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學院 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大學生就業心理主要體現在畢業之后,擇業之前的心理形態,具體可以從兩個角度說明:就業誤區,心理調適。很多大學生由于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表現出一個正確的心態來面對進入社會的事實,從而出現擇業困難的問題。高校和相關部門應該積極負起這部分責任,為大學生紓解即將面對社會的緊張感,對于一些有誤區的見解要及時糾正。甚至于教師在大學生進入大學的初始階段,就應該提示學生制定就業規劃的必要性。
1.1 認為就業形勢嚴峻。當前社會發展和市場完善的基礎上,就決定了我們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有多么嚴峻和激烈,而想進入市場所需要承受的壓力必然十分巨大,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很多大學生具有的一個普遍性問題就是,在沒有真正全面的了解情況,過于集中某一個區域的負面影響,給自己提前預設了很多“慘烈”的市場環境。進而導致懷揣著更為緊張的心情進入企業尋找工作,而過度緊張的情緒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更為明顯。但是大學生忽略的一點是隨著我國市場各個行業逐漸發展完善,各種形式的單位企業都在逐步發展著,所提供的機會也就更加多種多樣。
1.2 就業目標過高。每年針對大學生就業都有相關的數據調查,很多的大學生畢業就意味著失業。很多時候,大學生沒有良好就業很大一部分原因來源于自己。很多學生在學校期間有很好的學業成績,也獲得過三好學生等獎項,教師對于其的重視度也很高。這就導致這部分學生有些自視甚高,認為對于很多事情都能輕松駕馭,即便就業也能有一個理想中的崗位在等待自己。但是問題在于學校學習的很多東西與實際工作開展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他們沒有認清這個現實。在挑選工作的過程中以收入良好,符合專業,有發展前景作為擇業條件,而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并不足以支撐這個要求,進而出現就業難的狀況。
1.3 沒有完整的就業規劃。職業規劃意味著一個人長時間的發展目標以及發展路程。而提前做出這份規劃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選擇時的迷茫感,清晰的定位自己的發展之路。由此,大學生應該盡早思考,完成適合自己的就業規劃。而想要制定出適合自己發展的就業規劃,需要前期做好一系列準備工作,包括明確自己喜好擅長,了解發展形勢,認清現實情況等。但是現實問題就在于很多學生都沒有意識到就業規劃對于自己的重要性,半數以上都沒有一個就業規劃作為支撐。有的學生對于自己的喜好和市場都沒有清晰的認識,面臨社會的態度就是順其自然。還有學生的就業規劃十分模糊,這是由于其對于自身未來的發展也沒有明確的目標,對于自己的認識還不夠清晰。
2.1 認清現實調整就業心態。很多大學生沒有及時的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對于自己的認識不明確,高估就業目標。對于這個問題,大學生應該及時調適自己的心態和狀態,現實的看待市場和自己的差距。而形態的調整要從兩個角度來看,首先,這并不意味著大學生要屈于現狀,無論是任何崗位都可以,而是要選擇相適應的目標,不要過于貶低自己。其次,從職業規劃的角度出發,對于可能與自己未來職業發展道路具有一定距距離的情況,大學生可以通過選擇可以積累相關經驗的基層崗位,為自己將來的理想發展打下堅實的奠基。
2.2 制定與自己相適應的目標。大學生在擇業的過程中,不要過于高估自己的價值,更不要選擇與自己能力相差甚遠的職位。很多畢業大學生傾向于北上廣等發達城市,但是這些城市市場特點就在于競爭激烈,人滿為患,剛離開校園的大學生很難在這些發達城市找到一個心儀的,工資較高的工作。相反在中小型城市,對于人才需求度很高,其正處在追求發展過程中,在這些城市能夠幫助自身積累很好的工作經驗,同時工作壓力也不會過于沉重。
2.3 具有創業發展的意識。在當前這個追求多元化發展的社會,大學生也不應該將自己的未來發展局限在傳統企業就業選擇中。具有一定想法和能力的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當前這個身份,通過政府對于大學生創業的資金和政策幫扶,選擇一個有潛力的項目進行創業。而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要對創業的項目,地點,資金,人員等等都要進行充分的考慮和調研,避免出現考慮不充分而夭折的困境。
我國人口數量龐大,教育逐漸普及和深入化,每年的大學畢業生呈高速增長著。而隨之出現的問題是,大學生的就業率也在逐年增長,其中有外部市場競爭激烈的原因,也有大學生自我認識不清晰,準備不充分的原因,進而導致擇業困難的問題凸顯的越加強烈。從這個問題出發,無論是教師還是大學生自身,都應該正視當前所面臨的情況,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