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塊研究已經成為目前的“顯學”,然而我國基礎英語教學階段將語塊理論應用于課堂教學,以及較大面積、較大范圍的實證性研究甚少。本文就語塊、語塊教學模式的重要性、語塊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適宜性及對考試的影響進行初步的說明,以改變被動的局面。
關鍵詞: 語塊? ?語塊教學模式? ?外語教學
一、引言
外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習者準確流利地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多年來,人們對于外語教學的研究不斷深入,不斷嘗試著不同的教學方法實現這個目標,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其中,基于行為主義和結構主義理論的結構教學法割裂語言形式與語言意義及功能的聯(lián)系,結果就是學習者通常花費好多時間學習英語,也知道很多的語法規(guī)則,卻仍舊不能有效地運用語言。一度被人們所推崇的交際教學法似乎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即強調語言的意義和交際功能,以及通過語言的運用來發(fā)展學習者的語言能力,而忽視了語言的準確性,必然不利于學習者語言學習的進一步發(fā)展。Widdowson(1989)曾指出以往語言教學有兩個極端:結構法注重語法規(guī)則卻忽視語言的具體運用,而交際法則相反。
外語教學現狀迫使人們開始反思語言的本質是什么,應該怎樣學習和教學語言等問題。參閱目前主要的外語教學期刊,可以發(fā)現語塊已經成為語言學屆的研究熱點。國外語言學界對語塊現象進行了大量的理論探討及實證研究。國內學界對語塊在外語習得及教學中的運用和作用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然而,在我國基礎英語教學階段,將語塊理論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做法,以及較大面積、較大范圍的實證性研究甚少。由此可見,目前的語塊研究仍處于初期理論探索和發(fā)展的階段。尤其是,一些一線外語教師對語塊教學模式還比較陌生,即使了解一些,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也不敢輕易嘗試。本文試圖就語塊、語塊教學模式的重要性,語塊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適宜性及對考試的影響進行初步的說明,以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
二、研究語塊及語塊教學模式的意義
現在的外語教學通常偏向于語言知識的講解和識記。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如果不能充分地解說語言點,一定會覺得遺憾,油然而生對不起學生的內疚感。試想一下,難道教師眼中的語言知識,尤其是那些語法點真的很重要嗎?
現在先來看看外語教學的真實寫照。在一個提倡中英文教學的幼兒園中,可以看到一位教師在教室里教學了一個單詞school,并反復操練,那些原本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們似乎并不買賬,練習中失去了童音的稚氣,只有呆板與服從。尤為令人嘆服的是,小朋友上衛(wèi)生間的時候,教師竟然拉著一支長長的隊伍,嘴里念念有詞,幾十個小朋友同時跟著老師念school,次數難以計量。在小學,情況依然,學生反復背誦“school, S-C-H-O-O-L, 學校”。即使當幼兒園小朋友和小學生長大了,考入大學校園,他們的手上還是捧著大學英語四級等各種考試詞匯手冊。
那些外語學習者很顯然掌握了足夠的詞匯量。然而,無論是學了5年,還是10年,在表達“小學”的時候,答案還是“l(fā)ittle school”。當他們試圖表達自己的觀點、意思的時候,寫起來仍然無從下筆,說起來也難以啟口,即使表達出了一個句子,錯誤也俯拾皆是,讓人難以理解。
單詞教學模式就是這樣一個個地教,一個個地學,每一個英語單詞對應一個或幾個中文意思,除此之外,完全沒有其他知識。不僅不符合人的思維習慣(可參考人類的神經系統(tǒng)及其構造),而且容易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以為外語表達的時候,就是在創(chuàng)造一個個句子,表達意思的過程就是將詞匯一個個地累加起來。同樣的道理,教師在教學課文的時候,不僅按照詞匯表逐個地教學詞匯(也就是詞匯的集中教學),而且把課文分解出極其詳盡的知識點。教者如此地教,學習者如此地學,語言在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支離破碎,不復存在。
反觀現實生活,我們用漢語表達意思的時候,很少有人覺得困難,通常一蹴而就。除非在特定的場合下,我們或許會推敲一下使用某個特定的詞語,否則就是非常流利地、連貫地、有條理地進行交流。母語表達的時候,使用的就是一個個脫口而出的板塊式語言——語塊的緣故。比如在問候老人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說:近來身體好嗎?其實學習英語的人,也會使用“How do you do?”“Nice to meet you!”“Good morning!”等交際用語,可以輕松地與外國人打招呼,同樣,如果是寫一篇故事題材的作文,通常也會用“Long long ago”作開頭。
由此不難發(fā)現,外語教學之所以出現“高投入,低產出”的困境,以及學習英語時間越長,效率并沒有提高,甚至降低的現象,究其原因是教學思路、教學模式出現了問題。恰恰說明了像“primary school”“How do you do?”和“Long long ago”等這些所謂的語塊及由此誕生的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三、語塊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適用性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英語教材有一篇日記Tree Planting Day,該文主要描述了植樹的過程。下面就以該文為例,淺要地說明如何按照語塊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課前階段,教師可以問一些相關問題引入話題:
When planting a tree, what should you prepare?
How can you plant a tree?
After planting a tree, what should you do?
學生可以自己,也可以與老師一起在課前預先準備好相關語塊,在課堂上通過學生協(xié)作的方式進行語塊比拼活動。然后借助這些語塊暢所欲言。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還有利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為課文學習提供鋪墊。
課文教學階段,教師通過問題“On Chinese Tree Planting Day, what did the students do?”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內容,并鼓勵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那些有關植樹的話題性語塊和語篇功能性語塊及時序性語塊。
話題性語塊
dig a hole
put the young tree into the hole
fill the hole with earth
water the young tree
語篇功能性語塊
First...,then...
