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
摘? ?要: 中職美術專業教學是以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強化美術實踐能力的培養與訓練為目的的教學。“造型與表現”是美術教學活動的兩個方面。在美術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思考探索和研究實踐提高學生繪畫造型與表現能力的有效課堂教學活動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和造型與表現能力。
關鍵詞: 中職美術? ?造型與表現能力? ?課堂教學
中職美術專業教學是以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強化美術實踐能力培養與訓練為目的的教學。教學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培養美術專業技術人員為目的的就業教學模式;二是培養美術高校預科生為目的的升學教學模式。升學教學模式下的中職美術專業教學的基礎課程主要有素描、色彩、速寫、設計等。
“造型與表現”是美術教學活動的兩個方面。造型是表現的基礎,表現是通過造型而實現的。繪畫造型與表現過程中,對于初學者來說,最常見的是畫不準表現對象。這就要求我們正確理解繪畫過程中造型與表現的模糊概念,如明暗、虛實、大小、長短、空間、質感、色調和多樣統一、對比和諧等,這些繪面中常用的概念都是通過一些大致的比較而來的,這些概念之間沒有絕對分明的界限,也無法用精確的數據劃分差別。正因為這樣,繪畫寫生的準確性是隨繪畫者理解能力和繪畫技巧不斷提高而提高的,這是造型與表現的特殊性和繪畫技能的實踐性決定的。那么怎樣才能少點模糊性,多點準確性,不斷提高繪畫造型與表現的能力呢?中職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已接近成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正處于身心發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關鍵的時期,是可塑性最強的階段。在美術專業教學中,給學生創造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習理解基本造型要素,并能運用組織原理進行表現創造,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學生普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生在繪畫時造型表現能力不強,表現不出來所思所想;二是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思想和眼界有時較為狹隘。因此,在美術專業教學過程中,我們應不斷思考探索和研究實踐提高學生繪畫造型與表現能力的有效課堂教學活動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和造型與表現能力。
一、科學設置中職美術課程,注重提高學生的造型與表現能力
在實際中職美術專業教學中,沒有相應的教學設備支持和充足的課程時間,專業課程設計不夠合理,影響中職美術專業教學的開展。為確保和全面提高中職美術專業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造型與表現能力,根據中職美術教學規律和教學實際,一是要調整課程設置,合理安排周課時計劃。加強中職美術專業課教學的同時不放松文化課的學習,但一天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文化課和專業課怎樣合理安排,如何協調好文化課與專業課教師的關系并促使其形成合力,必須調整課程,合理安排周課時計劃。二是堅持目標性和分類推進式教學原則,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中職美術專業課教學。在中職美術專業課教學過程中,為了給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素質基礎,美術課程設置應遵循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原則。專業教學內容可采用單元制相對集中教學、重難點逐個突破、綜合教學相輔相成等方式,鞏固與提高反復交叉進行。一年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掌握科學的造型方法,著重抓啟蒙教育及基礎訓練。二年級為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進一步提高,繼續加強基礎練習。三年級是強化和提高階段,進一步提高學生繪畫的造型與表現能力。三是教學與檢測相結合,細化考核標準。根據教學內容和進度,研究制訂相配套的專業課程考核標準,可以提高各階段的教育教學質量,適時檢測學生的專業水平,科學合理地評價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全方位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二、準確定位教師角色,營造利于學生造型與表現的教學氛圍
在中職美術專業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傳統美術教學中的主導者變為學生學習上的引導者和啟迪者,重新對教師角色進行定位。一是中職美術專業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利用科學手段,合理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積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唯一主角的現象。二是中職美術教學應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加強師生間對美術教學的探討,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系。這就意味著將學生視作教育的對象,是教育過程中的平等參與者、合作者、教育與自我教育的主體。在探討過程中師生可相互分享各自對美術方面的理解和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轉變。三是中職美術專業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欣賞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的培養,可采取體驗式教學、帶領學生參觀學習、實踐寫生等教學方式,營造有利于學生繪畫造型與表現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捉住學生的情感傾向,使學生在學習探索實踐中充分感受美術的親和感染力,加深對美術規律的理解,提高繪畫造型與表現能力。
三、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樹立信心,開拓潛能
