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德春,徐 麟,吳 鵬,劉文琴,陳 華,公 敏,喻理德*
(1.贛州中醫院,341000,江西,贛州;2. 江西中醫藥大學藥學院,330004,南昌;3.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330006,南昌)
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為衛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部,其別名為黃藤、黃藤木等,廣泛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流域以及絕大部分的西南地區(包括但不限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等省份)。作為一種較為傳統植物中藥,雷公藤具有味苦、大寒、大毒等特性,其藥理作用包括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等。近幾十年來,不同領域的國內外科研人員對雷公藤的藥理作用做了大量且較為細致的臨床研究,以求能使其針對部分疾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根據原有的重復藥理實驗和反復的臨床研究得出結論,其不僅具有抗炎抗菌、抗腫瘤的藥理學作用,還包括抑制免疫、抵抗生育等多種生理作用。雷公藤廣泛地用于類風濕關節炎、腎小球腎炎、紅斑狼瘡等疾病患者的治療中的顯著的藥理作用,研究者已經進行了較為詳述的綜述[1]。本文主要就雷公藤對慢性腎炎及其相關腎臟疾病基本的研究成果進行較為全面的綜述,希望對往后的雷公藤研究具有推動作用。
雷公藤作為傳統中草藥,其根莖葉3個部分均可作為藥材來使用,因3個部分的藥理活性基本相同,因此不再過多地進行細致的比較。就目前臨床上的用藥而言,其主要的藥用為雷公藤的根部。迄今為止,經過國內外科研人員不斷地努力研究已經從雷公藤的根部中提取分離得到近200多種單體化合物。其主要活性成分存在于二萜類、三萜類和生物堿類的化學結構中,但雷公藤內的一種化學結構往往具有多方面藥理活性,甚至多種化學結構亦可以具有相近的藥理活性,但藥效具有相對差別。由于雷公藤存在較強的毒性,所以其中某些化學結構也會對人體存在不良反應。
根據大量的文獻研究,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炎作用的雷公藤單體成分有雷公藤內酯甲、雷公藤甲素、雷公藤新堿、雷公藤春堿、雷藤素、雷公藤對醌B等[2](如表1)。以下將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化學結構進行相對細致的描述。
2011年,馬哲[3]等對雷公藤中主要的成分雷公藤內酯甲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進行整理。首先,他經過大量對雷公藤內酯甲的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中發現其對HL-60細胞的腺苷脫氨酶(ADA)的活性有極強的抑制作用,進而達到抑制人體免疫系統的目的。此外,雷公藤內酯甲在抗腫瘤細胞方面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其作用機制可能為通過抑制ADA活性引起底物腺苷積聚而誘導細胞凋亡。
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4]是雷公藤含有的多種具有生物學活性的單體化合物中含量較多且藥理學活性較為明顯的單體化合物結構之一。經研究發現:1)雷公藤甲素對人體外周淋巴細胞、細胞因子、人體外周單核細胞和紅細胞等免疫系統的抑制作用較為明顯;2)雷公藤甲素在對人體內的抗炎癥因子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從而達到抗炎的目的,在臨床治療中特別是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時具有較為明顯的治療作用;3)雷公藤甲素可以通過針對雄性生殖系統的抑制作用來表現其對生物的抗生育活性,它可以通過阻礙雄性動物精子的獲得和其它相對活動方式來抑制精液液化和卵子受精,這些方式包括精子活動減少、增加精子畸形的概率等;4)雷公藤甲素對人體內較為常見的癌癥細胞(包括肝癌細胞、胸癌細胞等)的生長有較為明顯的抑制及治療作用,與對照組小鼠相比較時發現通過雷公藤甲素給藥的白血病小鼠的存活時間有所延長。