時序性語塊
today
at eight oclock
at about nine
通過話題性語塊,學生可以順利、準確地獲取文章的信息;通過功能性語塊語塊,學生可以學得如何連貫地表達,通過時序性語塊可以讓學生感知事件發(fā)展的順序。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通過語塊開展的教學活動就屬于語篇教學范疇,屬于自上而下的教學模式。
通常學習課文以后,教師會要求學生做一些相關的鞏固性練習。下面就以幾個較常采用的做法為例。
1)復述課文
教完課文以后,教師通常想了解學生到底有沒有掌握課文,其中一種策略就是讓學生復述所學課文的主要內容。然而,關于如何確保復述活動的有效性似乎并沒有深入探討,部分教師只是想當然地要求學生這樣去做,學生僅復述自己記住的內容,邏輯性欠缺。其實,復述課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屬于深加工練習活動。
在語塊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話題性語塊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并輔以語篇功能性語塊組織課文內容,必將大大促進學生復述的效果和質量。
2)背誦
教完課文以后或者在課后,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背誦整篇課文。然而,整篇背誦,學生又能記住什么?事實表明,用不了多久,學生就會把背誦的內容忘得一干二凈。真可謂,勞力勞神,卻無所得。通過凸顯文章中的語塊,包括話題性語塊和語篇功能性語塊,同樣要求學生背誦。經過一段時間以后,盡管學生可能不能完全背誦整篇文章,但是關于如何植樹及表達媒體——語塊卻能夠牢牢記住,或許這些語塊就是教學的重點。
3)課后寫作
學習文章以后,一個重要且不可錯過的學習機會就是利用所學語塊進行寫作練習。可以相信,只要掌握了上述文中的話題性語塊,以及那些語篇功能性語塊,寫作絕對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其實,學習者只要正確使用上述語塊,在閱讀這樣的語篇的時候,就可以提高閱讀語篇的質量和效率;在撰寫這樣的語篇的時候,則可以提高寫作水平及作品的合適性。也就是說,使用話題性語塊并輔以語篇功能性語塊必將有助于學習者把所建構的信息傳遞給聽者或讀者,使得信息上下連貫、互有聯(lián)系、安排合理。
語塊教學模式在外語課堂教學中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堅持以語塊為主線組織、開展聽說讀寫等各語言技能活動,實現學習者學有所得、學有所樂,必將實現培養(yǎng)學習者的綜合語言能力的目標。從教學角度而言,該模式是確保教者易教和愿教的好方法。
四、語塊教學模式與考試的關系
學習語言的本來目的是使學習者使用所學語言做事,以及表達和交流思想。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考試成了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尤其是在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考試成績成為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衡量標準。任何一項課程改革,都帶有風險性,萬一失敗,似乎沒有人愿意或者能夠承擔這個責任。盡管有著許多不確定性,但仍然有許多人執(zhí)著地進行外語教育教學改革。
語塊已經成為外語教學界的一個“顯學”,然而到目前為止,仍然處于個別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單打獨斗的初級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大面積試驗的規(guī)模,甚至還沒有出現一所試驗學校。誰敢先品嘗這塊教學模式的蛋糕呢?
讓我們設想,通過語塊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從幼兒園或者小學就能掌握和運用一些語塊,難道就不能打造良好的語言學習基礎嗎?假如學生從小就具有比較流利地運用所學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不就是學習者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嗎?筆者認為,只要養(yǎng)成了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將語塊作為教師教學的主線、學習者學習的主線,學習者必定能夠掌握大量的語塊。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習者達到要說能說、要寫能寫的境界,何愁考試成績會不理想?
其實,縱觀任何外語考試,或者分析任何一份試題都可以發(fā)現,考點大多離不開語塊。可見,掌握語塊的多少和熟練程度是決定考試成績的關鍵因素。在平時學習中,盡管學生掌握了許多單詞,卻并不真正懂得用法,考起試來仍然措手不及,處于困惑之中。比如,我們都非常熟悉“go”“well”,又有多少人知道“go well”是表示事情進展順利的意思。由此可見,運用語塊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不僅可以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還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考試能力和考試成績。
五、結語
語言教學問題之癥結在于沒有處理好語言知識與語言表達能力之間的關系。過去以結構教學法為代表的唯知識論,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置能力于不顧。現在,以交際型和任務型教學法為代表的唯能力論,強調學生做某事的能力,忽視語言知識的分析。基于語塊構建基礎英語教學模式,目的是探討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獲取和表達信息、看法和觀點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就是新課標所倡導的語言綜合能力。由此可見,語塊教學模式將短語語塊推向語言教學中心(周正鐘,2014),實現了語言知識與語言運用能力之間的良性平衡,屬于綜合論范疇。只要一線外語教師堅持以語塊為外語教學單元,突破傳統(tǒng)的語法和詞匯二分法,大膽而富有創(chuàng)意地進行語塊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我國外語教學現狀必將有所改變。
參考文獻:
[1]Widowson H G.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9,10(2):128-137.
[2]周正鐘.語塊教學法新探——理論、實證與教學延伸[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4:1.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9年廣東普通高校特色創(chuàng)新類項目(本科)“我國二語學習者語塊習得影響因素的多維研究”(項目編號:2019WTSCX117)、2018年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二語語塊習得為導向的高效外語教學模式的探索”(項目編號:630)、廣東培正學院2019—2020學年校級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pzxmzd12)和廣東培正學院2020年度外國語語言研究所科研項目(項目編號:YJS2020YB06)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