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學院 河南 平頂山 467036)
習總書記說:“鄉村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我們就能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本文以河南城建學院“美麗鄉村,筑夢有我”——村莊規劃編制志愿服務隊為例,深入的探討高校應如何通過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充分的發揮起社會實踐育人的作用。并針對所存在的共性及主要問題提出優化改進措施和對策。
1.1 社會實踐育人功能。“三全育人”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實踐育人”,不僅可以很好解決校園文化育人中思想政治教育“說教”的單一性和局限性,同時也讓學生通過親身融入企業、深入社會,領悟“實踐體驗”何謂之真正的責任與擔當[2]。我們聚焦于學校內外、線上線下,讓學生在實踐機會和舞臺上潛移默化的修身立德,親身參與并了解世情、國情、社情、民情,在實際的體驗中對人民產生親切感、對社會產生責任感、對國家產生忠誠感。河南城建學院“美麗鄉村,筑夢有我”——義務編制村莊規劃團隊與地方政府、社會企業和組織一同發揮各方優勢,攜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保證它切實的實施。為了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現狀的要求“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實現中國夢、實現中國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實現2035年基本現代化、實現2050年現代化強國的目標,用自己的專業發聲,貢獻自己的高校力量。
1.2 社會實踐與專業技能融合的必要性。在近年來我校所開展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所總結的最大啟示是,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內容最好緊密結合于他們所學的專業,要知道專業知識本身就是學校或學院最有價值的優質資源,依托專業優勢開展社會實踐是有效的將“專業實習”與“社會實踐”兩種教育模式進行融合,讓學生利用“看、聽、做”在實踐中去提升自身專業學習能力。所以讓大學生依托自身專業優勢去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滿足社會需求,又能實現自身價值的提升。河南城建學院“美麗鄉村,筑夢有我”——村莊規劃編制志愿服務隊就是把社會實踐作為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學習+服務”作為理念引領,專業服務社會做為導向,進而使知識學習、能力培養與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教育有機結合,力求加強校、地、企緊密合作和按需對接,以打造一批長期化、精準化、品牌化的社會實踐項目為目的。
2.1 學生存在對社會實踐重要性的認識欠缺。目前在于部分大學生認知中,“重理論、輕實踐”認識偏差仍然是較嚴重的,認為在學生生涯課本理論學習仍然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獲取知識、提升專業的途徑,社會實踐只是作為培養興趣愛好的業余活動。在我校“三下鄉”志愿服務隊或者社團招募成員時,較難對全體學生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往往需要動員、宣講甚至“要求”才能招到目標成員。這些學生對于大學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重要性往往認識不足,并且還還不能夠正確認識到大學生提升自身綜合素養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產生的重要意義[3]。
2.2 社會實踐活動開展與專業特色結合不足。目前各校、各學院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大多是受上級單位、部門的“任務攤牌”,存在為“任務”而“實踐”的現象,學校、學院為了完成指標、獲得榮譽“積極”申報各項社會實踐活動,緊急組隊、制定計劃、重視結果而輕過程[4],在活動具體的開展過程中并未充分考慮本學院實際情況、專業特色以及價值意義,致使不少活動流于形式,未能使學生在活動參與中充分實現個人綜合素養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2.3 缺乏專業性、針對性指導、培訓以及必要的頂層設計。由于目前大學生各項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大多是臨時組隊,而且由于往往被局限于學生工作這一范圍,頂層設計不夠重視,造成了實踐活動在開展過程中缺乏系統的專業性指導培訓,專業任課教師也更是很少參與其中,活動指導教師往往是有學工隊伍擔任,在融入學院專業特色方面往往覺得力不從心,即使有較好的想法來策劃專業與實踐相結合,但是在活動開展中,受專業局限,學生的調研方式、總結歸納、成果上報也較為單一,缺乏深度,使活動缺乏科學嚴謹,對學生在專業上的鍛煉與提升也很是有限。
2.4 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缺乏長期性、穩定性、品牌化。高校社會實踐活動牽扯的審批部門、活動對象較為復雜,每年上級部門推薦的活動內容及開展形式也在不停變化,學院自身參與人員也在不斷調整,使一些優質的社會實踐品牌活動較難持續開展。團隊、高校、社會、政府之間的溝通協調、政策連貫性、活動審批等方面也存在各自為政的局面,造成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組織管理、過程監督、成效評價、優化調整方面也較難維持進行。
眾所周知,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的主要載體,它可以彌補學校教育一些教學工作的不足,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和深化,這也是促進青年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增長才干、健康成長的重要課堂形式,當然也是各高校實現實踐育人的重要形式。其次,想要提高志愿服務的質量并將專業特色有效的融入其中,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就必須建立健全的高校保障體系,這樣才能將社會志愿服務活動良好地、有序地、長期地、有效地開展和進行下去。因此河南城建學院提出了專業特色品牌化、志愿服務組織規范化、宣傳常態化的三種新目標(即“三化”)[5],用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讓學生區提前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等等,培養大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實現自身價值的提升。
