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荷
陸河縣的發祥地基本都在中原一帶,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民俗風情一直保留著中原遺風,陸河人的年俗習慣與課文《北京的春節》基本一致,但又有明顯的地方特色,更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可以作為學習和傳承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支點。因此,筆者將本課設計思路定位為:圍繞本組教材的專題,引導學生細讀文本,了解民俗;品讀文本,感悟作者的寫法;賞析詞句,聚焦除夕;以實踐活動為載體,以課堂為中心,以傳承為目的,讓地方民俗文化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助力進行了嘗試。
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結合陸河縣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學生們爭先恐后、滔滔不絕地發表著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熱烈、濃厚。課后,筆者引導學生結合陸河實際進行了“陸河縣春節民俗”這一語文實踐活動,這樣的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學習的興趣,通過交流還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既充分考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真正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化自信,還激發他們愛鄉愛國的熱情。
一、課堂綜合展示
在課前充分準備后,學生在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以小組為單位,著重進行多個層面的集中展示。
1.小組代表匯報陸河縣主要的年俗習慣,匯報結束后,接受其他同學的評議和問詢,然后進行補充。
2.講述春節由來,展示年獸形象,學生評選出最喜愛的年獸,并說明理由。
3.展示學生書寫的對聯,講解對聯知識,普及楹聯文化。
4.推介陸河縣美食,說明(展示)制作過程,品嘗陸河縣美食。
5.老師小結,肯定學生活動成果,提出努力方向。
二、實踐策略
1.以學生為主體
實踐活動課不是教師的“表演課”,也不是學生參與歡呼的“作秀課”。捍衛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應盡之責。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課程時,尊重學生的認知和發展規律,將實踐活動課的內容設計得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讓學生易于學習、掌握和操作。
2.以課堂教學為中心
語文課堂是一個廣義的課堂,我們可以將課堂教學拓展到教室甚至學校之外,但不能隨意放棄課堂這一主陣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也必須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更好地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語文課堂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幫助學生通過語文課堂學習掌握語文學習技巧,促進學生的“語文知識”向“語文能力”的轉化,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3.監控全過程
過程決定成敗。在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策劃和設計時,老師就要和學生一起推敲活動過程實施的細節,過程檢查的手段和過程改進的方法等等。讓學生明確地知道“我要做什么”“我可以怎樣做”“我要達到什么目標”“我可以如何呈現結果”,從而實現活動過程有序、可見、可評、可控,讓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得有序而高效,實現課程目標。這對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以文化傳承為終極目標
我們把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作為語文學習的終極任務,而地方民俗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春節本來就是全世界影響最廣,最具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我以陸河春節民俗為切入點,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形式,讓學生自主深入了解春節習俗與文化,通過交流展示來呈現活動成果,就是很好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更是促進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總之,語文教師既要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更要結合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弘揚地方特色文化,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讓學生在文化的傳承中,不斷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