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守利
經濟市場的變化,對行政事業單位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尤其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信息技術廣泛用于財務內控管理中。事實上,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內控管理存在諸多不足,影響自身發展和資產的使用。因此,加強財務內控管理成為新形勢下的重要課題。
新形勢下,財務管理有了全新的內涵和特點,內部管理對單位的影響隨之增大,特別是資本運作問題,嚴重影響著單位的未來發展。行政事業單位作為政府下屬職能機構,更是要順應時代潮流,轉變資本運作方式,加強財務內控管理,保證財務行為有序推進。隨著市場、政府的分化,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公眾對其建設、工作內容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為了在資本運作市場環境下占有一席之地,行政事業單位必須重視財務內控管理,通過各種舉措管控經濟活動,壯大財力、物力,提升服務質量。另外,利用相關措施,先進的財務管理模式加強內控管理,有助于預防風險,防止員工利用自身職務,進行違法行為。
1.不足之處。第一,缺乏財務內控管理意識。現階段,個別行政事業單位不夠重視財務內控工作,缺乏管理意識。表現為:員工素養低,未經過系統、有效的崗位培訓,對自身工作認識偏差,無法把握工作要點,不利于各項工作的進行;管理理念傳統,模式單一,無法認識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崗位設置不科學,只設置會計、出納,未設置財務內控崗位,也沒有按要求定期輪崗,長時間的工作增加機體疲勞度,引發嚴重后果。第二,缺乏完善的內控制度。目前,我國已制定和頒布了財務內控制度,但是個別內容仍不夠完善。例如:固定資產管理,由于資產采購不合理,導致采購過度;財政收支管理,雖然明確規定了開支標準,然而由于不全面,使實際金額和報銷金額不符。由于內控制度不完善,不嚴謹,導致財務活動開展期間出現各種風險,失去財務內控管理的意義,降低資產利用率。另一方面,單位開支缺乏規劃,支出量大,尤其是省級部門撥款時,核對時常出現問題,增加壞賬風險。第三,內部監管不到位。內部監管包括內部監管部門、外部監管部門,審計、財政部門隸屬于外部監管部門,負責監管財務收支、經濟事項,按目標任務進行抽檢,無法全程監管。雖然部分單位設立了獨立的審計部門,但是受相關因素影響,審計人員多由財務人員兼任,缺乏專業的審計知識,導致內部監管得不到有效考核和評價。
2.對策。第一,提高對財務內控管理的認識。由于財務內控管理工作涉及單位各方面,要求相關負責人從思想上重視財務內控管理,培養內控意識。首先,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提高專業素養、技能水平。明確工作職責,發揮引導作用。其次,提高道德素養,時刻保持正確的價值觀,懂法、守法,規范自身行為。第二,健全財務內控制度體系。結合單位實際,依據現有的內控規范,制定和本單位相符的配套制度,形成一套健全的財務內控制度體系,落實到各項經濟活動,全面管控業務流程。工作中,明確各部門權限、職責,構建內審機制,提高透明度。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單位的具體情況,引入創新因素,革新內控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安排專人評估各項活動的效果,重點評估財政收支、固定資產,對于可能出現的風險,制定有效的防御對策。第三,加強內部監管。為了提升財務內控管理效率,需要不斷強化內部監管,合理分配領導權力。普及內控知識,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審計部門、紀檢部門定期檢查業務活動,公開檢查結果。針對檢查中的嚴重問題,提出整改建議和時限。改進內部監管方法,提高工作質量。創新工作方法,發揮財務內控作用,促使各項業務高效開展。第四,強化內控執行力。為了提高財務內控制度的執行效率,單位領導應從源頭著手,加大預算管理力度,科學評判預算編制方法,有機結合新方法、計算機技術,全面提升預算編制質量。評估預算支出制度,改善比較隨意的預算。建立獎罰機制,定期考核預算執行結果,利用精神獎勵、物質獎勵的方式,獎勵表現良好的部門。第五,強化信息控制。財務內控管理中,還要加強信息控制。目前,財務控制工作多使用會計電算化的形式,強化財務內控管理,要求擦作人員學習并掌握相關知識,及操作技能。根據員工情況,安排課程,加深對會計電算化的認識。結合單位需求,完善會計電算化程序,提高控制效率。優化管控流程,提高信息透明度,從源頭上防范舞弊現象。
綜上,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內控管理,對單位運作、發展意義重大。從當前來看,我國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內控管理不樂觀,需要單位負責人、員工加深對財務內控管理的認識,完善財務內控制度體系,加強內部監管,強化內控執行力和信息控制,不斷優化財務管理行為,提升管理水平,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