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及各大部委在特殊時期,為民族企業啟用了“關懷政策”
疫情當前,如何力挺企業共度時艱?日前,中央部委快速出臺優惠政策,“及時雨”來了。
2 月1 日,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共涵蓋五部分,30 余項措施。
其中,排在首位的便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
此外,該《通知》明確,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人民銀行繼續強化預期引導,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動性,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此前,財政部會同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公告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進口物資免稅政策,明確自2020 年1 月1 日至3 月31 日,實行更優惠的進口稅收政策。
財政部還出臺多項新舉措,支持金融更好服務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例如,對2020 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貸款,在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提供優惠利率信貸的基礎上,中央財政按人民銀行再貸款利率的50%給予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1 年,貼息資金從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
基于央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通知”,各地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
2 月3 日下午,北京市政府出臺19項重磅措施,拿出“真金白銀”解企業“燃眉之急”。
“比如,在援企穩崗方面,除了國家層面提出的失業保險費返還政策,還創新提出給予中小微企業社會保險費返還的補貼政策。據測算,僅這一項政策就將返還社會保險費30 億元,惠及本市職工120 萬人。”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談緒祥表示。
目前,各項幫助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政策已在北京市各區扎實落地。2 月7日,北京市海淀區“基于區塊鏈的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正式上線,旨在為中小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強化中小企業健康平穩發展的資本支撐。
2 月3 日,上海市人社局會同市醫保局、市財政局等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出臺上海企業減負的相關政策。

其中,包括全力支持企業抗擊疫情、切實為各類企業減輕負擔、加大金融助企紓困力度、著力做好援企穩崗工作、有序促進企業復工復產、優化為企服務營商環境等6 個方面、28 條措施。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馬春雷表示,措施分為6 個方面,比如,針對直接參與疫情防控一線的重點企業和重要防疫物資,從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專項金融支持、保險、支持擴產增能、物資進口、防疫產品科技研發等方面,實施一批階段性的特殊支持政策。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生產經營困難的行業和中小企業,從租金減免、延期納稅、稅收優惠等方面,著力為企業減輕負擔。
“初步測算,‘減免緩退’各項政策預計可為企業減負超300 億元。”馬春雷表示。
2 月10 日起,廣東省內其他企業也陸續復工。連日來,廣州、佛山、茂名、珠海等地市發布了多項惠企、暖企政策,多管齊下為企業減負助力。
租用區屬國企經營用房企業,免收1 個月房租、減半征收2 個月房租……2月5 日,廣州市黃埔區出臺“暖企8 條”,符合條件的企業最高可獲1000 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截至目前,深圳市匯聚創新園運營有限公司、東莞中科云智孵化器等多家省內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也紛紛出臺租金減免辦法,為入駐企業和創業團隊減輕負擔。
廣東銀保監局指導轄內銀行、銀行保險機構立足中小企業實際需求,為其提供專項額度支持,并下沉服務重心,開辟綠色通道,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切實緩解相關中小企業資金壓力。
“廣東將進一步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包括減輕社會保險負擔、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發放援企穩崗補貼。”廣東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對不裁員、少減員的企業實施穩崗返還失業保險費,按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總額的50%予以返還。鼓勵受疫情影響企業與職工協商采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據介紹,接下來廣東還將統籌組織300 場以上網絡招聘。
“政策密度和力度史無前例!對企業來說,這既是‘及時雨’,也是‘定心丸’。”不少企業表示,接下來要全力以赴做好生產經營,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馮文猛表示,國家與地方的這些措施,就是為了減輕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影響,使企業復產后有自我恢復的緩沖期,最終目的則是為了穩企業、穩就業。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指出,這些政策在減輕企業負擔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既是前期為企業減負政策的延續,又是應對疫情沖擊的有力武器,可謂抓住了穩企業、穩就業的“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