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寧
農歷三月三以來,廣西14個設區市的數十名領導干部紛紛走進網絡直播間,熱情推薦本地區最具代表性的60多款特產,以最低5折的力度進行促銷,引發一輪消費熱潮。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農產品面臨銷售難題。在這樣的關鍵時期,如何解決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成為一道考題。
廣西14 個設區市的數十名領導干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在網絡直播間賣力地推銷廣西名優農產品,為產品打開一條暢銷之路。直播取得的“戰果”令人欣喜,更可貴的是,領導干部通過直播展現了普通人的一面,以接地氣的姿態,拉近了與廣大群眾的距離,體現了心系民生的情懷。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領導干部往往是不茍言笑、正襟危坐的。因此,當領導干部化身網絡主播,在鏡頭前賣力吆喝甚至大秀才藝的時候,往往會形成強烈的反差效應,迅速聚攏人氣。在直播過程中,有的領導化身大廚,現場制作美食;有的進行才藝表演,為直播間增添樂趣。如鳳山縣副縣長鐘建兵穿著民族服裝推薦山茶油、核桃和百香果;龍勝各族自治縣副縣長龍憲智在和網友互動時以山歌傳唱、蘆笙表演來助興。
領導干部直播帶貨,背后有政府信譽支撐,比普通商業廣告更容易取得好效果。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就是“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的活招牌。事實上,領導干部帶貨直播也收獲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如北流市副市長溫道忠直播3 小時促成訂單3 萬多單;憑祥市副市長覃文吉直播間試吃帶貨,帶動榴蓮熱銷近1500單。
領導干部們直播帶貨,看起來只是直播間里的一聲聲吆喝,可傳遞的卻是“互聯網+農業”碰撞出來燦爛火花以及新的發展理念。這種做法為當地農產品品牌化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注入了極大活力,這既是在踐行為民服務的宗旨,更是一種接地氣的表現,值得點贊。
但我們也要看到,領導干部直播帶貨畢竟只是偶爾為之,其宣傳效應遠大于銷售成果。要讓農產品保持長期暢銷不遇冷,僅依靠領導干部直播是遠遠不夠的。
一方面,對地方政府而言,防范出現農產品滯銷問題,需要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上多思考、多謀劃,確保農產品產銷配套合理,并加強對農民各方面技能的培養;另一方面,對農民而言,其自身也要加強抵御風險的能力,要掌握新型技術、了解市場運作,勇于“跨界”,努力打造“職業網紅”。此外,在類似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時期,網絡平臺和商家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追求社會效益。比如,為幫助疫情期間滯銷農產品解決銷路問題,“廣西云”客戶端日前在某網絡平臺上增設“農產品滯銷信息反饋入口”,向全社會征集滯銷農產品信息,協助遭遇滯銷的各地農戶對接平臺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