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遙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全球疫情不斷擴散,防控境外輸入性風險已成為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日常生產生活正逐步恢復,人們對防控的心態需要因時而變,常態化就是一個新變化。常態化,不是讓經濟社會“凍結”常態化,恰恰是要在高度重視防控的前提下,穩定有力地“跑”起來:一方面充分吸收傳承先前積累的一些好經驗、好做法,讓它們在社會常態運轉的情況下繼續適宜、有效地發揮作用,在該嚴抓嚴管的地方堅決“嚴”;另一方面也要繼續強調個人防控的重要性,用每個人的自覺,構成一張防護網。
但同時,常態化,需要一顆平常心,需要對抗疫成效和其中的經驗有信心。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正在逐漸深化。經過幾個月的“戰斗”,我們的醫務工作者對于治療和防控新冠肺炎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的經驗,社區、公共場所、企事業單位等不同場景下的“防線”也在不斷筑牢。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套經受過沖擊考驗并在不斷調整優化的防控體系,在今后的疫情防控中將能持續發揮作用,甚至是更出色地完成它的使命。而把它們做實做好,正是我們積極應對風險挑戰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