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培
摘要: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歷史長河沉淀的積累。古詩詞積累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提升學生的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此外,古詩詞中的很多警句妙語,思想精華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特別是小學生正處于思想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引導學生積累古詩詞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古詩詞 策略探究 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生背誦古詩文160篇,并且在附錄中將比例逐步增多。由此可見,對于古詩詞的積累是新課程標準精神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的實際學習情況,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豐富學生的古詩詞積累,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凈化學生的心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儒雅的君子。那么,教師該如何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古詩文的積累呢?
一、以教材為依托,激發學生古詩詞積累的興趣
選入教材中的古詩詞都是詩詞中的經典,都是一些膾炙人口的詩詞精華。值得教師引導學生去細細品味、認真鉆研,領略其獨特的人生內涵,珍藏積累。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深挖古詩詞的藝術經典,并找到與學生興趣的結合點,以此為突破口,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一旦學生對古詩詞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樂意積累,進而提高積累的質量。[1]
如在學習四年級語文《憶江南》一課時,考慮到這首詞描寫的是江南美麗的風景,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圖畫和視頻的優勢,用多媒體把江南的小橋流水、河湖交錯、古城小鎮、柳綠花紅等豐富多彩的畫面為學生展示出來,用江南特有的美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走進古朝的畫中,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產生誦讀、積累的欲望。“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在深情的誦讀中配以豐富的畫面,又有誰不為之心曠神怡呢?[2]
并且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進行課文的拓展和延伸,把關于其他描寫江南的詩詞讓學生收集整理,對比分析各種描寫江南詩的的特點,如學生收集到的有杜牧的《江南春》,那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賦予江南春天朦朧迷離的色彩。還有學生積累的王昌齡的《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營造了人花難辨,花人同美的江南采蓮美景。就這樣教師以教材為依托,不斷豐富拓展學生的積累,既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讓學生領悟到詩詞的魅力。
這首詩詞的教學,教師利用唯美的江南美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運用詩詞中蘊含的故事激發其興趣。如學習六年級《七步詩》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把這首詩的故事背景講給學生,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積累的興趣。因此,在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設計趣味性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和積累的興趣,進而豐富課堂教學,充實學生的詩詞量。
二、見縫插針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指導學生吟誦
古詩詞具有短小精煉、朗朗上口的特點,很適合學生吟誦。并且詩的內涵、魅力也只有在反復的吟誦中才能體會到。因此,吟誦是學習詩詞的重要方法,也是架起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橋梁,在反復的吟誦中學生很容易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古人也有“誦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說法。由此可見,吟誦對于學習、積累詩詞起著積極的作用。在教學時,教師要利用一起可利用的時間組織學生對這些詩詞進行反復吟誦,即讓學生享受了朗讀的過程,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逐步走入詩人所描述的意境中,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如教師可以利用早讀課、午讀課等一切時間見縫插針的組織學生朗誦,朗誦的方式可以是齊讀、領讀、賽讀、分組讀等各種形式的讀,豐富誦讀的方式,增添誦讀的趣味性,提高誦讀的效率。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吟詠性情,感發生命”。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杜甫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配上音樂,讓學生進行誦讀表演,邊誦讀“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邊表演“一個人邊散步邊賞花”的情境。這樣不僅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更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增強學生積累詩詞的動力。當然這樣的朗誦活動需要長期堅持,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開展豐富的的詩詞活動,促進學生的積累
活動是知識的載體,對于學習古詩詞也是如此。為了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積累古詩詞,教師可以運用活動作為催化劑,用活動促使學生記憶、積累。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不僅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還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開展趣味性、科學性的詩詞活動,為語文教學帶來勃勃的生機,極大調動學生學習詩詞的積極性。
如教師可以把電視屏幕上的《詩詞大會》搬到課堂活動中,考慮到學生的詩詞積累還沒有達到那樣深厚的積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展開。如可以讓學生說出描寫春、夏、秋、冬的詩句,或者讓學生說出“送別”的詩句。活動的形式教師要設計的靈活多樣,如有“選手答題”“搶答”“飛花令”等,這樣才能全面考察學生的詩詞積累水平。并且學生為了在活動中“展露頭角”課下就不得不積累、學習古詩詞,促進學生對詩詞的學習。
除此之外,還有詩詞接龍、詩詞演講比賽等各種各樣的詩詞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展開,讓學生領略古詩詞的意境,達到熏陶學生的目的。
總之,古詩詞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長期不懈的文化浸潤,立足教材,激發積累的興趣;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指導學生誦讀;開展豐富的活動,促進學生不斷積累。只要教師能夠扎實、堅持做好每一點,相信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詩詞的道路上越走越寬闊,創造詩詞積累更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張小紅.基于經典文化積累的古詩詞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上).2016(02).
[2]茍欣.一樣的古詩詞不一樣的“情”——小學古詩詞教學模式的優化[J].四川教育2018年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