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實驗初級中學附屬小學 江蘇 盱眙 211700)
合作學習興起于美國,是當代的主流教育理論和策略之一,它通過改變學生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方式,達到提升整體成績的作用。在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中,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積極引入合作學習模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數學綜合能力的增長,還可以培養學生們的集體觀念,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其盡早適應團隊協作的活動模式。下文將從小組分組、合作方法和合作內容三個方面結合實例,展開運用策略的簡要探討。
分組是合作學習模式展開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合作學習開展前,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能力和性格特點,在盡量保持各小組總體水平相近的情況下,讓組內的成員能力和性格互補,達到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的效果。在實際的分組時,教師可以憑借數次綜合測驗的成績平均值為參考,讓組內依照成績較好、成績一般和成績相對落后三個梯度分配組員。其次則以性格為參考,盡可能讓組內存在外向性格、中間性格和內向性格三個梯度匹配組員。通過這樣的分組,可以確保組內有成績較好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分享和研討學習內容,有性格外向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其中找到和擔當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完成合作和分工。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們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積極輪換學習任務,促使性格和能力得到互補和完善,增強學習自信心。
例如,在學習“分數”一課時,筆者就以上述要求對學生們進行了科學的分組,并將“分數”一課的學習目標和重點羅列出來,分別是“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性質”“分數的除法”,要求每個小組通過課本自主學習完成對這幾個教學重點的學習和探討。在合作學習的展開中,有些小組內性格外向的學生則擔任了領導者的角色,將這些教學重點按照難易度合理分配給了其他組內成員,在這之后學生們都認知的完成了自己分配到的任務,并且在之后相互總結和分享。
合作方法的選擇影響著合作學習的形式和過程,教師在選擇合作方法時不需要考慮到實際教學內容的需要,還應該根據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進行一定的幫助和指導。在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展開中,一般采用兩種合作方法:一是問題式合作學習,即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相互提問、相互解答。成績較為領先的學生在為組內其他學生解答時,對自身而言可以完成對課堂知識的二次鞏固,對其他學生而言也可以減少提問和學習的心理門檻,同時還能夠激發雙方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習自信心。二是討論式合作學習,即教師拋出某關于教學內容的問題,讓小組成員對該內容進行討論和總結,并在這個過程中相互統合經驗,完成自我教育。在這兩種合作方法實施時,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和接受能力,教師應當對表現優異者及時表揚、對表現一般者進行適當的指導、對表現較差者則應該給予恰當的鼓勵與支持。
例如,在復習“簡易方程”一課時,筆者督促學生們展開問題式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們就“方程的意義”、“方程的性質”和“解方程”三個方面相互提問、相互解答。由于學生們已經不是第一次分組合作學習,且事先也完成對這一知識點的學習,所以學生們都躍躍欲試,急于對關系要好的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樣一次問題式的合作學習中,學生都可以很好的完成對課本知識的查漏補缺和二次鞏固,但筆者注意到部分小組內仍然存在個別少交流甚至不交流的學生,于是在課后也對這些學生進行了適當的鼓勵。
對于小學生們而言,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且對合作學習畢竟也只是初試水準,若是遇到范圍較廣、難度較大的合作內容,其效果也難以超越傳統教學模式。對此,教師在展開合作學習模式時,應當事先圈定適當合作內容,以學生的能力水平的敲定內容難度,并在合適的時間點交付給學生。在合作學習的展開過程中,教師要適當給予提示,避免出現學生們反復糾結于某個單一問題的情況,盡量讓學生們在保持愉快合作的同時,激發學習興趣,完成整體水平的有效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課堂中圈定合作內容時,應當確保合作內容的可行性,盡可能的讓學生們能夠在合作學習中得到應有的進步。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一課時,筆者并沒有選擇將全部內容都交給學生們展開合作學習,而是在完成軸對稱圖像的相關定義和性質的教導后,為每個小組提供了紙張和小巧的剪刀,鼓勵每個小組盡可能多的裁剪出自己喜歡的軸對稱圖形。通過這樣的合作內容圈定,有的學生提出想法、有的學生負責裁剪、有的學生則負責驗證其是否符合軸對稱性質,組內的每個學生都能夠充分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整體水平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筆者在教室內巡回檢查時,也可以從側面判斷學生們的知識掌握程度。此外,由于小學生好動的天分,教師需要時刻留意學生的動向,防止學生們搶奪紙張和剪刀,出現不必要的損傷。
總而言之,合作學習模式作為新時代教育所提倡的新穎學習模式,擁有著極大的使用價值和意義。因此,教師應當以合理科學分組、明確合作方法和圈定合作內容三個方面為基點,在教學活動積極融入合作學習模式,為學生們數學能力的進步提供廣闊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