3.1 社會實踐活動組織規范化。通過規范志愿者培訓、招募流程、建立激勵約束機制等是使志愿服務更加規范化的有效方法。各學院需要加強頂層設計,提高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各方面的支持,通過學院大力支持、專業教師、社會機構共同參與,進而有效保證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的順利開展。為了保證志愿服務質量,應當制定和實行有效的科學化的管理方式,嚴格遵守既定的工作計劃。同時制定活動成效評價體系,建立健全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考核、淘汰標準,提供優質的服務態度和內容,明確團隊意識、小組合作、個人的分工與責任。對志愿服務活動完成時間、態度、成效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也會采用討論交流、自我評價等形式。由此讓社會實踐活動組織更加趨于規范化。
3.2 社會實踐活動專業特色品牌化。要進一步提升社會實踐活動的存在價值,吸引優秀學生和專業指導教師的加入,必須注重專業特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河南城建學院“美麗鄉村,筑夢有我”——村莊規劃編制志愿服務隊利用學院專業實踐操作性較強的優勢,向在校學生倡導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必須要通過實踐的檢驗,而社會志愿者活動正是提供了這個平臺,讓同學們充分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在改善生活環境、服務地方方面充分的發揮其重要作用,對進一步推動本專業的深入學習和思考起到了重要意義。因此,構建社會實踐活動的品牌專業化很有必要。同時,在眾多專業教師和社會力量的支持下,也可建設一支覆蓋面廣、自上而下具有良好體系的優秀隊伍,加大其系統專業的培訓力度,涵蓋規劃、建筑、景觀等方面,增強學院專業服務地方的能力。
3.3 社會實踐活動宣傳常態化。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移動網絡,利用發達的信息技術建設宣傳陣地。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手機和互聯網便可作為運營商搭建新的宣傳平臺。校院微博、微信公眾號、QQ、B站等多個層次的平臺的搭建極其有效地促進了志愿服務的發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新媒體技術中,可以耳濡目染的引導學生和影響學生。首先,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之前,可以利用網絡在線下發布志愿活動的具體內容,發布服務項目的具體要求,讓同學們提前知曉活動的開展流程,擴大宣傳鼓勵參與。然后定期把社會服務進行的信息推送給大家,增加活動的知曉率及參與率。其次,是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及時發布相關活動視頻和圖片,具體的進行過程,讓同學們切實的感受到志愿服務活動現場的熱情氛圍,發揮有現場感的生動事例的教育引領作用,以此感染大家來擴大影響和帶動作用志愿服務的影響。最后,在志愿服務活動完成時并不代表它的完全結束,這時要樹立優秀榜樣,選樹,宣傳一批典型的榜樣人物。依然充分利用新媒體網絡平臺,廣泛宣傳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精神,擴大影響。開展向典型榜樣人物學習的宣傳活動,利用同伴教育感染大家,利用榜樣力量帶動大家,讓大家從身邊的人物身上學習其優秀的志愿服務精神,這樣在擴大志愿服務的號召力及感染力,形成濃厚的氛圍的同時,也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主動加入到諸如此類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來,使參加社會實踐的每個人都真正成為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的傳播者和代表,相信社會對大學生志愿服務程度的認可度也將得到顯著提高。
3.4 建立落實工作機制,落實后勤保障。學校、二級學院要加強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這也是“第二課堂”的重要內容,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專業老師績效獎勵機制,并加大相關工作經費的投入。根據現有的財力水平,學院在預估和劃定經費時,應根據活動開展的具體情況增加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工作經費的投入,同時也應考慮到教職工的工作津貼、業務培訓以及表彰獎勵等安排。學院各教研室要在崗位責任制中加入“三全育人”工作內容,將它作為“社會實踐育人”工作考核制度。做到年初有明確的計劃,年中有切實的檢查,年終有經驗的總結。并且教職工也要定期總結育人情況并及時匯報。
“實踐育人”作為“三全育人”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目前是教學的根本任務之一,其重要意義體現在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教育上,落實“實踐育人”關鍵在于抓出特色,抓出成效,要深入打造特色品牌,打造專業特色,以推動“實踐育人”工作的順利完成。河南城建學院“美麗鄉村,筑夢有我”——村莊規劃編制志愿服務隊堅持實踐教育與理論教育相結合的做法以及其取得的卓越成效,得到了全校師生的一致認可,在實踐中受教育的思想深深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城建學子。該實踐團隊希望能通過活動長期、穩定、品牌化的發展,進一步加強全校學生自覺通過參與各種社會實踐了解社會、砥礪意志、增強社會責任感,并且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承擔社會責任,積極貢獻自己,努力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