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虹
摘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國家在新農村建設方面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與支持,農村經濟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發展,農村人民的生活各方面也都得到了有效改善。整體而言我國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認的是依然存在著不足。現階段,重慶的其他地區在鄉村建設過程中,都經歷了人人都有居所住,生活環境和質量有顯著的提升,但是鄉村建設卻缺乏一定程度的地域特色,基礎設施落后,鄉村景觀、環境以及文化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和改善,正是因為生活文化氣息的喪失,導致重慶地區現代化村落建設缺乏朝氣和活力,在鄉村建筑、文化、生活環境品質上,都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因此,本文分析了重慶渝西地區鄉村現狀,提出了重慶新農村體現地域特色的建設策略。希望能夠給我國其他地區新農村建設提供一些僅供參考的借鑒。
關鍵詞:地域性特色;重慶新農村;建設策略;
引言: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環境和質量也有所改善。目前我國約有13.9億人口左右,而大概約有7億人居住在鄉村。隨著鄉村農業經濟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人們的居住環境也有了顯著的改善。但是我國渝西地區大部分農村人民居住環境還存在著臟亂差的限制,造成鄉村文化、環境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和展示。其次,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缺乏相應的規劃和建設,對生態環境進行了嚴重的破壞。所以,本文根據重慶地域性特色,進行了新農村建設和規劃,從而有效的改善農村面貌,讓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承。
一、渝西鄉村現狀綜述
渝西地區位于重慶主城區和成渝經濟地帶,其中包含了10個區縣,總面積范圍在19000平方公里左右,地貌主要以平壩、低山、丘陵為主,常年平均氣溫在20℃左右,降雨量年均在1200毫米左右,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其次,農村地區的房屋建設大多數為平壩丘陵景觀,主要以小聚居、大分散為主,渝西地區為川東典型的現代田園文化。因文化的表現形式都體現在建筑外貌、傳統風俗、穿著打扮等,而農村的建筑外貌是鄉村文化最獨特的特征之一,建筑文化和環境以及地貌所結合,體現出了重慶地區不同地方別具一格的特色。
目前,渝西地區農村建設缺乏統一的建設和規劃,隨意無序的建設隨處可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農村房屋建設比較自由隨意,人們通常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進行建設,風格各式各樣,從而無法體現地域特色文化。同時,由于農村經濟發展的限制,農民經濟收入效益不佳,國家落實了很多的惠農政策,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民經濟效益的提升,但是,農民收入依舊十分的微薄,也成為新農村地域特色建設存在的一大問題。
其次,人民對地域文化認識不足,也缺乏合理的指導,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地域文化也逐漸被忽視,尤其是農村的文化傳承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對于許多農民而言,他們認為文化是次要的,最為主要的是考慮通過經濟效益去促進生活環境的改善,所以對于農村建設風格和地域特色也不夠重視,進而影響了渝西地區地域文化特色的建設和發展。
二、重慶新農村體現地域特色的建設策略
2.1渝西地域特色
渝西地區處于丘陵地帶,擁有大自然山清水秀的條件,因此,村落的地理位置都延續了傳統的風水特色,根據自然風貌條件,將自然的要素融入到村莊的建設當中,做到人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還能起到保護自然環境的作用。最后形成了渝西地區山水田園特色村莊。其次,該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傳統的商貿和農業都發展較為迅速,建筑風格形式受中原文化影響,大多數居住都以外環境合院的形式,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天井建筑。此外,建筑結構都合理的采用了木結構建設,就地取材,以石頭作為地基,以磚、石頭砌墻,空間結構豐富多樣化,造型空間輕盈。
2.2自然保護地域特色
為了更好的促進重慶新農村地域特色的建設,首先我們應該深入的去了解渝西地區建筑文化特色,不斷的分析農民居住建筑特征,從建筑材料類別、建筑外貌、建筑內在等各方面要求,同時根據建筑、環境、以及村落結構的關系,去提出環境控制的4個方面要求,最后再充分考慮綜合要素特征去根據當地實際需求進行建設和改善,從而建設出具有渝西當地特色的鄉村風貌和景觀。首先,應該在保護大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利用自然環境營造良好的外貌條件。在新農村建設中,進行垃圾處理、污水處理、道路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并且注重農民公共活動空間建設,由鄉政府領導進行社區衛生所、體育活動中心、文化站建設和發展。此外,保護傳統本土建筑特色,在原有的傳統建筑上進行加固和修繕,在施工中采用傳統的工藝手法,保證村落和建筑和周邊環境統一協調。
2.3地域特色發展
渝西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最終目標是打造和諧統一的美好村莊,在傳統建筑地域特色上,改善農村面貌的舊,做到煥然一新的感覺。首先,應該挖掘地區人民的文化特色和建筑要素,根據特殊的地理為主,將清灰瓦、木色門窗作為渝西農民的建筑特色符號,再將傳統元素的顏色、材料和裝飾相結合,以達到特色設計所需。在新農村建設中,注重建筑功能的便利性與現代性,給人們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完善基礎的活動設施和文化基礎設施,形成獨特的渝西建筑特色。此外,在材料上,應該合理采用綠色節能材料,鼓勵采用現代化先進的工藝技術。
結束語:
總而言之,目前我國很多的新農村建設都沒有體現出各地方的地域性特色,也沒有統一對農村建設進行管理,缺乏生活文化氣息。因此,本文以渝西地區為例,結合地方大自然山水風光,融入傳統建筑特色和文化傳承,建設處現代化田園山水風光特色建筑,形成了環境優美的農村居住環境。通過公關基礎設施的建設,為人們營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業余生活。促使新農村廣大民眾在歷史和現代的結合中實現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蔣東.體現地域性特色的重慶新農村建設策略——以渝西地區新農村建設為例[C]. .重慶工程師論文集.: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2014:270-272.
[2]黃穎. 近郊型新農村“城鄉田園”規劃模式研究[D].重慶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