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志敏 路 靜
成本核算從本質上而言是一項經濟管理活動,是以最小的消耗獲取最大效益的成本管理工作,醫院的最大效益就是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基礎上,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1)醫院成本核算的管理重點。醫院在為居民群眾提供更優質醫療服務過程中,醫療衛生工作的服務量和工作質量,醫療設備利用率的高低,醫用耗材的節約與浪費,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與投入,科研工作的投入與效益,醫院消耗性支出的管理,人員構成的比例等等,都屬于醫院成本核算的資源和管理重點,醫院成本核算就是如何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對資源的利用、效益及其成本指標進行核算、評價的過程。(2)醫院成本核算的多樣性。醫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機構,醫療系統有典型的多樣性特征,每個科室由于專業的不同導致了成本的構成和表現方式不盡相同。從醫院結構層次上可分為院級、科室、單病種、床日、診次等核算項目成本,科室直接成本又分為臨床服務類、醫療技術類、醫療輔助類三類科室成本;在用途和經濟結構上劃分為人員經費、藥品費、衛生材料、固定資產折舊、其他費用等等,在形態上可分為固定成本、可變成本以及混合成本三項。(3)醫院成本核算的復雜性。當代醫學發展迅速,醫療水平也不斷提升,隨著高新技術和先進設備的應用,成本投入變化幅度加大,成本的構成也變得多種多樣。醫療服務有不確定性,醫學成本的構成多樣使得醫院的成本核算變得復雜,特定的醫療服務與需求有直接的關系,患者的選擇方式、醫療時間、經濟狀況、病情以及應用程度都會影響到醫療成本的核算。因此醫院成本核算比一般產品的分攤、測算難度都會復雜困難。
(1)成本核算信息系統不完善,未實現數據信息共享。現大部分醫院都成本核算系統是建立在財務管理系統下的,但因為醫院信息化程度還未達到全面的網絡化管理,這樣就造成醫院各信息系統獨立運行,信息無法實現數據共享,這樣部分科室的成本核算數據的上傳一直使用單機操作,需要人工進行數據錄入再生成報表,最后通過移動載體傳輸資料,沒有實現真正的自動化成本核算,降低了工作效率。(2)成本核算分攤的依據和比例不明確,未建立標準化的成本指標體系。成本分攤是本著相關性、成本效益關系和重要性等原則,分項逐級分步結轉的方法進行分攤,由于成本分攤的依據和具體比例沒有統一規定,醫院各自制定相應的核算方法,這樣就出現醫院之間的橫向比較基礎不同,無法對成本數據進行有效地對比,同時未建立標準化的成本指標體系,項目指標不明確,這樣造成成本核算工作還不夠細化,成本控制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實。(3)全員成本管理的意識不強。大部分的醫院目前還認為成本的核算僅僅限于單純的核算,目標不夠清晰明確,而且成本核算應該是一個全員配合的動態過程,不僅僅局限于財務這一個部門。大多數人對成本意識不夠重視,只有醫院全體人員都具備共同的成本意識和行動,才能認真規范的實施成本核算控制,降低醫院成本,使醫院的工作管理更加有效。
(1)以醫院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為依托,建立標準化的成本項目指標數據庫。實現成本核算工作的目標,必須以醫院的全面預算管理為依托,以預算項目指標體系為參考,結合醫院成本控制目標,根據成本核算項目用途和結構的不同,分別設計各個核算項目的目標成本或標準成本,建立標準化的成本項目指標數據庫,為成本控制和醫院經濟管理提供基礎保障。(2)完善醫院成本核算體系,建全成本管理監督機制。成本核算體系是一項系統工作,最終的目標是實現成本控制,促進醫院提質增效減耗。成本核算體系要以全成本核算數據為基礎,對照標準化的指標數據庫,深入分析成本變動情況,提出成本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成本定額管理制度、費用審核制度、物資采購制度等管理制度,運用多方位管理手段,降低醫療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建全成本管理監督機制,加大醫療收支的監管,將成本控制與醫院的激勵機制、目標考核機制、預算管理機制相結合,實現醫院經濟管理的目標。(3)推進成本核算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建立信息管理平臺。醫院成本核算的多樣性決定了成本核算工作的復雜性,在實際工作中,各成本核算項目數據的采集離不開醫院信息技術的支撐,包括醫院HIS系統、物資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醫院OA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建立強大的信息管理平臺可以節約大量人力成本、資源配置成本,共享數據信息,保障成本核算工作的準確性、科學性。(4)樹立成本管理意識。醫院要加強內部宣傳,強調成本管理是推動醫院發展的有效措施,醫院工作人員要牢固樹立成本核算意識,把成本意識融入到每一位員工的醫療工作中;建立獎懲制度,形成增收節支的經營理念,共同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
加強醫院經濟管理是醫院發展的根本要求。實行成本核算,加強成本管理,才能有效的促進醫院以較少的投入取得優質的醫療效果,促進醫院經營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利益雙增長,讓醫院走向低成本,高效益,高品質,高時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