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蓓
摘要:青少年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后備力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現階段,除了加強對青少年的素質教育之外,還需要關注青少年們的心理健康,不再只是將重點放在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學習成績。而在對青少年健康發展研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就是親子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對青少年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從親子關系的不同方面研究了其對青少年發展的具體影響,希望可以為我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親子關系;教養方式;青少年心理發展
前言:
親子關系是維系父母與子女情感的重要紐帶,也是父母對子女開展家庭教育的重要載體。親子關系最為家庭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無時無刻不會對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產生著重要影響。良好的親子關系會促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對其以后的人際關系發展也有幫助作用,而不良的親子關系則會影響到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甚至會讓青少年走向歧途。青少年時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在該時期中青少年更容易受到情緒支配,易沖動,面對誘惑不夠冷靜,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一、親子關系的不同側面對青少年心理發展影響的研究
(一)父母的管教態度和教養方式對青少年的影響
在對親子關系的研究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家庭教養方式,親子關系和家庭教養方式從某一角度來講有著一定的聯系,親子關系在家庭教育方面主要就體現在父母對子女的教養上。但是在詳細研究中兩者又有著一定的區別,親子關系不同于家庭教養方式。在對親子關系研究中,研究人員也需要對家庭教養方式進行研究。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相關研究者在對親子關系研究中都肯定了父母的管教方式對青少年心理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著名學者賈海艷等在對親子關系調查中著重調查了家庭教養方式和青少年情緒調節之間的關系。通過調查結果可以得知父母教養方式對青少年情緒的調節有著極為重要的預測作用和影響。而在學者王欣等人的調查中則將重點放在家庭教養方式對中學生焦慮水平的影響,通過調查結果可以得知在家庭教養中,父母采用溫暖的態度關愛青少年,理解青少年會有效緩解青少年的焦慮水平,而父母的拒絕否認和過度干涉、保護則會使得青少年的焦慮水平變高。除此之外,學者伍業光則將研究重點放在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人格健康發展的作用,認為父母教養方式具有民族性、地區性和國民性的特點。
(二)父母文化程度和職業對青少年的影響
在家庭系統中有好幾個構成要素,如家庭經濟水平、家長的文化程度、家長的職業等,這些都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特地從家長文化程度和職業角度去進行研究。通過相關數據研究可以看出,學歷越高的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更加的和諧,而學歷較低的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比較緊張,而親子關系的好壞則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從父母的職業可以看出很多東西,如父母的工作條件、父母的經濟水平、父母的社會地位、整個家庭的物質水平等等,這些都和父母自身的自尊、抱負和價值觀有著密切的聯系。父母對子女的期許一般都比較高,希望子女能夠有一技之長,不僅讓父母有面子,而且自己未來的生活也有所保障。同時,父母希望子女未來的成就要比自己高,因此,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職業越穩定,對子女的要求就越高。在強大的期許之下,青少年所受到的壓力就越大,長久下去對于青少年的心理發展是非常不利的。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職業越高,經濟水平越高,該字的學業更好,成績也更好,相反,父母文化程度越低,職業越低,經濟水平越低,孩子接受的教育也相應的較差,學業成績也較低。
二、親子關系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
(一)親子關系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
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如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等,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影響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而在社會因素中親子關系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因素,其作用尤為突出。在對親子關系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中,父母教養方式是其中一部分,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者經過詳細的數據研究后得知采用何種教養方式會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心理,如家庭教養方式是消極的,那么在此背景下青少年很容易敏感多疑,產生自卑、焦慮等不健康的心理。而相反如果家長采用積極的教養方式,那么青少年就很少會產生消極的不健康的心理,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更加自信、樂觀。國內著名研究者楊蓮清等人通過相關研究發現,青少年的親子關系對其心理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顯著的影響,如果親子關系不正常就會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出現問題,進而影響到青少年未來的生活和發展。
(二)親子關系對青少年社會化和人格發展影響的研究
