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第六中學 福建 德化 362500)
地理學科素養在學習過程中具有終身性及漸進性等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于人的地理素養要求越來越高,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地理素養以滿足對生活的需求,使得學生更好的面對社會的挑戰。且地理核心素養并不是某個時間段就能積累的,其屬于一個漸進的過程,具有較強的指向性,學生們在漸進及積累的過程中應把握不同階段對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初中地理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養成的地理知識掌握能力、地理觀點、地理方式、地理能力、地理態度、穩定的心理品格及地理情感等。初中地理學科屬于一門融合社會學科及自然學科性質的基礎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生活性、實踐性、區域性、思想性等特點,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及性質可以將初中地理學科素養分成人文素養及科學素養兩方面,在初中地理學科教學過程中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之間存在著相互獨立又相互兼容的關系,而初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關系、地理位置、地圖技能及空間思維等方面的內容,培養以上幾個方面的核心素養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及提高初中地理學科學習水平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及作用。
2.1 運用繪圖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巧妙利用圖像進行新課導入。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好地進行新課導入。如果沒有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新課導入的話,會使之后的教學變得生硬呆板,很容易讓學生對地理學習失去興趣。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巧妙地應用圖像導入的方法,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新課導入效果,通過教學實踐發現,一般具有時效性和具有一定感染力的圖像是非常適合進行新課導入的,因為圖像的形象性和直觀性,能夠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官體驗,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并且采用圖像教學的方式既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在對《世界的語言和宗教》這一課題進行教學的時候,在正式進入課程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上不同宗教和不同國家的建筑,讓學生通過對這些圖片的欣賞,將學生的思維帶入接下來的教學中,接著教師進行后續的內容教學。通過圖像新課導入的方式,可以使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圖像進行課文問題設計。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提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課堂提問這個環節有著強烈的排斥感[1]。要想改善這一現狀,在課堂提問環節中加入圖像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將問題和圖像有效地結合,以圖像作為基礎,設計一些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如在對《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這一章節的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世界氣候分布圖的圖像來設計相關的課堂問題。如問同學:“同樣是南緯30°的地方,為什么有些地方是沙漠,但是有些地方確是水鄉呢?”然后再讓學生結合圖像的引導,積極地進行問題思考,這樣一來原本的教學難點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3)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地理圖像分析技能。在圖像教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圖像分析的能力,這樣學生才能通過一幅幅小小的圖像提取到自己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從而進一步學習和思考,提升地理學習的能力。如在對《中國的地形》這一章節的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就可以引入中國的地形圖,然后讓學生自習觀察中國的地形圖,從而引出比例尺、圖例等相關方面的知識。另外,學生還可以通過觀察中國的地形圖分析出我國地形的主要特點以及地勢分布的大致情況,進而我國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等相關的知識也就一一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了。只有學生自己掌握了圖像分析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地理學習和教學的效果。
2.2 注重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傳統教學以文本教學為主,說教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初中地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與他人交流,了解各種與地理相關的內容。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地理觀念[2]。需要注意,實踐活動應當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知識水平,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發開展地理知識競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既可以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識,還可以與他人進行比拼,這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認識各種各樣的人,這可以鍛煉學生的包容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地理學習觀念。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的后續學習影響很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繪圖教學,通過啟發式提問和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地理學習觀念,使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