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賀素紅
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執行,需要配備具有專業財務知識和財務技能的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其是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執行的重要前提條件。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鄉鎮地區所配備的財務管理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較低,而且在從業之前并沒有接受系統化的崗位培訓和職業培訓,難以滿足當前鄉鎮財務工作的需求,綜合素質水平較低,難以有效發揮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作用。
在財政國庫管理體系中設置了財政賬戶信息,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財政賬戶的安全性、時效性,以此提高財政資金的運作效率。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執行的過程中,不僅有國庫單一賬戶,還在體系之外設置了其他賬戶,而在賬戶開設過程中,相應的流程與制度并不完善,導致財政賬戶混亂問題發生。同時,在鄉鎮地區所設置的金融機構大多為分支機構,而且較為分散,離縣城也比較遠,不能夠及時與人民銀行國庫進行清算,阻礙了技術上的改革推進。
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執行過程中,預算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項環節。但是,目前鄉鎮財政在預算管理方面建設不足,以致于預算編制存在不合理的現象,所制定的預算編制標準也不符合預算編制的工作要求,影響了預算編制工作的順利進行。此外,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也不可避免會使用到信息技術,但是當前鄉鎮的信息化程度較低,仍然處于信息化基礎性建設的狀態,不能夠滿足制度具體執行過程中的需要,影響了制度作用的有效發揮。
首先,加強鄉鎮財務管理人員業務知識與技術的培訓,不斷提升鄉鎮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能水平,同時也要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強化其道德素質;其次,充分利用當前網絡技術和新媒體技術,增強財務管理人員的會計知識,掌握和熟練運用最新的會計技術,滿足制度改革的需要;最后,落實相應的崗位責任,并制定有效的獎懲機制,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更為地服務于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工作。
由于不同鄉鎮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及建設體系不相同,所以在進行財政管理時,要充分考慮這些方面的問題從而選擇合適的機構模式。在經濟發展較好的鄉鎮地區,可以選擇“一體兩翼”的發展模式,即圍繞財政所為中心,在兩翼設置財政核算中心和財政服務大廳,使三者之間相互配合。而在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鄉鎮地區可以設置財政所,提高鄉鎮對財政所的財政補貼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需要設立便民窗口,并合理配置鄉鎮地區的財政人員,落實相應的權責。
預算管理是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執行的重要前提條件,需要鄉鎮部門加大預算管理力度,保證預算編制合理性,建立統一的預算標準,加強預算的約束力,為鄉鎮財政國庫集中制度執行創造良好的條件,進一步推進和深化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和改革。具體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在進行預算指標管理時,要以部門預算為基礎,定時編制用款計劃,包括基本支出、項目支出和采購計劃等。同時要進行指標和額度的雙控制,以此進行資金用途和資金結存的控制,保證預算管理的嚴謹性;第二,在進行預算支出審核工作時,要依據資金用途和性質進行一一審核和支付,確保預算支出的合理性。加強鄉鎮財政的信息化建設,需要構建動態的監控體系。首先,縣級財政要統一鄉鎮財政的預算編制、預算執行以及監督管理等業務流程,同時積極推廣鄉鎮財政管理軟件的應用,提升鄉鎮財政管理的效率;其次,構建網絡信息系統額信息平臺,將各項業務數據進行有效整合,依托纖維信息網絡技術,建立財政資金支付實時監控中心進行國庫集中支付的動態監控;最后,實施鄉鎮財政國庫集中電子支付模式,打破資金清算空間和時間上的局限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又能夠實現業務電子化辦理,方便地方的人民群眾。
總而言之,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國家財政制度的重要基礎,鄉鎮作為最基層的單位,要積極改革和落實制度,解決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有效推進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從而有效發揮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