通過相關優惠政策與幫扶政策來提高就業率,要針對特殊情況如喪失勞動力的殘疾等貧困人口,來提供公益性崗位,如公用設施維護、保潔保綠等職業,并給予工作者相關的工藝崗位補貼,結合實際工作質量與時間,確保工資標準的詳細與合理。另外,可以優化結隊幫扶的措施,通過就業伙伴的結對幫扶,來明確就業扶貧方向,設置專門的招聘區,并通過崗位信息與就業者的信息匹配度來進行崗位信息推送,加強農村、勞務中介、用工企業、與服務機構的協調,實現人崗對接。要發揮科技支撐作用,通過科技創新來完善創新激勵機制,要加強土壤、河流、大氣等方面的治理,防治農業有關污染源,發展循環農業,包括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營銷業、旅游業,通過產業聯動來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選擇。
根據產業扶貧需要,完善有關創業扶貧擔保貸款的制度,如在不需要抵押的前提下,可以為具備合適創業項目的貧困戶提供不超過3萬元的貸款,針對就業的單位則根據符合申請的人數來給予不超過300萬元的貸款。為了增強創業扶持水平,還要為農村貧困人口提供自主創業的條件,給予相應的補貼,針對用工企業則提供相應的場地租賃費用減免優惠。
要打造創業型鄉鎮,并結合其創業成效給予獎補。重點還在于農村電商扶貧建設,信息化社會背景下,要發揮農產品生產、科技消費與市場信息的服務作用,還需要建設鄉村服務類的軟件系統,推動農村信息平臺建設,互聯網時代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需要為農民提供全面及時的信息,提高其生產、經營與管理水平。
要完善產業支撐體系,使貧困地區從根本上擺脫貧困的措施就是發展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要從制度上保障產業發展的連續性,完善產業支撐體系。創業方向要適宜當地發展,著眼長遠,大力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村集體自我造血能力。要根據資源享賦、發展環境的差異,因地制宜構建具有區域特色和資源優勢的產業體系,促進農村的人力資本積累、人才培養,帶動信息、資金、技術等現代要素向農村聚集。
人才是落實精準扶貧的保障,要為符合勞動年齡,且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提供咨詢與技術指導,來為鄉村地區經濟發展作出指導,可以采取訂單式培訓,打造特色產業與品牌,并優化互聯網思維。要定期組織培訓的論壇和活動,使農民獲取有關職業知識如家政服務技能等,可以通過職業補貼來實現有效拓展繼續教育和指導培訓,通過人才交流來加以有效指導,要站在全局的角度進行戰略規劃的制定與調整,并借鑒其他鄉村地區的優秀經驗,因地制宜地創造性地加以發展。目前要相關制度與服務平臺,通過一定的培訓后來提高精準扶貧水平,實現一體化服務,政府對于鄉村振興具有關鍵作用,通過開展精準培訓扶貧行動而有效提高待就業人口的積極性。
吸納更多的大學生投身于扶貧工作,給予現有崗位而拓展農技推廣、文化建設等相關崗位,聘用合適的人才來開展有關工作。通過嚴格的考核來確保有關人才能夠有效支持扶貧行動的發展,要增強農民的技術運用水平,考核優秀的人才要根據其意愿來組織有關服務。為了吸納更多人才,可以在批準后適當免除筆試,由縣市自行決定。要拓展貧困地區的人才保障,可以發揮技工院校的效用,招收貧困家庭學生,給予相應的助學保障,為其提供勤工儉學崗位。
關于基層服務活動,需要對相關人員加以綜合考核,選出具備相關技術知識的醫療者、教師等,通過同意調配來為貧困地區輸入更多的人才,根據個人意見來選擇是否留任工作。國家應定期組織招收活動,對于優秀者給予補助金,加快貧困地區農村學校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學校辦學及教育水平的能力。通過加強對農村教師隊伍的建設,通過各種相應的優惠政策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以吸引更多的大學生、研究生等有志青年進入到農村教師隊伍當中。
滿足貧困人口養老、醫療需求,主張全民參與扶貧工作,低保戶可以根據百元的標準進行繳費,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群體則政府全額代繳最低檔次的養老保險費。當前要明確養老金發放標準,健全醫療保險制度,符合標準的貧困人口享有相應的代繳標準。同時要優化醫療保險轉移業務,根據參保人口流動而對參保年限加以累計,保護起合法個人權益。完善醫療保險與養老制度,結合實際完善補貼政策,如貧困人口大病手術費用減半,醫療報銷費用年均增長等。政府要落實資金保障,向就業補助與精準扶貧傾斜,可以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方式來引進相應的扶貧資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要貫徹脫貧攻堅相關政策,在戰略調整過程中,要實現貧困人口再就業,要有效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提升貧困人口專業技能,并實現其經濟水平的提高。脫貧攻堅為基礎,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現階段,還需要調動貧困人口積極性,將脫貧攻堅位于國家戰略高度,為就業精準扶貧長期發展指明方向,還需要增強其信心勇氣,轉變落后的思想意識,實現貧困人口的完全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