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騰
(吉林外國語大學教育學院,吉林長春,130117)
在幼兒園教育中,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幼兒可以在角色游戲里體驗社會中的角色,學習一些人際交往技能。在角色游戲的開展中,幼兒可以學習積極的交往方式,可以與同伴產生良好的互動行為,培養其自信心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兒園中,尤其是角色游戲的扮演中,教師應該更加重視游戲帶來的影響,尋找培養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
角色游戲是一種象征性游戲活動,它是以幼兒的表征思維為基礎的。幼兒在角色游戲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包括社會認知、內心快樂或者憂傷。角色游戲中幼兒選擇的游戲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角色。[1]角色游戲是幼兒的創造性的一種表現,角色的內容帶有社會性的特點。[2]因此,角色游戲是指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模仿他人的角色行為進行角色扮演的一種行為,比如“在娃娃家”“超市”等角色游戲。
Howes認為,幼兒同伴交往能力是反映幼兒與同伴成功交往的社會能力,同伴交往能力越高的幼兒在同伴中的受歡迎程度和影響力越高,也能更好地融入集體,與其他幼兒產生良好互動。[3]但菲、王瓊從交往對象的角度表明:幼兒同伴交往能力是“同伴之間在游戲、學習、生活之中構建同伴關系的能力”。[4]因此,幼兒同伴交往能力可以指幼兒與同伴交往時幼兒在交往過程中感受、適應、協調和處理等方面的能力。
中班幼兒的思維敏捷,想法比較奇特,還可能會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但這個階段也是幼兒自我意識發展最快的階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發揮想象力,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在角色游戲中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會改變。[5]然而,在現代社會中,獨生子女較多,一些家長對孩子比較寵愛,較容易讓幼兒形成自私的性格,不太考慮別人的感受。但幼兒在角色扮演中,需要體驗不同的人物帶來的情感體驗,并在角色互換的過程中與他人進行交流,互相協調。比如,在“超市”的游戲中,扮演店長和銷售員這兩個不同的角色時,“店長”需要對“銷售員”進行培訓,而“銷售員”需要認真學習等。這個角色游戲能夠讓幼兒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從而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
中班幼兒在開展角色游戲時,同伴之間常常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沖突,尤其是在角色游戲開始時,幼兒都會想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幼兒進行協商,進行合作與交流,共同把這個游戲開展起來。而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在模仿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時,會根據記憶模仿成人的交往方式,從而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學會互相合作。在游戲結束后,幼兒會產生積極的情緒,潛移默化地提高幼兒的合作行為的發展。[6]比如,在醫院的角色游戲中,幼兒分別扮演醫生、護士和病人,幼兒需要在這些角色中產生互動行為,需要通過合作來推動角色游戲的進行,而這個合作的過程是培養幼兒同伴交往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此可知,角色游戲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合作行為。
游戲的本質就是讓人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自在地進行游戲。而角色游戲的最大特點就是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情感,幼兒在角色扮演中可以親身體會到這種豐富的情感。[7]對于中班幼兒來說,他們正處于想象力豐富、愛模仿的階段,喜歡在角色游戲的場景中產生交往,而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情感體驗是他們渴望的一種教育方式。比如,在白雪公主這個童話故事角色扮演中,幼兒能夠對“善良的白雪公主”和“惡毒的皇后”有基本的了解,能夠通過角色理解、體驗童話故事中的真善美。角色游戲也有助于發展幼兒的積極情緒,讓幼兒減少恐懼感。比如,有些幼兒很害怕生病時吃藥、打針,但如果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了解醫生救死扶傷的高尚品格,可能會對醫生這個角色產生喜愛,甚至會對醫院的各種器材充滿好奇。因此,角色游戲能夠幫助幼兒發展情感,緩解幼兒的消極情緒,同時也能提高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
角色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與同伴交往,角色游戲的扮演對幼兒來說是其社會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可以進行自我經驗的總結,對每一次角色游戲扮演中產生的小問題進行反思,從而提高自己的同伴交往能力。社會作為一個整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也必須遵循社會的規則,根據社會的規范行事。比如,在角色游戲中體現出的“醫生”的救死扶傷等美好品格,可以讓幼兒對社會規范有一定的遵守意識,也可以讓幼兒進一步規范社會角色意識。因此,角色游戲可以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也可以提高自己擔任角色的意識。
