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許學磊
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平臺。就文化產業而言,互聯網的普及為其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1.互聯網背景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1)文化產品服務種類增多。以往,文化產業的發展通常是以提供個體文化產品或服務為主,但在互聯網背景下,文化產業發展所提供的文化產品服務種類不斷增多,這標志著文化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2)文化產品消費模式多元化。從近幾年的發展來看,文化產品消費開始趨于線上線下共同發展。尤其是對于電子書籍、音頻和視頻資料等,線上消費更是明顯多于線下消費。在移動互聯網技術不斷成熟后,掌上文化消費成為人們新的文化產品消費模式。
2.互聯網背景下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1)文化產品及服務未能與時俱進。對于文化產品的提供,在互聯網飛速發展之前,人們常通過報紙書刊等傳統媒體,獲取相關文化產品及服務。在國民經濟飛速發展,互聯網技術不斷成熟的當下,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已得到滿足,轉而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但對應的許多文化產品仍保留在原始階段,目前,互聯網平臺所提供的文化產品,仍然欠缺與時俱進的基本特性,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后期需求。(2)文化產品消費供給相對波動。在互聯網未發展之前,文化產品及服務的消費多以線下消費為主,文化產品及服務的覆蓋面積相對受限,實際的推廣范圍也受到一定約束。而在互聯網技術的強烈沖擊下,文化產品消費能夠實現更廣的覆蓋面積和影響范圍,文化產品的消費需求有所增多,但實際提供的文化產品消費供給卻仍保持在相對保守的階段,當互聯網行業發展迅速,各類文化產品沖擊市場時,文化產品消費供給的數量和質量無法得到保障。(3)文化產業格局重構風險較大。文化產業格局重構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財務風險和制度風險。財務風險體現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互聯網行業開始與傳統行業相互聯合,產生綜合性行業,注重線上平臺與線下平臺的共同組合,互聯網平臺作為新的交流溝通模式,能夠傳遞大量的信息和資源,但其中也存在部分虛假信息。當文化企業在文化產業格局上與其他文化企業達成合作關系時,由于信息準確性的判斷受到限制,文化產業格局重構會出現利益受損的局面,財務風險較為明顯。從實際建設效果看,文化產業格局重構過程中,文化產業的實際發展欠缺必要的制度支持,制度風險仍然存在。部分企業正處于文化產業格局重構的并購階段,面臨與其他企業并購重組的局面,這部分企業可能會面臨財務風險、制度風險及其他風險。
基于文化產業發展現狀,面對“互聯網+”與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機遇,文化產業發展需依托豐富而獨特的文化資源,轉變發展思維,憑借互聯網平臺,借助大數據技術,優化產品結構,拓寬市場渠道,創新商業模式,實現文化產業的跨越發展。
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互聯網正融入中國、融入大眾、融入共識這“三個融合”極大地說明了互聯網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而要融入互聯網發展文化產業,首先就要明確什么是互聯網思維,只有明確互聯網思維,將互聯網思維與文化產業發展規律相結合,用互聯網思維,以互聯網的平臺來發展文化產業。
大數據技術是以云計算為基礎的信息存儲、分享和挖掘手段,可以便宜、有效地將這些大量、高速、多變化的終端數據存儲下來,并隨時進行分析、計算與預測,尋找到更多隱藏在數據背后的價值,使決策更加精確,并能根據這些數據價值,尋找新的商機。
1.在文化資源的創意開發方面。將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良好的生態文化資源與互聯網相結合,充分利用互聯網開放、創新、高效的平臺效應和即時、多元、包容的互動效應,通過互動討論等形式,實現資源開發的大眾創意,多向宣傳,眾創開發,推動文化資源的創意開發。
2.在產品研發設計方面。充分利用大數據產業的優勢,憑借大數據技術,加強客戶信息收集與分析,了解客戶需求與消費習慣,進行文化產品個性化、定制化研發,推動實現文化產品的專業化、個性化消費,促進消費者文化需求的滿足,并創造和引導消費者形成新的消費偏好和習慣。
3.在市場營銷方面。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正在以各種方式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已經融入到人們的日常出行、消費、社交等生活方式中。因此,發展文化產業,須加強與互聯網充分融合,借助互聯網獨特的傳播優勢,拓寬與創新傳統文化產業的營銷渠道,實現線上與線下的有機結合。第四,在品牌宣傳方面。通過網站推廣、建立微信公眾號、手機客戶端、微博等形式,充分利用新媒體高效、直接的宣傳效應,并與戶外媒體、紙質媒體、電視媒體等傳統媒體宣傳相結合,對文化產業品牌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宣傳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