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董曉東
目前,我國扶貧政策面臨著嚴峻形勢,貧困人口的脫貧速度相對較慢,貧困人口基數比較大,出現了嚴重的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問題,我國扶貧開發工作處于不完善發展時期。財政扶貧工作中資金的使用情況與扶貧開發工作的順利實施息息相關,相關部門需要注重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工作,加大財政扶貧資金審計監督力度,實現財政扶貧資金的充分利用,全面構建小康社會,為現代化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在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過程中,我國財政扶貧資金支出模式不是以效益作為主要目標的,財政扶貧需要滿足各個地區扶貧部門的資金需求,尤其在經濟建設籌建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作為支持,這樣才能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持,而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工作是其中的關鍵,相關部門無法認識到這一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現代化財政扶貧工作中,相關部門需要根據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工作,制定完善的制度,并對各個建設項目進行規范管理,還要將項目績效和預算管理進行融合,建立專項資金使用制度,進一步改善“重分配、輕監督、輕績效”的現狀,提高財政資金的整體使用效果。
1.缺乏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意識。目前,我國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工作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很多規范和理念還未得到普及和完善,且財政管理人員缺乏對績效評價體系的認識,缺乏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體系的積極性,在長期的發展中導致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工作成為一種形式,直接影響著績效評價工作的整體效率。
2.解決貧困溫飽的項目較少。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相關部門的資金整合力度有待增強,對各項推進項目建設投入不足,導致實際建設中很多財政扶貧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水、電、路燈基礎設施建設中,很少向與貧困群眾溫飽問題相關的農田建設、產業開發項目投入資金。從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來看,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用于貧困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資金所占比例相對較大,用于解決溫飽問題的農田基本建設、產業開發項目所占比例很少。
3.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現階段,我國實行的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模式主要是部門文件方式下達到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部門未充分關注這一問題。并且,很多地區的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資料上報不及時、不規范,為工作的順利實施帶來了很大難題,使得地方政府部門面臨著很大工作壓力。并且,由于地方政府部門缺乏對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視,不利于績效評價工作的發展。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政府部門需要建立強制性、規范性的績效評價法律,提高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工作質量。
1.合理地劃分并規定項目。在社會的發展中,很多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能力相對薄弱,財政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財政資金缺乏協調性,無法發揮出相關部門的引導作用。從貧困村的發展情況來看,政府部門需要關注群眾貧困問題,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將有限的人、財、物應用到貧困群眾溫飽問題息息相關的項目中,有效地解決貧困村發展問題,以此為基礎制定冰逐級上報貧困村的推進計劃。
另外,相關部門需要對貧困村推進計劃申報審批、組織實施全過程進行管理,根據村級規劃合理地建設項目庫,統籌安排各項扶貧資金,有效地整合扶貧資源,將各個計劃項目分解并落實到相關部門。
2.建立完善的貧困村社會保障制度。首先,相關部門要接濟貧困人口,滿足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并制定實施貧困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然災害社會救助制度,保障貧困人口的安全;其次,需要滿足老齡化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尤其是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獲取更多生存所需,有效地改善人口老齡化問題;最后,大力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新農合參保率,為貧困人口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3.引進績效預算管理。為了更好地開展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工作,相關人員需要將績效預算管理貫穿到預算編制、執行和績效評價全過程中,按績效完成情況撥付預算資金,準時提交預算資金使用計劃和撥款申請表,以及項目績效情況[2]。相關管理部門需要針對未完成項目績效的情況說明原因,在財政部門審查同意后進行撥款,否則扣減預算經費。
現階段,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農業經濟問題,尤其是財政扶貧資金問題,國家財政部門用于農業支出越來越多,為了充分發揮出各項資金的作用,相關部門需要做好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工作,注重績效預算管理,建立完善的貧困村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改善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