環境是角色游戲中的重要部分。那么,怎樣的環境才能引起幼兒交往的興趣呢?角色游戲環境的創設需要教師創設心理環境和物質環境兩方面。一方面創設和諧的心理環境,需要教師真正做到以幼兒為主體,告訴幼兒教師與其是平等的關系,沒有地位上的高低之分,并且教師需要把游戲權還給幼兒,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讓幼兒在民主、溫馨的氛圍中充分表達自己角色游戲中的特點,激發幼兒交往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時,需要在角色游戲區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游戲材料。同時,游戲材料的選擇投放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要根據幼兒的角色意識發展投放材料,真正從心理環境和物質環境兩方面為幼兒提供交往的機會,進而提高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
提升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離不開合理分配角色。在角色游戲中,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扮演的幼兒在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程度上是不同的。扮演主要角色的幼兒與同伴交流互動的機會多,幼兒解決交往問題的能力也會提升;而扮演次要角色的幼兒與同伴交流互動的機會比較少,與同伴交往的行為也比較單一,幼兒提升交往能力的速度就會比較慢。[8]因此,應該讓幼兒輪流扮演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盡量讓每個幼兒都在扮演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中體驗游戲帶來的交往機會。比如,在超市的角色游戲中,有兩名幼兒都想當收銀員,其中一名幼兒已經當過好多次收銀員了,而另一名幼兒一次也沒有當過,但教師覺得當過很多次收銀員的幼兒比較有經驗,就把這個角色給其扮演。教師的這種分配方式是不合理的,教師應該考慮角色分配的公平性。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幼兒體驗多種角色,鼓勵幼兒嘗試更多的角色扮演,體驗不同的角色帶來的同伴交往活動,讓幼兒的交往范圍不斷擴大。另外,教師在分配角色時,應當以尊重幼兒的自由選擇為前提,鼓勵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為輔助,從而幫助幼兒適應不同的角色。
游戲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可能會出現各種突發狀況,引發各種問題,這時教師的適時指導就顯得格外重要。教師需要幫助幼兒解決問題,同時要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在角色中的地位,盡量讓幼兒自主進行角色游戲。若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不太積極或者故意搗亂, 教師就要適時介入。[9]首先,教師要在觀察幼兒角色游戲進行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時機介入。教師要在角色游戲的過程中,盡量做到觀察每名幼兒游戲時的反應,從而觀察幼兒的行為,進一步分析幼兒在游戲中表現出的同伴交往能力。如果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情緒不積極現象,或者與其他幼兒發生沖突的行為時,那么教師就需要介入進行指導。其次,教師要注意角色游戲指導的方法。幼兒在游戲中出現不能解決的事情時,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幫助,讓幼兒能夠繼續進行游戲。但教師的指導要適時,不要打擾游戲的進行。另外,教師要關注每個幼兒。比如,對于在角色游戲中不喜歡與同伴交往的幼兒,教師要給予特別關注,為幼兒提供交往的機會,從而提高幼兒同伴交往能力。
游戲評價可以讓幼兒掌握游戲活動開展的情況,使教師進行有效指導和深化學習內容。[10]教師應觀察幼兒的行為,對于幼兒在游戲中表現不太好的方面給予恰當的指出,并指導幼兒用適合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的評價也應該有重點,不能泛泛而談,尤其要對幼兒的交往行為進行評價。如果角色游戲中幼兒表現出待人熱情、有禮貌、遵守規則等優秀品質,教師需要對其進行贊美,從而激勵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提升自身的同伴交往能力。另外,教師在評價幼兒的角色游戲時,應當尊重幼兒自主表達的意愿,多聽幼兒的自我感受,從而促進幼兒與同伴交往,提升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綜上可知,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是在角色游戲中培養的,而角色游戲又能夠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因此,幼兒需要體驗不同的社會角色,不斷豐富自身的經驗。教師在角色游戲扮演的過程中應該多關注幼兒的交往方面,要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重視公平、適時指導、科學評價,從而提高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