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付
中醫藥在中國醫學發展和研究中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傳統醫學中,中醫藥是治療疾病的最主要的方法,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響和巨大作用,隨著傳統醫學的發展,中醫藥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而中醫藥治療的效果與中醫藥的質量管理有著密切的關系。本文旨在研究醫院中藥房管理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并討論如何應對。
1.1 執行力不足、人員管理制度不完善許多人對于藥房工作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藥房工作并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只是根據醫生所開的藥方配藥就可以,這嚴重影響了中醫藥行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導致中醫藥房的人員的人才稀少,藥劑師也僅僅掌握了基本的中藥知識,缺乏必要的臨床操作能力,這就影響了臨床中藥學的咨詢服務,容易出現中藥在調配的過程中有差錯,服務質量不高,無法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無法積極與患者溝通,藥方人員缺乏積極性等問題。其次,藥房各項管理制度也不夠健全,沒有嚴格的出入藥房管理制度,人員的崗位職責和分工不夠明確,沒有嚴格的考核制度和獎懲機制,導致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缺乏積極性,出現消極怠工的情況[1,2]。
1.2 中藥配方比較隨意,不夠嚴格在配置藥材時,藥劑師的工作不認真,常常一邊配藥,一邊同旁人交流,這就導致藥劑師無法按照相應、嚴格的比例進行取藥,加之調配人員對藥量的多、少不夠重視,因此導致差錯率較高,治療質量無法提高,甚至起不到任何治療作用[3]。除此之外,還有藥斗放置不合理等問題也頻繁出現,例如,川烏和草烏等藥斗上面還設有瓜萎、白芨以及半夏的藥斗,在進行藥材的配方時,上面藥斗中的藥物如果一不小心掉落到下面的藥斗中,則就可能影響了藥物的治療效果,甚至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而裝藥人員配錯藥或抓錯斗的情況都經常存在[4]。
1.3 采購驗收不合理在采購的過程中,沒有合理的采購計劃,以及進貨渠道、方式等把關不嚴,采購人員經常從流動的藥販手中或非正規的藥材市場采購藥物從中牟利,這樣難以對藥材的質量和優劣進行檢驗,加之采購人員也沒有經驗辨別中藥材的真偽,因此容易出現假冒偽劣、以假亂真的現象,降低了中藥材的質量,從而影響了中藥的治療效果,甚至導致患者服藥后出現過敏、中毒等情況[5,6]。
1.4 信息化管理較為落后醫院對于中藥材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不足,管理經驗比較落后,不具備在診斷、治療、發藥過程中運用網絡信息化管理的條件,而有些中醫師在開具處方時,由于字跡不清晰、態度不端正或書寫不規范等問題,導致配藥人員在配藥時,無法看清,中藥房出錯的概率大大上升;還有些藥材的名稱相近,有同名異藥的情況等,導致醫生開出的藥方與患者拿到的藥材不符,也對治療效果存在較大的影響,并且直接影響到了中藥房的工作質量[7,8]。
1.5 倉庫管理制度不完善沒有合理的進貨計劃,這就導致藥材的數量常常過多或過少,并且沒有記錄保管的期限,容易出現藥材嚴重積壓、藥材失效等情況;同時藥材倉庫的濕度、溫度以及通風條件等不明確,沒有合理的藥材存放制度,擺放比較混亂,不注意有毒藥材和無毒藥材的區分,導致藥材之間相互影響,降低了藥效,影響了患者的恢復,甚至延長了患者的治療時間[9]。
1.6 加工工序粗糙在對藥材進行加工炮制時,過程較為粗糙,通常情況下,許多中藥材都需要先篩選,后挑揀,最后進行搗切等才能被人們所服用,并且發揮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在許多醫院的藥房管理中,都沒有嚴格的加工工序,常常該炒的藥材未炒,該切的藥材未切,導致藥材的應用率低,質量較差[10]。
2.1 完善人員管理制度,積極提高藥房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醫院要積極對藥房工作人員的基礎知識以及臨床操作技能進行提升,可以定期組織關于相關中醫藥知識的培訓,并在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考核未達標的工作人員繼續參加培訓;也可以辦藥劑管理的知識講座,邀請中醫理論方面的專家、有經驗的藥劑管理人員進行講解,回答藥房工作人員提出的問題,講座的最后可以組織藥房工作人員共同討論和交流,抒發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深化講座的意義;還可以通過設置相應的獎勵和懲罰機制,從整體上提高藥劑人員的專業水平,對業績突出、工作積極認真的人員進行獎金獎勵,或給予其晉升的機會,對于應付差事,草草了事的工作人員進行懲罰,以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樹立藥房正氣[11,12]。
2.2 將中藥配方進行規范化和制度化想要提高藥材的安全性,避免在配方的過程中出現紕漏和錯誤,中藥調劑人員需要在收到處方之后,先詳細地檢查處方中是否有錯誤以及自己看不清的字樣,并且檢查是否配伍禁忌藥品和毒性藥品,還要多注意某些中藥與某些西藥之間可能會存在的不良反應,避免將其聯用導致患者發生不良反應,這就需要中藥房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如果遇到異議,配藥人員要及時與開藥方的醫生取得聯系,經過醫生的告知和簽字之后,再進行調配。
2.3 規范采購和驗收制度嚴格根據國家規定的藥材目錄以及醫院的藥材目錄進行藥材的采購,并且采購藥材的量要與醫院本身的臨床用藥情況、庫存以及藥材市場的貨源相符;還要考慮到藥材的季節性因素和藥材的有效期,制定合理的采購計劃。除此之外,醫院也要加強對采購人員的管理,規范驗收機制,避免采購渠道不合理或出現假藥入庫的情況,以降低中醫藥的出錯率,提高中藥的質量。
2.4 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內部網絡,用電子處方進行診療,并將其發給藥房,藥劑師通過電子處方進行配藥和發藥,病人根據電子收據到藥房取藥,不僅能有效避免調配藥物發生的錯誤率,也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證了藥物發放的正確性,提高了用藥的安全性[13]。
2.5 完善倉庫管理和加工流程要制定合理的、正確的藥材加工流程,并嚴格規范工作人員的具體操作,將驗收已經合格的藥材進行合理的分類管理,可以按照粉劑、片劑、丸劑以及液劑等分類標準進行存放,同種的類型也要進行品種區分,或根據藥物的特性進行分類擺放。在分類之后,要寫上正確的標簽,最后進行編號,統一管理;在信息管理的基礎上也可以將入庫的藥品信息輸入電腦,有利于藥劑人員能夠隨時對藥品進行查詢,掌握庫房的用藥動態,也為日常的藥材采購提供了比較可靠的依據。最后,要注意中藥倉庫的溫度和濕度等,中藥倉庫要選擇在干燥、通常良好、陰涼的位置,倉庫的墻壁和地板要選擇隔熱、防蟲、防潮的材質[14,15]。
隨著傳統醫學的逐漸發展以及中藥治療的廣泛應用,人們對中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藥房作為醫院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順應醫學時代的發展,及時總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完善管理制度和獎懲機制,通過提高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使藥房工作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和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