2019年,張偉[5]針對雷公藤新堿對小鼠樹突狀細胞的分化、成熟影響過程以及其分泌細胞因子的影響方式進行較為細致的科學研究。根據多次重復實驗,與研究組對比發現,雷公藤新堿能有效抑制后樹突狀細胞表面分子的表達水平,使其表達水平明顯降低。通過不斷加強其抗原吞噬能力,使得培養中上清液內含有的細胞因子分泌含量逐步下降。根據上述實驗可以得出較為準確的結論,雷公藤新堿可以通過有效抑制經由LPS誘導的樹突狀細胞成熟與分化的過程所發揮生物學作用機制來增強樹突狀細胞的抗原吞噬能力,并且還能同時較大程度地抑制其細胞因子的分泌含量。人們據此推測雷公藤新堿可以有效緩解樹突狀細胞所介導的對人體所產生的炎癥反應,對人體內的部分炎癥反應具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2010年,陳銘祥[6]等經過整理大量資料研究發現,雷公藤紅素能從多方面同時作用。血管內皮細胞形成小管樣結構是新生血管的必然過程,雷公藤紅素在血液中達到一定濃度時即可對小管的形成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呈現較為明顯的劑量依賴性;但當濃度達到較高含量時便可抑制小管遷移。盡管當期對于雷公藤紅素抑制人體內血管生成的作用機制還不太明確,根據現有的實驗數據和資料分析其可能的途徑是抑制前列腺素等炎癥因子的合成和釋放。
慢性腎小球腎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是指由于多種不同或部分相同發病原因所引起的、由多種不同和部分相同疾病病理類型所組成的、僅原發于人體腎臟內腎小球部位的一組較為嚴重的慢性疾病[7],又稱為慢性腎炎。該組疾病具有病程長,發展進展緩慢等特點。患者在進行尿常規檢查時會呈現較為異常檢測數據,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和血尿的疾病癥狀,并且相對絕大多數的患者同時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高血壓以及腎功能損害等較為復雜且嚴重的并發癥。在疾病惡化發展的后期會出現嚴重貧血、視網膜病變、固縮腎,嚴重的甚至發展成尿毒癥。本病按照不同病理特征可以分為膜增殖性腎炎、局灶節段硬化性腎炎、增生硬化性腎小球腎炎、膜性腎炎等多種相對不同的病理類型。在病理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呼吸道感染等多重原因的相互作用最終可誘發類似急性腎炎癥狀。根據國內現有的多次疾病癥狀調查和疾病分布調查結果顯示,慢性腎炎是居于所有可能引起人體內終末期腎衰的各種病因中調查選項的首位,其相對比例高達64.1%。
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病例產生原因可根據不同病因、不同病程和不同類型進行較為系統的分類。較為常見的表現為患者的腎臟呈現彌漫性或局灶節段系膜增值、局灶硬化等局部病變。一般臨床治療時可將慢性腎炎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系膜增生性腎炎;2)膜增殖性腎炎;3)局灶增殖性腎炎;4)膜性腎炎;5)局灶或節段性腎小球硬化5種類型[8]。
慢性腎炎的鑒別診斷主要通過以下幾種:1)原發性高血壓并伴有繼發腎損傷;2)慢性腎盂腎炎;3)繼發于全身疾病的腎損傷等相鑒別。
一般來說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療效評定標準分為大致完全緩解、基本緩解、有效和無效4種情況。完全緩解是指患者經過疾病治療后,其疾病癥狀及其人體內的陽性體征基本完全消失;人體內尿蛋白的含量指標數據持續轉陰且含量始終小于0.2—24 h;人體腎臟的功能得到較為完全的恢復或者保持相對正常水平持續3個月以上。基本緩解是指患者經過疾病治療后,人體內的疾病癥狀及其具有的陽性體征基本消失;人體內尿蛋白及尿紅細胞等含量指標數據相較于患者疾病治療之前減少將近50%;人體腎臟功能得到基本恢復或者保持較為正常的生理水平,或者人體血漿內血清肌酐無明顯變化或升高幅度小于50%左右,并且一直持續3個月以上。有效是指患者經過疾病治療后,人體內所需治療的疾病癥狀及體內的陽性體征明顯好轉;尿蛋白或尿紅細胞等含量指標數據較治療前具有明顯好轉;人體腎臟的功能持續3個月以上具有逐漸改善的趨勢,人體內血漿中血清肌酐較基礎數值升高小于100%左右。無效是指患者經過疾病治療后,其臨床癥狀表現與其實驗室所檢測的數據均沒有改善的情況。
