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南苑中學 張冬健
數學是初中階段課程體系的重點,也是一門必修課程。對于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來說,最應關注的并不是數學知識技能的積累和解題方法的歸納總結,而是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除了要依靠必要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外,還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指導,并把德育滲透到初中階段的數學教育體系中,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與優良的道德品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為保證德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與融合,教師需要從不同角度出發,挖掘教學資源,變革教學策略,找到數學和德育的結合點,擴大學生的綜合進步空間。
以往我們在對德育進行理解時,常常會將其作為學校專職德育工作者擔負的工作,而不會將其和課堂教學融合起來,甚至會有教師將其當作是一種負擔。事實上,德育并非一種專職工作,德育和各個學科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只有把德育和各個學科聯系起來,才能讓學生的學科素質得到更好的培養,才能給德育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讓德育之花在課堂上綻放。數學是初中生的必修課,是學校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憑借其獨特的風格與特征承擔著德育的任務,在德育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優勢。第一,數學是客觀物質世界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形成的客觀規律的一種體現,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客觀世界,培養學生科學理性精神;第二,數學具備結論確定的特征,可以推動學生的理性培養,堅定學生的學習意志;第三,數學教學在提高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水平以及綜合學習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樂觀進取的心態和主動創新的精神,這些都是德育不可忽視的內容;第四,數學課程在學校教育中占據基礎地位,同時數學教育從本質上看是文化基礎教育,能在數學教育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和數學歷史的熏陶,能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初中數學教學中包含著大量的德育資源,也有著非常豐富的德育機會,這些都為德育和初中數學教學的結合創造了良好條件,也推動了教育事業改革的發展。
教材是初中數學教學的根本,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不可缺少的材料。數學是一門研究空間與數量的學科,從表面上看非常枯燥和抽象,不如文科類課程活潑、生動,但是其中仍舊存在諸多不可忽視的德育素材。對數學教材進行深入挖掘與充分領悟,不僅可以讓教師在教學準備和教學實踐中得心應手,還可以發現教材中的育人因素,發現教材的內涵與外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教學,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科的無窮魅力,無形中受到道德熏陶。課程改革新編教材的很多內容既做到了聯系實際,又融入了大量的思想性內容,值得深入挖掘和巧妙利用。例如,在教學概率與統計時,涉及失學率降低這樣的問題,表明這是國家在維護教育公平方面開展的一系列措施獲得了顯著成果。教師可以抓住這個時機,讓學生體會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無形中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教師在對這些教材資源進行合理利用時,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也要抓住教學時機,不能完全把重點放在德育上,否則會因為喧賓奪主而影響數學教學的實施效果。
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不管是教材還是實際教學的補充資源,都會涉及古今數學成就和數學成果,能讓學生了解很多有名的數學家與我國在數學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認識到數學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補充介紹這些信息,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思想熏陶,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愛國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德育的核心,這些素材無疑是最佳的愛國教育案例,還能讓學生滿懷信心地投入數學學習中,為國家的發展建設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例如,古代數學領域的巨著《九章算術》是世界上最早對分數運算進行系統性論述的著作,表明了我國在數學領域的偉大成就。這一著作中涉及很多有效方法,均處在世界領先地位,而且這部著作早在隋唐時期就傳入日本、朝鮮等國家,現如今更是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很多國家傳播。這樣的介紹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調動學生的愛國熱情。當然,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介紹優秀的數學家以及他們的典型事例,比如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讓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先進人物的精神和品質,主動塑造自身良好的道德素養,降低德育的實施難度,也讓德育更加真實可感。
在素質教育的推動,特別是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之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也在持續更新和變革,為我國數學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支持,在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方面顯現出了更大的優勢。初中數學教師需要積極探索科學化的數學教學方法,針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優化設計,以滿足課程改革要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為確保德育的順利滲透,教師要精心選擇有效的教學形式,合理設計有助于學生道德素質發展的數學教學活動,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精神與習慣。經大量的教學實踐驗證,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既能讓學生的各種數學能力得到鍛煉,還可以增進學生對團結合作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以及互助意識。教師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進行德育滲透,提高數學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的應用時,為了指導學生對勾股定理的應用方法進行歸納總結,累積學生的實踐應用經驗,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為學生提供典型性的應用題,鼓勵學生在組內進行分析和歸納,并對各組成果進行展示。
數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很高的應用價值,為了對數學進行充分分析和研究,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將數學教學和生活聯系起來,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教學措施。在數學德育的實施過程中,聯系生活開展德育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這種方法能提高學生的接受度,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道德熏陶,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也不會讓德育有過于濃重的刻意痕跡。例如,在教學“統計”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課下收集家庭用水的情況,同時引導學生分析家庭中浪費水的情形與處理方法。這樣的合理引導,能讓學生熟練運用統計知識,同時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習慣。再如,在教學勾股定理之后,為了讓學生學會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建立讓數學服務于生活的積極思想,教師可以設置和生活相貼近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解答:已知門框的寬度是1米,長度是2米,要把一塊長度是3米,寬度是2.2米的長方形薄木板放到屋內,是否可以通過?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示?
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是初中數學教學得以順利實施的根本保證,同時還是增強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的基礎與前提條件。無論是在哪個學科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都不能忽視自身對學生的指導,不能忽略學生的內在要求,要善于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注意在教學中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成為學生的學習與效仿榜樣,讓學生真正從教師身上學習到優良品格。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為了保證德育滲透工作的順利實施,教師首先需要積極踐行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觀念,在給予學生學習進步空間的同時,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讓學生在心理層次獲得安全感。德育的過程應該是說理和訓練相結合的過程,既要有學生的參與,又要有教師的指導。教師需要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以及行為舉止的榜樣示范,讓學生產生敬佩教師情感的同時,從教師身上學到更多的道德品格。
隨著初中新課程改革的落實,德育被提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強調要堅持以德為先,把德育作為重要的學校教育事項,同時注意德育在其他學科中的滲透。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為課程改革和學科發展提供創新思路,還可以真正服務于課程教學本身,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保持更加積極的狀態和強烈的興趣。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建立正確的觀念,積極把握德育時機,分析數學學科當中包含的道德教育資源,讓初中數學教育可以真正回歸育人本質,塑造學生健康的品德以及良好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