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華
我的故鄉——坊子,分著新區坊子和老區坊子。上山上水上坊子,坊子是一塊風水寶地。新區坊子現在日新月異,蒸蒸日上!
坊子老區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濰坊華安水之夢位于坊子老區西端,濰州路西邊。新方德樂堡更是名不虛傳,里邊各種游泳設施齊全,是夏季濰坊沖澡的最好地方。
百年坊子,彈指一瞬間,它曾有過辛酸的過去,也有過輝煌的從前。在上世紀,一百多年前的今天。帝國主義列強經過地下勘探,發現在膠東半島山東內陸有一顆燦爛的明珠,就是現在的坊子。1901年9月18日(清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六)德國人在坊子建成第一口礦井,取名“坊子豎井”(時稱南井,亦稱一立井)井深252米,直徑4米,雇用華工3000人,此為坊子仍至山東省內采煤機械化之肇始。1904年6月6日(清光緒三十年,四月二十三日)德國人在坊子火車站西北部再建一煤井取名“安娜豎井”(后稱坊子北大井)。1914年9月25日,德國人退出坊子,結束了對坊子的侵占。1914年9月28日,日軍侵占坊子煤礦,大力掠奪我地下煤炭資源。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坊子煤礦的日夲人撤走,中國礦商紛紛躲避,煤礦停產。1945年8月,國民黨山東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張天佐委任劉天興為坊子煤炭總經理,接受坊子煤礦。2005年11月,坊子德日建筑群被上級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從老區乘坐22路公交車從車窗向外遙望,北海路的西旁是坊子的母親河,鳳翔河碧波蕩漾,河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百花齊放。看到今天發生的一切,讓人感到慷慨萬千,心情激昂。
坊子路旁的火燒店,繼承濰坊的歷史傳統漂香溢人,百吃不煩,越吃越香!只要您到坊子來無論是旅游、觀光、休閑,坊子人保證讓你吃好、喝好、玩好、住好,讓你心花怒放!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三更燈火不曾收,玉膾金齏滿市樓。云外青歌花外笛,濰州原是小蘇州。
家鄉坊子現在最引人矚目的應該是白沙河了,這里的變化最大。白沙河就像一條翡翠雕琢出的長龍,橫穿美麗的坊子新區,是一道難得的迷人的風景線。
從前哪里有什么河,村子的周圍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臭水溝,墨綠色的河水懶洋洋的流淌著,整天散發出難聞的臭味,河面上漂浮著各種各樣的生活垃圾,甚至連一只小蝌蚪也看不見了,岸邊的野花雜草逐漸枯萎,只剩下幾棵飽經風霜的老樹,無精打采的在凄涼的風中搖來晃去,河岸邊的人們卻把河流當作垃圾場一樣糟蹋。
就在去年,區政府領導決定大力整治白沙河。經過一年的時間,河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河道變寬了,河水變清了。雖然現在正值冬天,天寒地凍,但我依然幸福地憧憬著:漫步在白沙河邊的林蔭小道,迎面吹來的微風似乎帶有一絲清恬,看,河水清澈見底,活潑可愛的魚兒天使般游來游去,正因為有了這些小生靈,白沙河才顯得那么有生氣呀!河岸邊,婀娜多姿的垂柳綠的沒有一點雜色,正隨風飄動,像少女長長的秀發。不知名的蟲子在草叢中引吭高歌,岸邊一個個造型別致的亮化燈,為白沙河畔增添了幾分美麗。啊!多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呀!
我依然沉浸在秀麗的風景之中,春天白沙河兩岸的柳樹抽出了枝條,那嫩綠的葉子探頭探腦;夏天兩岸的柳樹不斷的給自己涂抹著綠色,隨風搖曳,讓自己更加嫵媚;秋天柳樹的頭發慢慢變黃,失去了昔日的風采,無精打采地在秋風中飄搖;不過冬天下了一場雪后,它們在雪花姑娘的裝扮別有一番風采。雪花漫天飛舞,雪后的白沙河更是讓人充滿向往。
每到傍晚,勞動了一天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欣賞這美如仙景的畫面,放松自己的身心,白沙河歡快的流淌著,仿佛在歡迎人們的到來,在夕陽的照耀下,河面波光光粼粼,我的心也隨之泛起了片片漣漪: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珍惜來之不易的點點滴滴,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讓大自然成為我們的“家”!
今天的坊子人民正在用它聰明的才智,和勤勞的雙手把坊子打扮的更加美麗漂亮,坊子的明天,更輝煌,更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