2019年,封慧[9]等根據竇國祥教授將其多年的臨床腎炎治療經驗總結匯總,提出其認為較為合理的治療方法。竇國祥教授認為慢性腎炎蛋白尿發生的基本病因主要是由于患者人體內脾氣下陷、腎精不固所導致,因此治療該類疾病應該從脾腎的治療開始著手。在臨床上治療腎炎類疾病應該根據不同患者、不同疾病的不同時期以及患者體內的陰陽變化,通過升陽益氣、溫補脾腎、固攝利水等中醫方法進行治療。在臨床用藥治療的時候應該時刻注意把握攻逐有度,不可過伐的用藥基本準則。臨床上采用治療措施時,在主要治療慢性腎炎的同時還應根據不同患者所具有的不同并發癥狀(包括水腫、高血壓、貧血、尿隱血等)進行統籌兼顧、因人而治的針對性細致治療。
同年,張瑋[10]等根據2015 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12家醫療機構(以上海市楊浦區中醫醫院為主)近428例門診及住院患者記錄,總結出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患者臨床實踐上較為可行的用藥經驗和治療方法。他總結出慢性腎炎從本證來說脾腎氣虛較多,從標證來觀察血瘀濕濁則較為明顯。認為治療該疾病的選方用藥的原則應該符合補虛瀉實為主。同時,臨床上則需重視風邪這一致病因素,通過疏風以散邪,祛風以除濕,搜風以通絡,配合諸藥配伍,才會能得到最大的治療作用。
慢性腎炎的治療主要有2種方法,一是用雷公藤多苷治療慢性腎炎,另一種方法是雷公藤聯合用藥治療慢性腎炎。
2002年,朱漢威[11]等經過長時間的用藥實驗進程,比較對照組實驗數據,根據大量腎小球腎炎患者在用雷公藤多苷的治療期間的臨床數據進行比較分析。雖然會出現白血病減少、月經紊亂、肝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但在停藥后大多能自我恢復。結果顯示使用雷公藤多苷的患者70%以上得到明顯治療效果,因此可以充分證明長期連續使用雷公藤多苷來治療多種腎小球腎炎,具有較為可靠的治療效果,并且存在副作用相對少,復發率相對低等優勢特點。
2003年,李學旺[12]針對現有的研究臨床試驗得出自己的用藥體會。雷公藤對多種腎臟炎癥疾病病(包括慢性腎小球腎炎、NS 、HSPN 和LN 等)均有一定的療效,可通過顯著地減輕尿蛋白的排出來達到治療的目的。他認為雷公藤治療慢性腎臟疾病的適應證主要包括:1)24 h內尿蛋白含量測定小于3 g的非腎病綜合征的原發或繼發性腎小球腎炎;2)當其與人體激素或者人體免疫抑制劑聯合使用時,還可作為NS 的輔助用藥;3)與CsA 聯合使用治療難治性NS及LN等。
2010年,朱亞瑾[13]對某院收治的63例腎小球腎炎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聯合給藥2個實驗組,通過給予聯合給藥組連續3個月服用雷公藤多甙片的治療方法,觀察比較并記錄各種臨床療效和尿常規等指標。實驗數據匯總比較發現,雷公藤多甙片治療腎小球腎炎能夠相對有效降低患者的尿蛋白含量,還可以較為顯著地改善血漿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等臨床數值,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由此足以證實雷公藤多甙片對腎小球腎炎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2011年,龐潔[14]等通過較為先進的Meta分析技術來針對性分析雷公藤對腎炎蛋白尿的治療作用。Meta分析技術是指對具有相同研究目的的多個醫學研究進行綜合分析的一系列研究過程。他選擇407例患者隨機分組并采用該分析方法來整理匯總研究結果,得出較為科學的研究結果。結果顯示雷公藤對腎炎蛋白尿具有較為顯著的治療和控制作用,但由于雷公藤對不同腎臟病理因素的療效具有不同的差異,所以針對不同腎臟炎癥的最佳劑量與療程和其對人體器官的藥物不良反應還不太明朗。
