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楠
摘要:后現代文化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對當代藝術產生深遠影響,當代藝術必須應和著當代整體文化的一種發展趨勢。本文從當代藝術的敘述以共時性和跨學科的維度展開,對當代音樂領域、服裝展演領域和京劇領域三個方面結合經典案例分析闡述了后現代文化對當代藝術的影響及應用,研究認為后現代文化與當代藝術息息相關,共同服務于當代整體文化。以期為當代藝術的發展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論研究參考。
關鍵詞:后現代文化;當代藝術; 影響;應用
一、后現代文化的內涵
后現代主義是20 世紀50 年代以來在西方社會崛起并逐漸蔓延的一種文化思潮,勞倫斯·卡胡恩總結辨析出它主要以無深度、反理性、無中心、反文化的傾向,在哲學、美學、社會學等領域中掀起了一次“文化革命”。總體來說,后現代主義與傳統和現代主義最大的差異在于“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不同,不管我們喜歡還是不喜歡后現代,我們都毫無選擇的生活在了后現代的文化狀況之中。
韋爾施發現,當今審美化的流行不僅僅波及日常生活這一淺淺的層面,而且它同樣滲透到更深的層面。如果說視覺文化是花俏的物質的審美化,那么聽覺文化就是不動聲色的非物質層面的精神審美化。美學將不再僅僅屬于上層建筑,而是更生活化的、更基礎化的。它的對象不僅僅是“美的精神”,偷梁換柱的“經濟策略”,它更是對現實對生活的一種新的認知。這種審美認知更多的指虛擬性和可變性,不難發現,虛擬性和可變性是后現代文化的特征所在。
二、后現代文化對音樂領域的影響及應用
后現代主義對音樂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反人工控制的“解構主義音樂”、隨機拼貼的“多元主義音樂”、集體狂歡的“廣場音樂”以及后工業時代的“媒體音樂”等。最具代表性的是約翰·凱奇的《4 分33 秒》此作品具備了偶然性、隨機性、解構性、不確定性和多元性的后現代美學的特征。
約翰·凱奇的創作觀念深受東方神秘哲學的影響。他堅持“讓思想變得冷靜和安寧”;在禪宗佛學和《易經》的影響下,凱奇開始關注聲音本身,為聲音自身發生,采用“空的節奏結構”,堅持以“生活本來的面目”為原則進行創作,催生了他的偶然音樂創作觀念。《4 分33 秒》是凱奇受東方神秘哲學和宗教直接影響下創作的,此作品通常被看為是極端“偶然”之作,或為“不確定”表演的最佳例證。作品總的時長為四分三十三秒,分為三個“Tacet”段落,在表演的過程中都是以翻蓋鋼琴蓋來劃分直到最后約翰·凱奇起身謝幕“偶然”因素在《4 分33 秒》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打破了常規形式的表演,更加貼近生活化。
它打破了現代主義音樂原有的理性邏輯結構,使作品走向“行為化”的過程。整個作品完全沒有展示任何的“音樂”,而只是在規定的三個時間段讓觀眾“參與性”地去聆聽。
三、后現代文化對服裝展演領域產生的影響及應用
后現代文化對服裝展演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對傳統理性視覺藝術的推崇到對后現代感性視覺文化的張揚,是西方文化史上發生的一次重要轉向,有著重要的美學價值與歷史意義。服裝的展示從開始的櫥窗展示但現代的服裝動態展演無不體現著后現代文化對服裝展示的重要影響。
服裝動態展是具有可動性、生活性、傳遞型、隨意性的特點。動態展示將服裝穿在真人模特身上,在行走的過程當中向觀眾來清晰準確地展示服裝的美感面料、款式、色彩搭配等特點,真正體現出服裝的實用性、功能性,服裝本身就是個綜合體,他是設計與工藝的結合體,當模特穿著設計師設計的服裝走臺時,模特的表情、動作、轉身的神態都會傳遞給觀眾,將穿著設計師設計的衣服時內心感受傳遞給觀眾,滿足觀眾的精神需求,促進消費欲望。
維多利亞的秘密內衣秀每年都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視覺盛宴,除了天使超模們的美和大長腿外舞臺藝術也是不可小覷的噱頭之一,還有每一場秀都會請當紅的歌星、樂隊來現場演唱,并與模特互動氣氛一下飆升。以近兩年的維密大秀為例,2018年維多利亞的秘密內衣秀在紐約舉行粉色的燈光,天花板上全是不規則的鏡面,通過燈光數字編程,利用物理折射原理,使現場立馬立體起來,讓人感覺像被塞在一個鉆石里。2017年在中國的上海舉行閃爍著東方明珠塔的舞臺,整體粉藍色的燈光設計凸顯了當年的中國風。
現階段傳統的舞臺布景、道具,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從而新興的數字媒體技術彌補了這一缺陷,VR將實體道具變為虛擬影像,將平面效果轉變為立體場景,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的,投入其中。數字媒體技術是實現舞臺上的服、化、道外加數控燈光音響LED大屏幕展示的整體結合,實現舞臺美術的整體性,設計師根據舞臺需要提前想到某一個場景的效果,以強烈的真實性直接反映在LED大屏幕上,極大的降低了成本、節約了時間。
四、后現代主義對京劇領域產生的影響及應用
簡文彬導演的《快雪時晴》,這部劇亦展示出將中國傳統戲曲、西方交響樂、話劇與現代舞臺科技柔和成為“現代歌劇”的嘗試。是視覺文化與聽覺文化相結合的藝術盛宴。京劇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部分是新媒體藝術家們進行藝術創作的寶貴財富。《快雪時晴》是京劇現代化的表演形式,京劇視覺文化的體現,也是我們認知京劇、研究傳承與發展京劇的重要視覺資源。從京劇的發展歷史來看,京劇服裝也是在不斷的改良和發展之中。從視覺和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們在認知京劇的視覺文化的過程當中,總是不夠準確,甚至出現錯覺。后現代主義從觀眾的親身體驗出發,引導式與陷阱式的交互設計創意方法和思路,結合增強現實技術與三維運動人體追蹤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觀眾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力求達到傳統京劇視覺文化的認知和大眾傳播的目的。
結語:
雖然韋爾施最終是強調聽覺和視覺文化的兩者協調,而不是一味地推崇兩極中的哪一端,但是很顯然這里韋爾施對后現代文化的看法與詹姆遜謂后現代主義文化是從現代主義的語詞中心,走向今天的視覺中心大相徑庭。其實后現代文化與當代藝術息息相關,從而共同服務于當代整體文化。
參考文獻
[1] 陸揚 王毅.文化研究導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
[2] 王岳川等.后現代主義文化與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3] F. 杰姆遜.后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