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兆雨
摘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形式豐富多彩,從帝王將相到尋常百姓家,不同時期都有他的特殊性,時代性,傳統紋樣代表的是每個時期的宗教、神學等信仰,也是時代縮影,而裝置藝術作為新媒體藝術時代產物,他在中國的發展需要呈現出多樣化,深層次,多內涵的特性就需要藝術家們更好將傳統藝術與新媒體藝術相結合。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 ?傳統紋樣 ?新面貌 ?裝置
裝置藝術是新媒體藝術的分支,在當代藝術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對于裝置藝術的定義簡單說就是需要一個特定的場地,選擇合適的材料,然后將兩者中添加入感情因素進行藝術創作。國內藝術界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需要西方的先進理念和技術輔導,所以很容易出現“全盤西化”這種現象,因此就需要藝術家們在進行藝術創作時需要更多的獨立思考,并且加入傳統文化的輔助。
傳統紋樣,裝置藝術是一種物質和精神的雙重產物,同樣的傳統文化也是如此,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可以體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傳統紋樣就是這樣的產物,如果尋找傳統紋樣的源頭,在原始社會的陶器上出現的幾何紋樣以及扭曲的動物紋樣算是比較早發現的傳統紋樣,當然一直到如今的現代工藝,紋樣的樣式變了一次又一次,但是不變的是紋樣的深層次含義。
一、傳統紋樣的“現代化”
1.傳統紋樣的新面貌
傳統紋樣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符號,它具有濃烈的隱喻性和象征性,它可以獨立的存在又可以依附于工藝美術品存在。從原始社會到元明清,這些“紋樣”從最初的出現在陶器到畫像磚畫像石又到白瓷青瓷又到年畫,家具,可以說這些傳統的神秘的圖樣,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神奇魅力。現在,這些紋樣藝術又與時下最流行的新媒體藝術裝置藝術聯系起來。這些神秘的紋樣被辛勤的勞動人民用雙手慢慢的刻畫出來,它本身的靈感來自于生活的沉淀,而裝置藝術更是如此,所以傳統紋樣在與當代藝術結合時有了這種統一性,傳統文化在此時與“現代化”完成了無縫連接。 在早期的中國本土裝置藝術中,比如早起的裝置作品《大鐘》、《朝圣》等作品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藝術家們為使自己的作品有某種更深層次的含義,常常用傳統紋樣為他做一層“鍍金”,因為我們偉大的古人們常常使用的就是把某些動物、植物、人物,以某種藝術的手法處理,使工藝美術品更加的神秘,附有多層藝術性。以上提到的兩個作品皆是20世紀90年代左右的作品,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這些作品孕育而生,使得當時的中國藝術界為之一震,千禧年,世紀交替,在這一時間內又出現了像《城市邊緣》這類作品,其實一開始當裝置藝術傳入中國時,當時的藝術家們并接受不了那種帶有幽默、多義性、嘲諷、戲謔的那種藝術形式,可以說《城市邊緣》的誕生讓這些老舊思想一掃而空,這個作品選擇了一個老舊工廠當作場地,在空地上用石塊用樹枝等物體擺出很多象征性符號在工廠的墻面上出現了類似于怪獸的紋樣特征,這不僅讓人想象這就是遠在商朝出現的紋樣,夔紋。千禧年后又出現在了更多的此類作品,這體現出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新生命。
傳統紋樣不同于我國古代的陶器工藝、染織、玉雕此類工藝,可以說某種紋樣的誕生他是自由的,他可以是一種植物也可以是一個動物,也可以是某種宗教的樣式他不依附于任何藝術形式,他是最自由的創作。在當今社會,他與裝置藝術的結合,表現出的是傳統與現代的創新之美。
2.傳統紋樣在裝置藝術中的“優先級”
不管是視頻藝術還是攝影藝術還是環境藝術也好,他么都需要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我們常說的展示空間,影像裝置藝術家比爾維奧拉在中國舉辦展覽時,但是展示區就上百畝,一般來說這個地點的選擇是十分考究的,像比爾維奧拉先生的裝置展覽就選擇了廣東的紅廠,十幾個影像裝置錯綜出現在不同的選取,紅廠在廣東是一片荒廢的工業區方圓十幾里都是空地,空間相對寬敞,對于比爾維奧拉想要表達的某種宗教情緒是相對貼合的。對于傳統紋樣裝置藝術來說,場景的選擇是更加自由化的,比如說在大型的商業區里,傳統紋樣的少數民族圖騰與裝置藝術的結合作品《在一起》,就曾經展覽在四川的商業區中展出,作品是一個大形的球體,球體的表面是我國各個民族的象征性的圖騰紋樣,這樣的一件作品可以展出在這種喧嘩鬧市,體現出現在民族大融合大團結的潮流,但是在之后的展出中他也被放入到很多藝術展覽館,一些相對比較安靜的地方,但是在這種地方,這些圖騰們又讓作品多了更深層次的隱喻性。裝置藝術從創作方面來講,更多的是依賴于現代高科技的產物,而傳統紋樣的創作上,現在也是融入了很多軟件技術。
裝置藝術可以是某個電視、某個石像、某個屏幕中放映的影像,但是要找到一種既簡單又復雜,即明了又深刻的創作方式和形象是非常難得,似乎傳統紋樣的存在像是這樣的一種方式與解決方法,不需要更多的經濟因素,不需要更長的周期性,傳統紋樣與這些新因素結合時總能擦出最好的火花。裝置藝術在形式上的選擇傳統紋樣是絕對的優先級。
二、結論
裝置藝術是一門年輕的,正在不斷汲取營養的藝術形式,在這種新型的藝術形式中,添加傳統文化的因子,許多的藝術家創作出了令人驚訝的作品,如何讓傳統紋樣更加的因地制宜,符合時代的精神,是新一代的藝術家們需要不斷學習,努力突破現狀的首要任務。
藝術家們需要找到一種渾然天成的創作方式,在未來的裝置藝術發展中,必然是打破陳舊的模式,創作出更多元,更未來,更自由的藝術作品,而傳統紋樣的應用,必然會讓裝置藝術更加完整。
參考文獻:
[1]趙亞楠.對新媒體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和諧互動分析[J].傳媒論壇,2018,1(24):8+11.
[2]辛鳳,張毅蕾.淺析新媒體藝術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刊,2017(28):44-46.
[3]張劍.創意產業語境下新媒體藝術創作與受眾研究[J].湖南包裝,2016,31(04):68-70.
[4]龔靜子.論新媒體藝術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意義[J].藝術科技,2014, 27(10):65.
[5]馬凌燕.新媒體藝術促進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3(05):97-99+128.
[6]張微.文化社會學視野下的新媒體藝術論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