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運生
2019年,我國進行了中小學教材重大變革,教育部開始推行大語文,語文作為小學教育最重要、最基礎的一門學科,對學生的學習影響深遠。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如何在信息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如何把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有效整合,從而依托信息技術手段,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有效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優勢
(一)聲情并茂——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傳統的語文教學,老師主要靠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進行“傳道授業解惑”,學生被動接受單向接受知識的靜態教學,視覺體驗和聽覺體驗都比較單調乏味,尤其知識比較抽象的時候,學生沒法理解,長此以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難免下降。而小學生天性比較好動,喜歡聲情并茂的聽覺、視覺刺激,對新鮮有趣的事物非常熱衷,將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整合,能利用各種信息化手段將靜態教學轉化為動態教學、將單向教學轉變為多元教學,使語文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活躍,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精彩互動——豐富師生語文課堂的交流方式
師生互動是課堂中教師和學生自發的、共同促進的一種教學策略,有效的利用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傳統的語文教學大多是一種“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的單調課堂,不符合學生的天性,隨著新課標的推行,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改革,課堂上逐漸重視師生互動。而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的整合,讓師生的互動更加精彩和多樣化,教師可以在導入新課、講授新知以及復習鞏固等任意教學環節,根據具體的教學需要,借助豐富的信息化手段,開展師生互動。比如,現在很多學校都對 “希沃”白板進行了配備和使用,這種電子白板自帶觸屏功能,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對教學講解進行實時編輯和實時批注,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用手機拍攝照片上傳到大屏幕,在課堂中實時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希沃白板成為師生在教學中互動的載體,一個高效的互動溝通平臺。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具體策略
(一)課前習——借助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在學習新課前,教師可以布置與課程相關的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借助信息技術,在課前收集資料完成課前習任務,讓同學們提前了解課文背景。信息技術在預習環節的利用,不僅可以對小學語文教學起到優化作用,幫助老師提高上課效率,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持之以恒的借助信息技術預習課文的學習中,養成了預習新課文的習慣,開闊了眼界,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小學六年級有一篇課文叫《書湖陰先生壁》,在課前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們用電腦查找王安石的資料,了解王安石是怎樣的一個詩人,他是在何種境遇下寫了這首詩。他創作的詩還有哪些?這樣,學生課前通過自主學習,對本首詩相關的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課堂中自然也能更多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在預習和課堂教學環節都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課中習——巧用信息技術突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難點
每節課都有其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它們一般都是抽象而難以理解的,在課堂教學時,單純依靠老師的講解,學生去理解教學重難點是存在困難的,而多媒體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恰當地引入信息技術手段,利用多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知識化難為易,讓抽象的知識一目了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快速、全面和準確地理解教材的重難點。如學習《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學生對詩中的意境只能憑空想象,似懂非懂,教學中單靠教師的語言文字解釋,他們是很難理解的,為了使他們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中,可以選取適量的廬山瀑布圖片或視頻,把詩中抽象的語言變成豐富具體的畫面,配合適合的音樂展現給學生,通過創設這樣的情境,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能更深入理解詩中的內容,從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從而利用信息技術輕松的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三)課后習——使用信息技術延伸語文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僅僅依靠課堂40分鐘的教學,總有個別學生沒法牢固、深入的掌握教材的知識,信息技術與語文的整合,讓語文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為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提供了可能性。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如PPT、微課、課堂實錄等,對于課堂中沒有掌握的知識,學生可以課后自己搜索相關的資源,進行深度學習,從而掌握對應的知識點;另一方面,依托信息技術平臺提供的豐富資源,讓小學語文教學不再局限于課本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學習書本以外與教學內容相關聯的知識,擴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廣度,從而更好地落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
(四)設計巧——恰當處理讓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使用有“度”
信息技術輔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并不是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越多越好,也不是使用的技術越先進,越能得到大家的認同,不考慮教學的需要、學生學情的需要,單純的整合信息技術,勢必導致信息技術與課堂的整合在畸形中發展,所謂的“整合”變成了以前用人教,現在用機器教,對教學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們把信息技術有效地引入課堂,應該把握好運用信息技術的“度”,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需要謹慎選擇對教學有幫助的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真正做到讓信息技術適用于學生、服務于教學,只有這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才能實現有效的整合。
信息化的發展引發了語文課堂的改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拓展教學資源,大大提高教學質量。但是,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卻不是簡單的對各種多媒體以及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乃至濫用,一線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活用、巧用信息技術,讓信息技術成為輔助語文教學的一種手段和方法,持之以恒,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必將打造出更加精彩紛呈的課堂。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