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鈺蘭
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著的追求。因此,濃厚的寫作興趣是推動學生寫好作文的直接動力。那么,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一、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點燃學作文的火花
良好的寫作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了營造一個“我要寫,我愛寫”的氛圍,首先,我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一欄中設置了“優秀作文專欄”,每次作文課后,把班內的優秀作文和進步大的作文貼出來,讓學生相互閱讀,甚至還邀請作文寫得好的同學在班里宣讀自己的習作。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互相學習,還有很強的激勵效果,這些做法都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其次,教會學生觀察生活。對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或是班上出現的突發事情或一些容易激起學生情緒的問題,我都會把握機會,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適當地安排他們寫命題作文,使學生知道:寫作文可以記錄身邊發生的事情,也可以捕捉到生活中所經歷的點點滴滴,讓學生有感而發,親自體驗寫作的樂趣。第三,我還鼓勵寫作能力強的學生到學校廣播站或校報編輯部投稿,積極參加各種征文比賽,并有意識的在批改時花大力氣使更多的作文入選,讓更多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積極投稿。
二、利用范文模仿寫作,幫助學生開拓思路
利用范文仿作有利于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它是小學生作文訓練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過去,許多老師反對學生仿作,生怕學生抄襲作文,從而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事實上,人在掌握語言和各種技能的過程中,以及藝術習作的最初階段,都得借助于模仿。
例如,以往寫《我的老師》,許多同學寫老師事跡的范圍比較窄,內容不夠具體,作文字數少。于是我嘗試在指導寫作之前,我先寫“下水文”,為學生提供范文,對范文作合理地指導,使其能幫助學生寫作時擴充知識,開拓思路,豐富想象,讓學生學有榜樣,仿有模式。同時,范文中豐富的詞匯、精彩的篇章感染著學生,我熱愛生活的情感正潛移默化地陶冶著學生,漸漸地,寫作的興趣也更濃了。
三、積極開展各種活動,獲取寫作材料
小學生之所以有怕寫作文、厭寫作文的現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言之無物。因此,要使學生對作文言之有物,就必須讓學生貼近生活,去感知所寫的人和事,激發學生的表達情感,讓學生從生活中獲得寫作的材料。
例如,在指導習作《記一次拔河比賽》時,同學們對習作印象頗為深刻。寫作前,我特意安排全班同學到操場上進行一次拔河比賽,要求大家仔細觀察,親身體驗。比賽結束后,我“趁熱打鐵”,立即指導寫作。由于同學們親自參加了這次活動,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所以寫起文章來自然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寫出來的作文內容也比較形象、具體,可謂“言之有物”,大大提高了作文訓練的效果,增強了學生寫作的信心,學生寫作的情緒更加高漲了。
四、引導閱讀與積累,擴大知識面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讓學生多閱讀。在作文教學中,我發現部分學生每次作文都是編造出來的,不真實,甚至沒有中心內容,語句不通順,表達不清楚,總覺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學生閱讀量少,知識面窄,缺乏認識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如何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掃清寫作上的障礙,喚起寫作的興趣呢?我認為首先要讓學生熟讀課文。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文章和片段,這是寫作教學的好材料。課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語言生動形象,易感易學,很適合學生閱讀。對于這些課文,我們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記,必要時背下來,積累的東西多了,到寫作文時語言就會像涓涓細流,自然而然地從筆下“流淌”出來。其次,引導學生閱讀或購買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特征的少年兒童讀物。最后,學以致用。指導學生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活動,適當獎勵。通過長期積累,孩子們的詞匯量大大增加了,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不斷增強,擴大了知識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總之,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提高作文質量的重要前提。教師應在作文教學中,設計出好的訓練內容,實施優化教學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嚴格訓練,讓學生發散思維,大膽想象,養成勤動筆寫作的好習慣,就一定能夠寫出精彩的文章。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