家庭因素對青少年社會化有著一定的影響,家庭作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對青少年人格的形成、三觀的樹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對親子關系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都是從個別方面去進行研究的,例如,著名研究者張青方就是專門從父母教養方式去進行研究的,利用抽樣調查的方式去研究父母教養方式不同層面對青少年心理社會發展、自我同一危機等方面的影響。通過抽樣調查結果得知在家庭教養中如果父母采用溫暖、接納和愛護的態度,那么在此背景下子女的情緒相對穩定,自我接納程度較高,情緒愉快。除此之外,青少年的人格發展也和家庭環境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
三、特殊家庭親子關系對青少年心理發展影響的研究
目前國內外對于特殊家庭親子關系對青少年心理發展影響的研究比較少,因此很難有確切的結論作為參考。但是少數的研究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例如,在王麗萍的研究就明確地提出了特殊家庭親子關系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影響。王麗萍研究發現父母離異后1-2年時間,對于青少年來說是情感分裂期。同時,在青春期之前就離異的父母對青少年心理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延時性,因為這種影響一般到青少年青春期前中斷時間才暴露出來。
四、親子依戀的研究
親子依戀對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產生影響是近段時間才開展研究的,相關的研究也比較少。親子依戀關系對青少年的心理發展影響是比較大的,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心理上更偏向于依賴父母,凡事都愿意聽從父母的建議,離開了父母他們很難自己作出決定。在青少年戀愛期間,選擇戀愛的對象也是如此,受親子依戀的影響,在與戀愛對象相處時也偏向于聽取父母的建議,這對于戀愛對象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安全型依戀關系的家庭,青少年更傾向于與父母保持長久的群居關系,這無疑會對自身選擇戀愛對象有著很強的影響。因此,對親子依戀的研究,一定要深入研究不同年齡階段親子依戀的特點及其對子女發展的影響。
五、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與調適的研究
從各種研究中發現,親子關系對青少年心理成長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那么如何調整親子關系是非常關鍵的,可以從父母、青少年和環境這三個方面著手。1.父母是親子關系建設的主導者,為了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父母需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教育態度和教育觀念。同時,在對子女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尊重子女的個性,適當降低對子女的期望值,以建設民主型親子關系。2.青少年作為親子關系建設的另一主體,需要與父母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相互理解,與父母之間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3.學校作為保持良好親子關系的環境支持系統,在建設良好親子關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學校與家庭之間要進行良好配合,優勢互補,這樣才能促進親子關系良好發展。
六、親子關系研究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一)親子關系的研究應遵循交互作用原則
親子關系是交互的關系,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的關系也是雙向的。因此,親子關系的研究應遵循交互作用的嚴重,并且清楚什么什么情況下、什么環境下雙親的關系在對青少年心理影響中占據著主導地位,這樣才能更好地對親子關系對青少年心理影響進行研究。父母是親子關系建設的主導者,從父母的角度進行研究那么作用則會更大一些,如能改變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式,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這就需要對親子關系建設給予更多的研究,以便父母與子女更明確如何建設良好的親子關系,營造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
(二)親子關系研究還未全面
目前對親子關系對青少年心理影響的研究多數還是父母教育方式等方面,在某些方面研究還比較少,可供參考的結論更少,這對于如何調適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還是不足的。因此,如何更好地處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都需要加強對親子關系的研究,這就需要從多方面進行考慮,以完善親子關系對青少年心理影響的研究。這就需要眾學者敢于去嘗試,從新的方面去思考親子之間的關系,并深入到普通家庭中,通過大量的觀察數據作為支持,以得出可供參考的結論,豐富親子關系對青少年心理影響的研究。同時,眾學者之間要加強交流溝通,積極聽取他人的想法,創新研究思路,更好地對親子關系進行研究,以便為營造和諧的親子關系提供可行性建議。
(三)親子關系研究應考慮社會文化的影響
社會文化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社會文化會影響著青少年的心理。因此,在研究親子關系對青少年心理影響時,要充分考慮到中國的社會文化。中國的國情與他國不同,親子關系的研究也不能一味地借鑒他人的研究結果,而是從當前我國家庭的親子關系的情況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我國子女對父母的依賴性較高,因此親子關系對我國青少年心理的影響要更為深遠,研究之時所考慮的因素也更多,這也增加了我國親子關系對青少年心理發展影響的研究難度。
小結:
總之,親子關系既指親代與子代之間的血緣關系,也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互關系。親子關系在構建良好氛圍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且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產生著重大影響。青少年作為人生中的重要階段,因此,目前需要加強對親子關系對青少年心理影響的研究力度,以父母和青少年作為研究對象,從不同的側重點加強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調適措施,以幫助眾家庭建設良好的親子關系。
參考文獻:
[1]李京美. 親子關系及其對青少年心理發展影響的研究綜述[J]. 高考, 2019(5).
[2]李慧中, 侯玉波. 親子關系、思維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態的影響[C]//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