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茂名市龍嶺學校 廣東 茂名 525000)
小學語文教材跟隨時代進步的步伐不斷進行改革,在新部編版教材中,不僅在內容形式上更適合小學的學習要求,更在視覺上滿足學生需求,通過增添形式多樣的圖畫豐富課本內容,將課文生動表達出來,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在語文園地環節更是增添多種學習形式,有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和日積月累等多種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語文園地的教學,通過語文園地加深學生對一單元的學習印象,打造充滿活躍氛圍的課堂,激發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啟迪學生語文思維,培養語文學科素養。
研究優化措施,要先從問題著手。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時代的指導下,對教育思想進行更新,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但是改革嘗試過程中也存在著問題。
1.1 教學注重分數。新時代的學生身處競爭激烈的社會,人們普遍看重學生最終的學習成績,社會無形當中形成“分數至上”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格外注重成績的提高,家長通過各種手段對孩子進行培訓,參加課外輔導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容易造成小學階段形成壓力和負擔。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目標等多種指標的壓力之下,教學也漸漸注重成績等各項指標,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成績,在課堂中極少涉及課外內容,學生的視野難以得到拓展;在教學方式上,教師秉承著“講解+板書”的傳統模式,呈現出枯燥乏味的課堂氣氛,往往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本就充滿好奇的小學生更加感到無趣;在布置作業方面,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加深學生的課堂學習,往往選擇在作業上下大功夫,導致小學生課外時間也在是作業當中度過。過于關注學生的分數,容易造成教學偏向發展,難以體現出良好的教學效果。
1.2 教師主導課堂。許多小學教師認為小學生還處于一個比較懵懂的階段,課堂教學主導地位還是放在了教師自身之上,殊不知,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思想和教育的啟蒙時期,對人生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小學教師往往將自身放置課堂的高位,在課堂教學中容易忽視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根據自己設計的教學方案盲目地進行傳授,絲毫不顧及學生的具體認知水平,教學和認知產生偏差,一昧以自己為主導;主導課堂的教師難以營造良好舒適的氛圍,這樣的課堂容易令學生產生厭倦甚至恐懼的心理,難以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對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生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之下,教育部提出教學要進行素質教育,體現出核心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培育全方面發展的新時代素質人才。
2.1 開展多種形式課堂。小學時期的學生對一切新鮮事物保持著高度的好奇心,注意力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這一特點,適當開展充滿活躍的課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和補充,通過視頻、音頻和圖像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展示多種形式的內容,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文的教學中播放相關媒體資料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針對語文學習園地的教學,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注重這一環節,教學力度不僅體現在課文的傳授中,還要展現出教學的最終培養目標,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分成適當的學習小組,促使學生之間在小組形成熱烈的討論和研究,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小組之間可以互相進行交流,表達出一單元學習的收獲,比如在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學習園地中,小組成員之間可以根據一個主題,表達自己的學習收獲,如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作者表達的手法或者課文對你的啟示等多方面的主題來體現出教學的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學生情況,開設合理的鼓勵機制,語文的學習依靠大量的積累,在語文園地中有日積月累這一部分,教師應該重視起來,鼓勵學生積極對課外的知識進行積累,從而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敏感度。多種形式的語文課堂,不僅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改進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感受到語文魅力,從而增強語文學科素養。
2.2 重視多維度的教學。語文的教學包含著許多方面的內容,不僅要培養學生基礎的聽、說、讀、寫能力,還要進行人文情懷的培育。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全面滲透語文學科的相關內容,一篇課文不僅要通識文字,還要研究段落和思想感情,深究其中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通過深刻的研究明白作者的創作意圖,帶領學生進行文章思想的遨游之旅,在知識的海洋當中學習,更加領悟到課文的深層含義,為學生今后的閱讀能力打下牢靠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也要重視語文園地當中的詞句段運用部分,小學階段的學習主要是認識和積累更多的詞句,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單元課文中學習的內容,找出好詞好句進行分析或者仿寫,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和寫作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學科知識傳授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在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部分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學習中,該單元的課文圍繞習俗為話題,通過課文和詩歌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展現出不同地方的習俗,在交流平臺中除了體會課文詳略寫作的作用之外,還能討論學生彼此的家中習俗,在拓展學生的視野的同時,增強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小學語文課堂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還需要重視閱讀、寫作等能力方面的培育。
2.3 養成自主學習能力。小學時期是培養各方面能力的關鍵階段,而自主學習能力往往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起著重要的影響,一切學習需要依靠自覺性,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語文園地的開設主要培養學生自主探討和自主表達以及自我積累的能力,通過設計不同的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語文是一門與實際緊密結合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師要教學中要聯系實際生活,將理論知識和生活相聯系,能夠激發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樂趣,在學習中感受生活的足跡,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學習相關的知識,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極發現問題,在學習中主動解決問題;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布置多種形式的作業引導學生養成主動的學習習慣,語文園地的詞句段運用中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或者記憶,運用多種形式的作業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在日積月累這一環節,通過適當的獎勵鼓勵學生進行更多的積累,積極引導通過查閱多種資料來豐富學生的學科積累,體現出語文學科的延展性和無限性,展現出語文科學的魅力,促進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知識積累,激發學生培育語文思維和語文學科素養。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多種形式的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語文的教學不僅僅體現在學科知識的增加,更加凸顯出語文教育的核心作用,通過語言、文字等多種形式的表達來體現人類的情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現出人文情懷。
3.1 體現學科特點。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學科特點主要體現在其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當中。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基本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寫作等能力的培育,能夠正確運用祖國文字進行情感的表達,體現出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人文情懷培育,新部編版教材每個單元都有教學主題,通過不同的課文教學深入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在語文園地中進行對單元知識的總結和拓展,增強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更能促進學生對單元主題的思考,升華課文的主題,啟發學生的思考,體現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3.2 培養綜合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小學語文的教學在學生生涯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當中不僅要重視學科知識的傳授,還要對學生進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在語文園地中,小學語文教師通過交流平臺提升學生的探索和表達能力;在詞句段運用環節,能夠提升學生對語言的積累,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日積月累環節中,教師通過正確的引導,提高學生課外閱讀或者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體現出語言文字的功能,通過共情的感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學存在著重視分數、教師主導課堂等問題,但是問題的出現需要積極去探索解決和優化的措施,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等形式開展具有生活化、形象化的課堂教學來對教學形式進行創新,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在教學當中,小學語文教師重視閱讀、表達和寫作等多維能力的培育,多維的教學層面有利于培養學生全方面的語文素養;教師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展現語文學科魅力的同時,促進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對以后的學習產生著重要的正面影響。
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園地中開展體現核心素養的教學活動,充分體現出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這兩個特性相輔相成,輔助著教師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啟迪學生的語文思維,在提高學生表達和寫作等能力和積累文化知識的同時,不斷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正確的三觀。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核心素養,啟發學生語文思維,在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同時,不斷促進學生形成人文關懷,符合新時代人才培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