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流坡塢鎮中心小學 山東 陽信 251809)
好的教學策略能讓教師的工作事半功倍。語文作為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工具學科,具有詞匯量大、默寫背誦內容多等特點,而小學生又處于貪玩好動、缺乏自制力的階段,所以教師要采取更科學的策略與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學好小學數學。本文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幾點自己的工作心得。
教師廣博的學識、精湛的專業技能、多方面的才藝、正直無私的高尚品質等都是吸引學生的魅力所在,而這些都需要教師不斷提高個人的素養去獲得。
1.1 從“親切微笑”中體現親和力。有人說,微笑是“失敗者的陽光,期待者的北斗,跋涉者的期望,受挫者的慰藉”。而教師的微笑是溫暖的陽光,可以驅散學生心中的烏云,可以融化學生心中的堅冰。為了發揮微笑的魅力,學校倡議全體教師做個“微笑老師”:時常將微笑帶進課堂,時常把微笑送給學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產生“親近感”,從而讓他們在和藹、親切、愉快的教學氣氛中掌握知識、陶冶情操。
1.2 從“教學語言”中體現親和力。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是體現教學親和力的最重要的形式,是教師開啟學生心靈的門扉,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一面鏡子。為此學校對教師教學語言作了如下規定:語言規范,不含糊其詞,清晰可辨;內容準確科學,表達簡潔明了;說話態度親切自然,表達感情要真實質樸;語調講究抑揚頓挫,速度節奏力求張弛有致;語言格調莊重得體,又不乏詼諧風趣。并列出教師精彩課堂用語,倡導教師用文明用語,不出現忌語,如“老師知道你心里已經明白,但是嘴上說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轉述出來,然后再請你學說一遍。”通過這些措施,努力讓教師的語言具有表現力、感染力、親和力。
1.3 從“學識素養”中體現親和力。面對性格、興趣與愛好各不同的學生,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要想真正融入他們的學習與生活,自己就得有較為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以及良好的個性及高尚的人格。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能夠把各種文本里面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挖掘出來是關鍵問題,這種挖掘就是一種發現。作為教師,要合理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蘊涵的深厚的人文精神資源,讓學生在這個視野開闊,文化多樣的21世紀里仍舊守望著精神良知的家園。每一篇教材無不體現作者對人的呼喚,對生命的關注,對人的良知的啟迪。這些文學作品以不同的情感傾訴的方式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學生在與文本的閱讀交流中,憑借審美感知的直覺,攫取了文本的抒情性并在自己的情感經驗中,找到共鳴點。在這些教材中,寄寓了作者人文主義的理想,指引著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在理解中思索。明白了人必須有生命意義,要珍愛生命,感受幸福,體會到人必須相互關心愛護,理解父母之心;知道人必須保持善良和真誠;懂得人必須自尊自愛,必須關心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了解到人生意義、人生價值所在。語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情感的窗戶,展示了各種各樣的心靈世界,讓學生呼吸人文精神的氣息,引領學生踩實腳下的人生之步,直至建構精神良知的頂峰。從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熱愛祖國,忠于民族,孝敬父母,珍愛生命。朱德發教授說:“一種文本好像就是無限豐富的全息空間,在這種空間里,蘊涵的各種文化藝術很多。老師能不能把文本所具有的不同層次的人文精神、科學精神發掘出來,這樣一個過程,事實上是對一個語文教師有沒有分析能力、解讀能力和剖析能力是一種考驗。”作為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要善于解讀語文文本,利用語文課本里的某種真、善、美的精神來啟迪學生。
以往的學習多是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喋喋不休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在臺下忙于聽講、記筆記,學習比較被動,缺乏參與、發言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給了學生課堂參與發言的機會,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發揮了主體地位。教師布置學習的任務,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讓大家進行討論學習,這是區別于學生個體學習的集體學習方式。
3.1 小組合作學習分工要合理。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每個成員都從中有所收獲,養成與他人共同相處,共同處理問題的好習慣。教師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幾個小組成員自由發揮,那他們會七嘴八舌,整個合作過程如同一盤散沙,學生從合作中得不到任何提高。如我擔任四年級語文課時,我將班上40名學生分成8組,讓小組每個成員都根據各自的特長作了分工,明確職責,各負其責,這樣就會做到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相互溝通、相互評價、相互監督。
3.2 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蕭伯納曾說過:“你給我一個蘋果,我給你一個蘋果,那么每個人最后得到的只是一個蘋果;但是如果你給我一種思想,我也給你一種思想,那么我們都得到兩種思想。”合作學習的真正含義正是多種思想的碰撞,思想之間的溝通和包容,反映了合作意識。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強的人,這就需要教師要從小教育學生養成合作習慣。小學是人生的起步階段,讓學生從小樹立團隊精神,具備合作能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要教育學生學會尊重他人,要傾聽別人的發言,看到他人的優點。對不同意見一起探討,取長補短,勇于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向優秀的同學學習。
總而言之,教師采取正確的教學策略,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學的效率與效果。良好的教學氛圍,精彩的教學內容,再加以充滿活力的學習方法,能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有效的提升師生關系,以及學生的合作實踐能力。教師們也要敢于創新,不斷地完善與革新教學方法與策略,盡可能的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