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麗
為加快全面推行農村會計委托代理工作的步伐, 進一步從源頭規范農村集體財務管理, 加強會計監督, 促進農村經濟持續、 快速、 協調、 健康發展, 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要進一步加強農村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
農村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在執行過程中要貫徹落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辦法》 等會計法律法規, 嚴格遵守 《村級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制度》, 在會計核算上實行按村單獨建帳, 單獨核算, 保持原村級債權債務不變[1], 從有利于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實際出發, 因地制宜, 實事求是的推行會計委托代理服務, 為推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發揮出會計的基礎作用。
成立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實施領導小組, 由鄉 (鎮) 長、 街道辦事處主任任組長, 分管財政的鄉鎮、 街道辦事處人大主席任副組長,財政所工作人員及各村經聯社主任為成員。
推行農村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涉及面廣、任務艱巨。 要穩步快捷地在全鄉鎮、 街道辦事處范圍內進一步推進農村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 具體工作步驟分準備階段、 實施階段、 完善階段。
宣傳發動, 充分利用廣播、 電視、 村務公開欄、 宣傳單、 標語和組織工作隊進村入戶等形式, 采取各種有效措施, 廣泛開展推行農村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的宣傳發動工作, 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開展調查研究, 財政部門要結合本鄉鎮、 街道辦事處實際, 各村成立村民理財小組, 做好清理賬目財務、 債權債務、 固定資產等工作。
補充簽訂會計委托代理協議, 完善移交手續。鄉鎮、 街道辦事處財政結算服務中心在各村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代理事項的基礎上, 接受所轄各村的委托開展會計代理服務, 并與各村簽訂會計委托代理協議, 協議主要內容有: 村經濟聯社負責將村級會計業務委托財政結算服務中心代理, 只設置一名報賬員; 確保村級資金的所有權、 使用權、 審批權、 收益權不變;確保及時辦理各項收支結算業務, 提供優質服務; 確保代管資金、 會計資料的安全、 完整。 財政結算服務中心按照 《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 為各村設置賬套, 辦理會計核算和相關業務事項[2]。
1. 進一步強化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工作的主體責任
(1) 強化財務會計主體責任。 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定代表人要切實落實 《會計法》 和財政部《關于開展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 (財會〔2008〕 8 號) 的有關規定, 加強對報賬員及報賬工作的監督管理, 做好收支審批、財務公開等財務會計工作, 對本集體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 完整性負責, 做到支出有預算、 開支有標準、 審批按程序。
(2) 建立健全財務預算制度。 村集體經濟組織每年年初應按照 “量入為出、 增收節支” 的原則, 合理編制本年度財務收支、 農業基本建設、購建固定資產、 興辦企業及資源開發投資、 收益分配等計劃, 經村務監督委員會審核后提請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會議審議通過, 報鄉鎮、 街道辦事處財政結算服務中心備案, 作為當年資金開支的依據。
(3) 完善財務會計工作臺賬。 村集體經濟組織應設立資金臺賬及資產臺賬, 指定專人對村集體資金的收、 支、 余和農業資產、 固定資產等各項資產的購建、 出售、 出租、 出借、 維修等各事項增減變化情況進行備查登記, 做到數字準確、 摘要清楚、 登記及時、 字跡工整, 并定期 (每年至少一次) 與鄉鎮、 街道辦事處財政結算服務中心的會計賬簿數字進行相互核對, 保證賬賬相符[3]。
(4) 規范使用會計憑證。 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外經濟業務活動應當從外單位取得原始憑證 (發票、 車票、 銀行收付款通知單等), 對于向個人小額開支客觀上未能取得發票、 車票等及內部發生的經濟事項(向農戶購買、 租用物品、 勞務等), 應當使用縣財政局統一印制的村集體現金銀存支出憑單、 報銷補助表格和內部結算憑證, 不得使用白條向鄉鎮、 街道辦事處財政結算服務中心報賬。
