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勇
摘要:自新課改以來,很多中小學都在積極地探索和開發綜合實踐校本課程。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資源,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綜合實踐校本課程。主要從綜合實踐課程的選題、驗證、定型三個方面來探討研究。以期通過有效的探究,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綜合實踐校本課程。
關鍵詞:地方特色;校本課程;選題;驗證;定型
綜合實踐課程是新課改中一門非學科性的新課程。新課標明確提出了要廣泛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課程資源,開發綜合實踐校本課程。但實際上,很少有學校能夠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很多學校沒有認識到自身教學資源的不足,也沒有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資源開發綜合實踐校本課程。福建各地區雖然自然資源豐富,但沒有規范統一地開發出校本課程。所以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成為學校與教師在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課程選題,以生為本
由于綜合實踐校本課程是一門非學科性的課程,所以與其他的課程有所不同。綜合實踐通常以活動方式呈現,需要教師選擇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綜合實踐選題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當成實踐活動的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活動主題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活動主題的選題需注意以下四個方面:(1)結合學生生活。以學生生活環境為背景,強調學生的體驗與實踐。如調查家鄉建甌的小吃特點及飲食文化,并組織學生動手制作小吃。(2)結合地域資源。綜合實踐活動是集研究性學習、勞動與技術教育于一體的課程。選擇的資源一定是學生容易接觸到的地方資源。如偏遠山區學校選擇的活動主題可為與學生生活緊密切合的農耕文化探究。(3)結合校園文化。校園是學生生活和學習主陣地,這里資源豐富,教師應充分利用起來。如以建甌當地少數民族畬族文化為背景,開展“畬族服飾”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4)結合校園特色。不同的學校其辦學特色各不相同,這也是綜合實踐教師選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很好資源。在選擇主題時與學校特色相結合,既能充分利用學校特色資源,又能推進綜合實踐校本課程的開發。如依托鄉村少年宮,學校整合教學資源,開發美術教育資源,開展“藝之美”主題美術綜合活動。
二、實施驗證,探其價值
在選擇好主題之后,要組織學生實施,驗證。看一看所開展的主題活動是否切實可行,是否充分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特色資源。對于一般性的實踐主題活動,教師只需要組織好實施過程就行,但對于綜合實踐校本課程的活動主題,就需要有科學的驗證過程。驗證一般需經歷四個過程:(1)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2)資料的收集與整理。(3)對活動開展進行分析思考。(4)對活動進行完善和優化。經過這四個驗證過程,如果綜合活動主題符合學生特點,符合學校要求,能持續有效開展,那么就能成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的備選主題。
如以利用校外自然資源開展的“神奇的石頭”綜合主題活動為例進行驗證。學校后門的河灘上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石頭,為了充分地利用這獨特的資源,教師親自帶學生去收集形狀各異、造型優美的石頭。然后利用課件給學生講述石頭設計的基本方法,指導他們制作石頭彩繪。把這些平常的石頭變成美麗的藝術品。開展活動后把活動成果擺在校道兩旁供全校師生觀賞。開展這樣的綜合主題活動,既能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資源,又能豐富校園活動。主題活動的可行性得到驗證,學校就可以把石頭彩繪課程作為校本課程進行教學。
三、課程定型,優化更新
定型也就是把通過驗證的綜合實踐校本課程備選主題中選中的優秀活動主題,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組織中持續開展,并進入校本課程的過程。這些綜合實踐校本課程的活動主題與內容要有穩定性,但也不是固化的,隨著實踐活動的開展,不斷優化與更新。在活動主題定型中,要把握好以下四個環節:(1)活動主題的篩選。主題的篩選要符合學生的特點,適合持續開展。(2)活動實施環節。在這個過程,針對提出來的活動主題進行驗證、修改與優化。(3)形成校本教材。對入選的主題,可編寫校本教材,并作為教師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的參考。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落實。(4)活動補充拓展環節。教師根據地方特色資源,對綜合實踐校本課程教材進行補充、拓展與優化。讓綜合實踐校本課程處于一個活動狀態,保持活力。這樣,綜合實踐校本課程才能得到更好的落實。
校內外的資源復雜繁多,學校和教師應該把好課程資源的質量關,使得校內外各種豐富的資源成為學校綜合實踐校本課程資源的補充、拓展和延伸。充分利用建甌地方特色資源,開發更多適合學校教學發展的綜合實踐校本課程。教師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好地方特色資源,并不斷更新與完善,把地方特色資源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陸緯.發揮鄉土特色資源優勢 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3):122.
[2]廖道福.利用地域資源開發小學綜合實踐校本課程[J].新課程(上),2016(2).
[3]薛法根,婁小明.地方文化的課程張力:“開發絲綢文化地方資源,建設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的研究報告[J].江蘇教育研究,2010(19):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