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玲,王洪艷,郝志莉
(1.撫順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撫順 113122;2.盤錦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盤錦 124000)
汽車維修是知識密集型行業,汽車維修企業需要實踐動手能力強,能快速與崗位對接,掌握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目前,隨著社會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由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很好地與企業用人需求相適應等因素,從事汽車售后服務行業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明顯出現短缺。為了適用社會的高科技發展,培養社會用得上的高級技術人才,各高職院校都加大校企合作工作力度,積極探索推進產教融合發展之路[1-2]。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勞動人才和技術性人才的一種有效、創新性的培養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提出:“高等職業教育要密切產學研合作,走內涵發展道路,形成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行業企業創新發展服務。”[3-4]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時代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改革方向。為全面落實國家文件精神,我國高職院校結合自身條件,不斷學習創新,借鑒國外先進辦學經驗,如德國“雙元制”、英國“現代學徒制”、新加坡“雙軌制”等,不斷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機制。
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人才資源支撐。目前,在全球制造業革命性變革的背景下,“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不僅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行動指南,也對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的規格、質量提出了新要求。要想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就要求企業不斷地自主創新,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提高企業競爭力,乃至整個國家的競爭力。為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途徑是企業不斷整合資源,加強與職業院校的深度合作,校企共建專業,加強“訂單”式人才培養,與學校實現“產、學、研”相統一,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目標,使高職院校培養目標與企業崗位標準的“零距離”銜接,加快高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升企業發展的競爭力[3-5]。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在以往校企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產業與教育的深入融合,是院校為提高其人才培養質量而與行業企業開展的深度合作。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開辦專業產業,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
撫順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以下簡稱汽車專業)自1998年創辦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為全國汽車行業培養了千余名高級技術應用性人才。隨著國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相關文件的出臺,汽車專業迎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挑戰。我院汽車專業不斷改革創新,積極探索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培養社會上用得上的專業技術人才,以更好地服務撫順地方經濟發展。
為了加強校企合作,深入產教融合,我院汽車專業先后與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在合作中,學院與企業共同成立專業教學改革團隊,編寫了專業診改方案、課程標準診改方案、項目教學改革方案和具體實施方案。在實踐中進行了“工學交替”“小班化教學”“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校企合作共同培養”“訂單培養”等多種教學改革實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引進企業一線技術骨干為教學服務,選派優秀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學習。通過搭建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的平臺,為專業構建獨具特色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6]。
我院汽車專業堅持“追求卓越,勇于創新”的辦學理念,構建了“一條主線,兩證融通,三個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即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畢業證書與職業技能證書相融通,理論與實踐結合、工學結合、產教結合。學校與企業共同進行專業評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中;創新探索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思路,確保人才培養方案順應企業需求,有效實現教產對接,使教學對接生產、教師對接師傅,真正做到校企一體化,共同發展[7]。
企業用人需求是高職培養人才的主要參考點,高職課程體系的制定要符合社會人才市場的需求,注重人才對社會崗位的職業定向性。汽車專業課程體系開發主要以核心課程建設為龍頭,將企業典型工作任務教學化處理,校企共同開發專業核心理實一體化課程。依托地方汽車維修行業,根據企業崗位要求和職業標準,提煉典型工作任務,創新教學內容,采用行動導向教學、項目教學等教學法,設置一體化課程,開發一體化教材,構建基于工作過程一體化課程體系,形成“工作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職業能力分析、學習模塊確定”進階式專業課程體系,將企業文化特色融入到教學資源和教學過程中,以達到校企合作無縫對接[8-9]。