2020年,徐梅秀[15]以某院從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時間段內收治的64例慢性腎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2組進行中藥辯證聯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療。其實驗結果顯示,在慢性腎炎患者中給予中醫辨證聯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療的分組比較中其治療效果尤為顯著。并且數據對比可以發現中醫辨證聯合雷公藤多苷片能顯著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同時能有效緩解患者尿蛋白與紅細胞相對較多的情況。此外還能降低生殖毒性,這在臨床治療上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2020年,陳菁[16]等隨機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內某院收治的慢性腎炎患者資料80 例進行分組實驗分析。對照雙嘧達莫和厄貝沙坦對慢性腎炎的實驗結果,與雷公藤多苷片的治療效果進行較為細致的數據參數比較。結果顯示使用雷公藤多苷片為主要治療手段的研究組臨床治療,該聯合治療手段的總治療有效率高達90%左右,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0%。可以得出相對科學的結論,雷公藤多苷片對于治療各種類型的慢性腎炎具有較為可靠的臨床效果。
2004年,張睿[17]等經過多次重復實驗來研究雷公藤多苷對治療過敏性紫癱性腎炎的臨床療效,其通過對照試驗來比較雷公藤多苷的治療效果。雷公藤多苷能通過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抑制炎癥及炎癥遞質釋放等方式來達到較為可靠的抗炎作用。
2019年,王景[18]通過使用纈沙坦及雷公藤總苷片聯合用藥來對具有慢性腎小球腎炎合并高血壓的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其作用效果與單獨用藥相比有較為顯著的提升。合并高血壓的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相較于一般患者來說治療條件更為苛刻,因為該類患者的腎臟功能更容易出現惡化。根據重復實驗和各項治療水平數據的匯總,足以充分證實雷公藤總苷具有相對良好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抗炎的治療效果,能夠顯著降低患者蛋白尿的臨床數值水平。由于該較為可靠的治療作用,現已較為廣泛地應用于各種類型的慢性腎炎的治療中。纈沙坦對體內血壓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相較于其他藥物具有更好的針對性。當聯合使用雷公藤總苷片能明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效果顯著,可在有效改善患者血壓狀況的同時促進腎臟功能的治療和恢復。
2019年,霍綺雯[19]等通過自擬配制得到的益腎健脾湯配合雷公藤多苷的聯合用藥方式來進行針對性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的臨床治療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配合用藥的治療患者的腎功能指標SCr、BUN 以及24 h UP水平降低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其免疫指標、細胞因子VEGF、CysC、IL-2的改善程度也明顯優于對照組。因此得出相對較為科學的結論,霍綺雯[19]等所采用的自擬益腎健脾湯配合雷公藤多苷片的聯合用藥方法在針對性治療脾腎氣虛型慢性腎小球腎炎時,可以明顯較大幅度地提高臨床治療的療效,從而顯著改善患者的腎功能,且對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細胞因子水平具有極好的改善作用。
在人們日益關注自身生命安全的今天,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和產品為民眾謀福利是廣大科研人員共同的期待和愿望。隨著雷公藤對慢性腎炎的治療作用被逐步發掘,其在臨床治療實驗中也表現出不俗的結果。但作為具有毒性的中草藥,如何抑制雷公藤中毒性成分對人體的影響將成為往后科研人員們研究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