(5) 落實財務公開制度。 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嚴格執行 《村務公開條例》 《關于加強全省農村(社區) 黨務村(居) 務公開欄規范化建設工作的通知》 規定, 落實 “設施建設標準化、 公開內容規范化、 公開時間經?;?公開形式多樣化、 公開地點公眾化” 的要求, 強化和規范財務公開。具體以村為單位, 每月將編制的財務收支情況公開公示表交村黨組織、 經聯社、 村委會、 村務監督委員會審議通過后, 及時在黨務村務公開欄公示, 并進行拍照上傳至報賬員微信群, 做到公開內容完整、 清晰, 接受群眾監督。
2. 進一步落實鄉鎮、 街道辦事處財政結算服務中心的代理責任
(1) 明確委托代理責任。 鄉鎮、 街道辦事處財政結算服務中心須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委托代理協議書, 原則上每屆村委任期內簽訂一次,明確鄉鎮、 街道辦事處財政結算服務中心受托代理會計核算、 代管財務會計檔案及實行會計監督等責任。 委托代理協議書有關責任不清晰的, 應按照規定程序重新簽訂。
(2) 規范會計基礎和會計核算。 鄉鎮、 街道辦事處財政結算服務中心要按照 《會計法》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科目表》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固定資產分類及折舊辦法》 等規定, 規范設置和使用會計科目, 填制記賬憑證, 登記會計賬簿, 編制會計報表, 做到數字準確、 摘要清晰、 記賬及時、 錯賬更正規范、 財務會計資料歸檔保管符合要求。
(3) 嚴格履行會計監督職責。 鄉鎮、 街道辦事處財政結算服務中心要依法依規對村集體經濟組織報賬員移交的原始憑證進行認真審查把關, 逐一核實。 對不經民主程序審議而由村干部自定報酬及濫發津貼補貼等開支, 要嚴肅指出并責令整改; 對不符合村級財務預算內容, 手續、 印信不齊全, 憑證不合規的開支, 不得審核通過; 對不真實、 不合法的開支有權不予接受; 對記載不準確、 不完整的開支, 予以退回并要求重新更正、 補充。
(4) 健全財務會計檔案管理。 鄉鎮、 街道辦事處財政結算服務中心要指導督促村集體經濟組織及時將承包合同、 經濟合同或協議、 財務預算、 各項財務計劃及收益分配方案等進行裝訂整理并送達, 連同各種會計憑證、 會計賬簿、 會計報表、 會計人員交接清單、 會計檔案銷毀清冊等一并作為村集體財務會計檔案進行歸檔代管。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委托會計委托代理服務機構開展村級財務會計工作。 代理服務必須符合《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會計法》 和國務院有關文件規定, 遵循村民自治、 村務公開、 民主管理、 加強監督的原則。 會計委托代理服務機構原則上由鄉鎮人民政府、 街道辦事處財政部門負責組建, 崗位設主管會計1 人, 代理會計、 資金會計 (出納)、 檔案管理若干人。 擔任會計委托代理服務機構的人員應當具備從事農村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專業能力。 會計委托代理服務機構應保持人員相對穩定。 我國經濟學家樊綱、 劉勁哲、茅于軾、 郎咸平、 胡鞍鋼指出: 有條件的縣(市、 區) 人民政府(管委會) 可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充實會計委托代理隊伍。 縣 (市、 區) 人民政府 (管委會) 財政部門要將鄉鎮人民政府、 街道辦事處會計委托代理服務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 專項用于會計委托代理服務機構人員工資和運行經費。 會計委托代理服務機構應當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會計委托代理協議書, 明確雙方的權利、 責任和義務。 會計委托代理服務機構的職責是: 負責核定備用金, 審核報銷單據, 進行賬務處理, 匯總記賬憑證, 登記明細賬、 總賬,編制月報、 季報、 年報, 協助編制預決算方案,嚴格按本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履行賬務的審核把關和賬務處理歸檔[4]。 會計委托代理服務機構工作崗位可以一人一崗、 一人多崗或者一崗多人,定期實行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的輪崗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對不相容崗位工作進行獨立監督。 會計委托代理服務機構工作人員調動或離職時, 應嚴格按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的相關規定辦理移交手續, 由鄉鎮人民政府、 街道辦事處財政部門派人監交。 交接工作完成后, 會計委托代理服務機構應及時將新上任的人員資料報送鄉鎮人民政府、 街道辦事處財政部門備案。 會計委托代理服務機構的人員應當實行回避制度,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主要負責人及其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本集體經濟組織財會人員。 縣 (市、 區) 人民政府 (管委會)、 鄉鎮人民政府、 街道辦事處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會計委托代理服務機構的工作監管, 并加強農村財務會計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工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