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實習記者 裴曉靜
與TCL合約到期,我們還能再見到黑莓手機嗎?
2 月4 日,BlackBerry Mobile(黑莓移動)在其官方Twitter 上宣布,TCL與該公司的合約將會在今年結束,8 月31 日開始,TCL 通信將不再銷售黑莓手機。這一消息意味著黑莓手機或將退出歷史舞臺。
2016 年,黑莓正式宣告停止研發、生產智能手機。該年底,黑莓手機與TCL 通信達成品牌授權與技術支持協議,TCL 獲得黑莓的技術專利,獲準生產銷售黑莓品牌手機,自此黑莓與TCL 牽手成功。
官宣牽手后,TCL 先后推出了黑莓KeyOne、Key2 等多款機型,但是都沒能為TCL 帶來輝煌。KeyOne 集觸摸屏和全鍵盤于一身,既保留了黑莓手機的傳統,又加入了新元素。而這一引以為傲的觸摸屏加實體鍵盤的混搭設計,也為用戶們帶來了操作上的問題,人們需要在觸摸屏與按鍵之間不斷切換自己的習慣。除此之外,在一定壓力下,黑莓KeyOne 的屏幕玻璃很容易與機身分離。Key2 繼承了KeyOne全鍵盤和觸摸屏相混合的核心設計,并在此基礎上優化了細節。然而3999 元的價格無論是國內用戶還是國外用戶都難以接受,TCL 在海外推廣這款手機時不得不進一步壓低價格。
從2016 年到2020 年,黑莓移動與TCL 的合約很快到期。黑莓移動表示:“我們很遺憾地告訴大家,從2020 年8月31 日起,TCL 通信將不再銷售黑莓品牌的移動設備。屆時,TCL 通信將無權設計、制造或銷售任何新的黑莓移動設備。”TCL 公司回應道,他們將繼續為現有的黑莓移動設備提供技術支持,包括客戶服務和保修服務,這些后續服務將會持續到2022 年8 月31 日。至此兩家公司正式分手。
作為智能手機市場上的先驅,黑莓手機以安全的郵件服務著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也曾是黑莓的忠實用戶。
美國“9·11”事件后,黑莓手機一時間名聲大噪。當時華盛頓與紐約的通信系統幾近崩潰,黑莓不占用帶寬的Push Mail 電郵服務成為了當時唯一能夠使用的通訊系統。官員依靠黑莓發布指令,救護人員用黑莓開展營救行動,黑莓手機在事故的救援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2006 年,黑莓手機吸取了大量的商業用戶,7100 魅力系列取得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2007 年,擁有超過1000 萬用戶的黑莓手機發布8800 系列及入門級的Curve 系列,雖然當時蘋果已經發布了iphone,但是黑莓手機依舊是消費者的首要選擇。2008 年,BlackBerry Bold推出,黑莓的市值達到了頂峰。2009 年,黑莓手機的市場占有份額一度達到20%。
但是,從2010 年起,黑莓手機的銷售每況愈下,公司不得不在2013 年9 月宣布與一個由費爾法克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牽頭的財團達成收購協議并簽署意向書。
收購也沒有改變黑莓的處境。2015年一季度,黑莓所占市場份額跌至0.4%,同年四季度,黑莓所占市場比例跌至0.2%。之后的數據依然一跌再跌,最終宣布停止生產與銷售,授權品牌給TCL。數據顯示,TCL 持有的黑莓手機與阿爾卡特兩大品牌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僅占1%,顯然,與TCL 的合作并沒有將黑莓手機“搶救過來”。回溯黑莓手機的生涯,不難看出從輝煌到黯淡的痕跡。
賣掉手機授權的黑莓早已不再是一家智能手機公司,而是專心于開發企業軟件和服務。
2010 年,黑莓收購了QNX 這家聚焦網聯汽車安全的軟件公司,目前QNX系統已經占據聯網汽車嵌入式操作系統市場的半壁江山。2018 年,黑莓公司斥資14 億美元收購加州網絡安全公司Cylance,繼續押注增長迅速的自動駕駛汽車和人工智能領域。
2020 年1 月,黑莓宣布與亞馬遜旗下云計算平臺AWS 合作推出新的互聯汽車平臺,并且將黑莓的QNX 操作系統和AWS 的物聯網(IoT)服務相結合。
截 至2019 年11 月30 日,黑 莓2020 財年三季度財務業績報告顯示,公司非GAAP 總收入達2.8 億美元,同比增長23%。其中,非GAAP 軟件和服務總收入達2.75 億美元,同比增長26%;GAAP 軟件和服務總收入達2.62 億美元,同比增長21%。

人們常說:“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必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黑莓錯失手機市場后抓住了軟件開發服務這一商機,解決了自身的生存難題。
公開資料顯示,黑莓手機之所以稱為“黑莓”,是因為黑莓手機獨有的物理鍵盤看起來像草莓表面的一粒粒種子。“成也安全,敗也安全”,這是網友在黑莓移動宣布與TCL 合約到期時做出的評價。
資深通信專家劉啟誠表示,“黑莓在與TCL 合作的時候,還在打自己的安全郵件功能,這就已經脫離了市場。”
回顧手機市場的變化,波導、夏新等品牌沒能熬到智能時代的來臨就消失了;一些倒閉的品牌手機雖然還有銷售,但是沒有廠家保修,接近“三無”產品;中小品牌的市場逐漸被華為、小米、OPPO、vivo 蠶食。當智能手機都在外觀、硬件配置、處理器、拍照等功能上持續發力時,黑莓還延續當年的思路,出發點已經出現了問題,這幾年的翻盤無疑是失敗的。
黑莓的落敗也折射著諾基亞的影子。“嗅覺敏銳”的諾基亞在通信技術從模擬向數字轉變的過程中,及時抓住了機遇,確立了自己的領導地位。然而十年后,這個昔日的手機巨頭便黯然失色,賣身于微軟。黑莓和諾基亞這兩個品牌都消亡于對市場的反應遲鈍上。
有分析認為,黑莓手機或將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但是鑒于黑莓手機在一些特定市場仍有授權合作伙伴,可能還會有些東西呈現在我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