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及其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逐漸凸顯。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拓寬學習外延,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以往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而新課程則要求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認為“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之間的對話過程”。微課的運用能使學生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符合課堂教學規律與學生的認知特點。
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微課作為一項重要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日漸活躍在語文教學中。那么,它的教學優勢體現在哪里呢?
相對于“黑板加粉筆”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說,將微課引入語文教學中,以“聲形俱備”的形式來傳遞教學信息,對于小學生來說更具“殺傷力”,也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帶給學生感官上的刺激,聽覺上的享受,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情感,進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這和新課改“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教育理念相吻合。
微課主要是對教學中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 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具有生動直觀、主題突出的特點,有利于學生對教材重難點的輕松突破。例如我在教學《七律﹒長征》一課時,為了有效的讓學生理解“征難”的含義,我選擇采用了微課的教學形式進行詮釋。我將詩中所出現的“五嶺山”、“烏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這五處地點的素材,通過微課進行了材料整合。在微課的呈現下,學生輕而易舉的完成了對重點詞語“逶迤”、“磅礴”等詞語的理解;對紅軍在長征途中所經歷的艱難險阻、坎坷與磨難有了深刻的體會,進而感悟到紅軍戰士英勇、自信、樂觀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充分發揮微課的“形易感知”的功效,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自得、自悟,高效的達成了對教學重難點的輕松突破。
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語文教師不能將目光僅盯著課本不放,割斷與現實生活、社會的聯系,那只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讓學習淪為“死學”。教學源于生活,最終也是回歸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教師只有將學生學習的視域延伸至現實生活,以生活的“鮮活之水”來滋潤語文教學,實施開放教學,這樣方可突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語文學科特點。
“兒童是以許多不同方式在認識世界和思考問題的,每個兒童的智能優勢也未必相同,單一的課程模式和學習方式可能會讓有的兒童失去發展自己潛能的機會,并在這種學業失敗中喪失自信心。”因此語文教學必須改變學習方式的單一性,適應兒童群體智能的多元傾向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開發兒童的各種潛能,并使之能外化為實踐的能力。語文教學注重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生動活潑、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微課的運用恰好符合學生的個性差異的特點,能滿足每個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如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將自己制作的各類微課以及其他教師所制作的適合本班學情的微課,收集、建檔存放到班級電腦里,建立一個豐富而全面的微課學習系統,為學生自主的個性化學習建構一個廣闊而自由的學習平臺,解放了學生學習的時空。學生在這“自助套餐”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展開富有個性化的自主學習。如《標點符號旅行記》《擴句秘笈》《“啄木鳥”治病句》《詩歌中的動靜美賞析》《如何給作文命好題》等等,將知識點全方位的集中起來,學生針對自己對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來自主選擇觀看的內容、次數、速度,靈活機動的進行查漏補缺,以實現對相關知識的真正理解與掌握,有助于兒童的學習并最終學會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建設中的優勢如此明顯,那么如何打造微課,使其“物盡其用”,更好地助力語文高效課堂的建設呢?
小學語文知識包羅萬象,不同學段、不同文章的要求及其中隱含的知識點也是截然不同的。那么如何在“萬綠叢中”采擷那最美的一朵“紅花”呢?筆者以自身的教學經驗為例,介紹如下。
(1)基礎知識方面
拼音系列、偏旁部首、書法教學、標點符號等基礎知識的講授,以及各種描寫方法、各類型作文寫法的講解等都可以作為微課的選擇內容。
(2)文本方面
可以從教學目標的解讀滲透、學習方法的整理歸納、文本資源的拓展延伸、讀寫結合的有效指導以及朗讀技巧的指導等方面入手,尋找提煉“微點”。具體來說,筆者在提煉知識點的實施過程中遵循“三點一情”的原則。“三點”指的是“重點”、“難點”、“易錯點”,其中難點是“微點”提煉的首選項;“一情”指學情。教師從學生的學力、智能水平、心理特點等實際情況出發,“傳道受業解惑”,才能提煉出真正有效、“切中要害”的知識點。例如,我在一年級教學的過程中發現,班上多數剛入學的孩子執筆方法不正確、不科學,導致在書寫過程中書寫的質量不高,效率低下。為了有效的糾正錯誤,我以《小熊熊學寫字》為“微點”制作了微課。針對一年級孩子年齡小、專注力有限、喜歡看動畫片的特點,我以flash 動漫為元素,配上充滿童真的語言,一下子激起了孩子的興趣。短短的4 分鐘里,孩子們不但掌握了正確的執筆方法,更讓我始料不及的是,他們竟對寫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為我后續的書法教學打下了很好的情感基奠。
趣味設計是微課的靈魂,微課的設計應遵循“趣字當先”的原則。因其受眾與知識點不同,設計出切合實際、情趣盎然的微課,才能成功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實現愉悅高效的自主學習。
科學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偏重簡潔,偏愛符號和圖形,所以,簡潔大方,重點清晰,是微課永恒不變的“時尚”。因此在制作微課的時候,要明確目標主體,認真研究受眾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特征,確保微課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模式可以借鑒,經驗需要累積。微課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寬知識外延,引導學生探究,提高教學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新課標,推進新課改的重要手段。讓我們積極的研究微課、總結微模式,為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