在中職美術專業課堂教學中,應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培養和引導。中職美術專業教學最大的弊端是“學而不思”,過于注重美術的技能訓練,忽略對藝術本質意義上的掌握與思考。在美術專業學習中學生的造型與表現能力薄弱,美術學習需要的是感受、體悟和領悟,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直覺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有情感的融入和主觀的烙印。這就要求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先培養思考習慣,把所思所想通過已掌握的對生活的藝術感知能力用形象的方式適當地表達出來。為了提高學生的造型與表現能力,課堂中可采用寫生和臨摹相結合的方法。寫生可以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形體的魅力,了解形體的來龍去脈,畫出科學的形象。臨摹可以有效解決“不會畫”“不知如何下筆”的問題,學習別人的繪畫方法,積累經驗,樹立學生的美術專業學習自信,激發學生的美術專業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繪畫造型與表現能力。
四、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敢于表現所見所感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所有美術作品的形式、內容、意境、形象和思想內涵,無一不是在人的視覺作用下被接納和反饋的。中職美術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地看”與“有比較地看”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美術專業教學中動手練習高于觀察,分析、認識、理解整體的感覺慢于造型表現,學生忽視“看”與“比較地看”,是美術專業教學中常見的問題。這就要求中職美術教師科學地培養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一是從整體出發觀察。從整體出發是科學觀察方法的核心。在觀察中不僅要讓學生把握和體現整體特征,而且要看到局部,并對各個局部進行比較和鑒別,研究局部在整體特征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罢w—局部—更完善的整體”,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學會運用這個公式指導觀察和實踐。二是聯系的觀察。在一個物象中,各局部之間是相互依存又內在聯系的。在觀察物象時,學生不僅要從物象整體出發進行觀察,還要對物象各個局部運用聯系的方法進行觀察。三是本質的觀察。任何表面現象都以本質為根據,是本質的反映。觀察和理解形象本質特征,不僅僅是為了畫準形象,還是提高審美能力和掌握藝術表現語言的需要。藝術形象不等于自然形象,我們需要對自然形象加以提煉和概括,通過對其本質的觀察,經過造型與表現賦予藝術的美感。引導學生掌握整體、聯系、本質的觀察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局部、孤立、表面地看問題的弊端。通過“正確地看”和“比較地看”,對各種中職美術教育教學媒材、技巧、制作過程等進行探索和實驗,大膽地將自己所見所想進行造型與表現,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輕松和快樂中學習美術,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繪畫造型與表現能力。
五、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持久興趣,體驗造型與表現的樂趣
傳統的美術專業教學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模式程式化,不能適應美術教學多元化。因此,在中職美術專業教學中,教師應該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美術專業學習產生興趣并形成持久興趣。在日常美術教學中,首先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一是從趣味入手,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很快投入美術學習中。二是營造藝術氛圍,讓學生置身于美妙的環境中感受濃濃的藝術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三是創設競技情境,結合周圍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競爭心、自尊心都很強的特點,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其次是保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使其轉化成持久興趣:一是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和形式,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更靈活、更實用地組織教學。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技能和創造力。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并發展他們的空間思維能力。三是給學生希望和成功的體驗,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使學生覺得只要努力就會獲得成功,覺得學好美術并不難。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以己之長逐步克服短處。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使這種學習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和興趣。
綜上所述,在中職美術專業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不斷思考探索和研究實踐有效課堂教學活動策略,教學才能改進,學生的繪畫造型與表現能力才能提高,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才能得到更好的培養和發展。中職美術專業教師肩負著重大的責任與義務,將不斷挑戰自己,在探索與創新中前進。
參考文獻:
[1]徐豐安.針對中職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策略的探討[J].考試周刊,2013(99):171-172.
[2]張兆紅.對中職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3(24):111.
[3]白云.中職美術教學中的色彩教學策略探討[J].才智,2013(35):182.
[4]顧俊鋒.淺論中職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3(36):180.
[5]鄭潔.繪畫中的科學觀察方法[J].現代教育教學導刊,2013(4).
[6]蔣勛.美的沉思[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4.
[7]尹少淳.小學美術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4).
研究成果:2019年甘肅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職美術專業教學中提高學生繪畫造型與表現能力的研究》,項目編號:2019gszyjy-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