校企深度合作,學院要與企業利益共享,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汽車專業結合現有設備資源,聘請企業專家共同設計規劃,按照汽車維修企業生產環境標準建設實訓基地,建成集“教學科研、學生實訓、技能鑒定、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實訓基地,實現以真實的產品生產為前提,在真實的職業工廠環境中實施教學內容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同時,我院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運行機制,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通過定期實習實訓教學環節的開展,培養學生對新車型、新知識的認識和掌握,提高現代汽車診斷維修能力。通過校企共同協作育人,學生很快適應崗位技能要求,也為企業自身儲備了大量的技術人才[1,5]。
我院汽車專業按照“能工巧匠進課堂、專任教師下企業”的師資隊伍建設思路,重點打造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兩支隊伍。汽車專業聘請企業生產一線的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建立了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企業兼職教師隊伍。為了提高校內專任教師職業教學能力,學院廣泛搭建技術平臺,積極鼓勵教師下企業鍛煉學習。汽車專業教師到企業任專業技術人員,參與企業實際生產任務,既參加了實踐鍛煉,提高專業能力,又參與了企業技術攻關。通過校企的深度合作,成功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專兼結合的雙師教學團隊[5,9]。
目前,高職院?!爱a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體制還不夠完善,在學校追求社會效益和企業追求經濟效益上難以達成共識,多數企業處于被動參與,并不是積極主動地轉變為辦學主體,經常出現“學校熱、企業冷”的現象。在校企合作中,企業一要投入資金設備,二要選派技術人員到校指導實踐教學,還要安排學生實習實訓,這些都將影響到企業的經濟利益。而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目的是為求生存、求發展和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縮短畢業生適應企業生產過程的時間,達到零距離上崗的要求。雙方目標不同,合作中容易引發矛盾。比如企業提供實習工種比較單一,技術含量不高,學生得到鍛煉的實效性不強,使學生對實習產生異議,會形成“被當成廉價勞動力”的心理。學校也會以為企業沒按照約定條件全面培養學生專業技能。這些問題溝通、協調處理不好,就容易出現“校、企、學生”三方都不滿意的局面[4,7]。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企業與學校乃至政府部門的緊密合作,政策是產教融合能否順利實行的重要依據。目前,我國政府非常重視發展職業教育,先后出臺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明確高職院校應與企業深度合作,走產教融合發展之路,要求地方政府根據地方發展情況制定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及政策性激勵制度。然而,行業、企業和職業教育分屬于不同的上級管理部門,各有自己的運行體制,相關配套政策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缺乏制度層面的政策法規,在激勵機制、管理機制方面還沒有形成具體的可操作性實施細則,制約了校企合作步伐的推進[4]。
由于受辦學條件、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等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質量方面與地方支柱產業的需求很難達到無縫對接。高職院校傾向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具有普遍性,學生雖然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但與企業具體崗位的實操性還存在一定差距,培養模式與行業企業發展實踐脫節,培養體系缺乏開放性[4,6]。
校企共同開發專業,大力推行產教深度融合的辦學模式,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加強校企合作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也是提升學院辦學競爭力的關鍵。要摒棄“關門辦學、閉門造車”的弊端,本著“依托企業辦專業,辦好專業為企業”的原則,找準學校與企業利益的結合點,按照企業崗位要求變革人才培養策略,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構建“制造業+”融合式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適合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體系,著力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提高對行業企業的服務能力[10]。
良好的辦學條件是職業院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和前提,也是開展校企合作的關鍵。高職院校要找準自己在地方區域經濟中的發展定位,改善辦學條件,創建生產型實訓基地,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找準學校與企業互動的利益平衡點和持續合作的激勵點,利用學校有力教學資源為企業提供培訓學習、科研項目、技術開發等各項服務,營造良好校企合作環境,提升企業參加合作的吸引力。
校企深度合作實行“校企主導、政府推動、行業指導、學校企業雙主體”的合作機制,互利共贏是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前提。校企雙方要堅持“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原則,尋找雙方合作主體利益平衡點。構建校企合作主體的動力機制,政府是關鍵。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促進支持政策、服務平臺和保障機制,通過法規文件等明確引導、支持和鼓勵高職院校、企業開展校企合作,明確校企合作中的權責問題,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有利于推動產學研結合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規。通過政府職能的發揮,逐步建立起一套能主動適應、自我調節的校企合作動力辦學機制,引導、鼓勵、支持企業積極參與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專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以實現校企共同發展[9-10]。
總之,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是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是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人才培養模式問題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核心問題,探索適合汽車專業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汽車專業發展的關鍵所在。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汽車專業將繼續加強與企業開展產教融合發展之路,全面配合企業供給側改革,共創生產性教學實訓基地,共建產學研高水平師資隊伍,在學生中打造、培養、傳承工匠精神,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