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艷麗


《數字插畫》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在專業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混合式學習就是在線學習和面授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一、混合式學習模式在教學中的運用
1.學習資源的混合
首先在教學準備環節要建立數字插畫課程的網絡資源學習庫,我校該課程主要是在E-online云平臺上建立教學資源,其中包括微課視頻、項目實訓指導書、PPT課件、配色游戲等。除此之外還可利用手機APP建立網絡資源,如:藍墨云班課、超星學習通等。在課前學生可通過學習平臺下載學習資源進行課前預習,幫助學生更清晰的理解理論知識,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學習內容。同時網絡資源建設為混合式教學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將教師的教學行為由課堂擴展到了課堂外。例如在講卡通動物繪制這一內容時,學生課前通過老師上傳至云平臺上的真實動物視頻、微課視頻和圖片素材自行找特征進行課前繪制熱身,完成后把課前作業再上傳至云平臺,老師根據學生的課前作業能及時了解到學生在繪制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和講解。這一過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優化了學習效果,即可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便課堂中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網絡教學
學生在網絡資源平臺上以自主學習為主,根據該課程提供的微課、PPT課件、實訓項目任務書、在線評價等進行學習。教師將教學活動設計為教學目標、步驟、任務三個模塊內容,學生可以參照模塊內容利用Photoshop軟件進行自主學習。例:學生先進行網上簽到,然后各小組同學根據教師的提問和自己學習中的疑惑利用云平臺中的討論區進行在線學習和交流,下載相關學習資料和實訓任務書,及時完成作業并提交到云平臺上,教師同時能對實訓進行監控與管理,也能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統計,及時查看每位同學的學習的進度和成績分析,從而判斷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大大提高了課堂上的實訓效率,作業的修改和完善也更快捷。
3.課堂教學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環節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數字插畫的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本課知識點的項目內容,通過小組討論、APP游戲、展示作品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重難點、學生在線測評反饋等安排課堂教學內容,重視課堂實踐活動,解決共性問題。對學生在項目實操、圖形繪制與色彩搭配的組合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和實操指導。例:在卡通動物繪制這一課堂教學中發現學生在繪制的卡通動物過于簡單,形態不夠豐富時,我利用素材圖片幫助同學們找表情,引導學生分析表情的特點,同學們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表情添加,得到一個豐富的卡通形象,同時也解決了本課繪制的難點。課堂教學中老師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引導和與學生的互動,給了同學們很大的創作思考和空間。除此之外,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點撥。
4.總結性考核評價
數字插畫課程的考核評價分為形成性考核和總結性考核。通過對學生的網絡學習進度、測試題庫、平時上交的作業次數、網上討論、紅花榜的表現等,課堂教學中的作品展示、小組討論表現、實訓項目的完成情況等的數據,課后學生拓展學習的作業情況是形成性評價的依據也是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隨時了解之前教學和學習的情況,為之后的教與學提供參考。總結性評價是在課堂的最后一節課,把之前布置的數字插畫作業在課堂上展示,發給每位學生一份互評表進行互評,作為總結性評價的依據,學生最終的平時考核成績是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成績之和。
二、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教學效果
混合式學習模式較之傳統教學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的目標不再著重停留在知識的傳遞上,學生的能力目標日漸突顯,情感價值觀的目標不再被忽視,學生合作學習的團隊意識更加強烈。這種探究性學習、資源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是對傳統課堂的突破,也使我們的教學效果更加明顯。通過學生的作品可以看出專業特點更明顯,學生在課堂上都能獨立完成,并能結合網頁內容所需創作出符合主題的插畫效果,鞏固了學生學習成果,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通過問卷調查與傳統課堂相比,92%的同學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自己的自學能力得到提高,71%的同學在課前和課上會利用云平臺進行討論交流,94%的同學認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非常有幫助,95%的同學認為混合式教學更有利于學習。
三、混合式教學中對教師技能的新要求
混合式教學模式改變傳統課堂的“以教學為中心”,強調“主導—主體相結合”,因此對教師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關注“如何教”,更要關注“如何促進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促進學生學習的技能。
1.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在混合式教學中,通過不同學習方式的融合,通過多種媒體資源的優化設計和各種教學策略的使用創設豐富的情境,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引起學生的高級思維和認知,形成對知識的理解和遷移,從而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實現深度學習。
2.學習過程管理
在線學習中,教學是教師要在充分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完成深度學習的過程,對教師的監控技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如教師要能夠熟練使用網絡平臺,借助平臺提供的學生數據統計信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控,跟蹤學生的學習記錄,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
3.共享學習資源
網絡學習平臺可以滿足PC端及移動終端,移動終端APP對于90后、00后的學生來說已經非常普遍且不可或缺,把優秀的作品和教學資源進行共享,滿足個性化多樣性的學習需求。高科技信息技術手段融入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其學習的主動性及有效性。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