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米,陳亞萍,劉 珊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貴州都勻,558000)
作為鄉村教育的“第一課”,0—6歲的幼兒教育發展正引起國家越來越多的重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教育部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署,深入推進各項工作,為加快農村學前教育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國務院發布《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也明確提出:“各地要把發展學前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1]由此可見,國家高度重視發展農村幼兒教育。
幼兒園園本研修的有效開展是實現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保障,關系到幼兒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近年來,各園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園本研修,以提升本園教育教學的質量。然而,目前貴州省農村幼兒園園本研修的開展仍存在不少問題與困難,制約了幼兒園的整體發展。基于此,我們要針對當前農村幼兒園園本研修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分析當前狀況,引發幼兒園反思并改善現狀,讓園本研修真正成為推動園所教育質量提升的有效途徑。
園本研修就是專家、教研員和教師一起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對幼兒園教學活動進行診斷與評價、研究與分析,經過反復的探索與實踐,把新的教育理念真正變為教師的教學行為的研究活動。[2]
通過對貴州省農村幼兒園園本研修現狀的調查,了解貴州省農村幼兒園園本研修開展的現實境遇,深入剖析現狀,了解農村幼兒園園本研修的開展形式與組織結構,發現其存在的困境和制約因素,立足幼兒園內在發展規律,將研究所得結論服務于幼兒園整體發展需要。調查、研究、總結當前園本研修存在的問題,以期對今后貴州省農村幼兒園園本研修研究的發展提供借鑒。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逐漸富裕的人們普遍認識到發展高質量、高水平的學前教育的重要性。[3]園本研修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研究的新熱點,同時又是培養教師、提升教師業務水平的課堂,對于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促進幼兒個體早期的習慣養成、智力開發、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園本研修能通過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等多種方式,促進教師自主成長。在園本研修探索時,教師可將行動研究和理論研究結合起來,遵循幼兒身心的發展規律,尋求最優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成長,帶動幼兒全面發展。多維度、多層級、立體化的基本技能提升和教學素養積淀,有助于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本研究基于貴州省農村幼兒園園本研修的現狀進行問卷調查,依據貴州省農村幼兒園園本研修最新動態、人員結構、園本研修開展的實際情況等,重點圍繞園本研修內容層次和研修的基本形式,剖析教師實踐中的困惑及問題,結合劉敏《園本研修與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中組織開展園本研修的相關論述,將研究分為重視度、內容、形式、制度、效果等多個維度設計問卷。具體內容如表1。

表1 問卷內容
由表1可知,教師基本信息題目共設8道,其目的是在真實詳細記錄教師信息的基礎上使問卷內容更具可信性。集團園與研修組長對園本研修的作用題目共設8道,其目的是讓本問卷真實反映貴州省集團辦園模式下園本研修的效果。園本研修重視度、內容、形式、制度、效果的題量設計相對均衡,能多維度真實反映園本研修涉及的面及范圍,使研究更具科學性。
本研究采用幼兒園現場調查和網絡調查兩種方式進行,以貴州省農村地區121名專任教師為調查對象,問卷調查時間為三個月,共獲得121份幼兒園專任教師反饋的問卷數據,問卷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為105份,有效問卷量占總問卷量的86.8%。研究者將有效問卷數據納入本次研究,并用Excel 2010電子表格和SPS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對相關信息和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本研究調查中,貴州省多以集團化經營模式采取從上至下、以優帶劣、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等形式開展園本研修,含公立、私立幼兒園與企業辦園。調查涉及遵義、六盤水、黔南、黔西南、黔東南、貴陽,共計6個市和自治州的農村幼兒園。所在幼兒園中,教師數量多則 78 人,少則 1 人(此情況為村級小學開辦的學前班)。調查結果顯示,貴州省農村幼兒園園本研修在集團的帶領下,已初步形成研修發展體系,但仍存在諸多不足,有待繼續完善。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教齡、專業、編制、職前學歷、現在最高學歷等[4]。相關統計分析如下:

表2 幼兒教師基本情況分析
從教師年齡和教齡來看,年輕教師較多,25—35歲共占79.0%,其教齡多為 1—3年,未來發展空間極大,且年輕教師精力充沛,樂于承擔事務,是幼兒園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
從專業性來看,還存在非師范、非學前教育師范專業的人員從事幼兒園教育工作,前者占比為3.8%,后者占比為8.6%,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園本研修的開展。
從編制情況來看,在編教師居多,占60.9%,這對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有利。不在編教師占39.1%,流動性較大,工作不穩定,對幼兒園人才儲備不利。

表3 職前學歷與現在學歷
從教師學歷來看,本科以下學歷呈下降趨勢,尤其是中專及以下學歷最為明顯,由12.4%降至2.9%,大專學歷相較中專及以下學歷下降幅度較小。然而,本科及以上學歷比例增加,碩士及以上學歷實現零突破,占比升至 7.6%,教師學歷有從低學歷向高學歷轉變的趨勢。
1.園本研修重視度

表4 所在園對園本研修的重視度
由表4可知,幼兒園均重視園本研修的開展,非常重視和比較重視分別占 47.6%、36.2%;一般重視和不重視占比較少,分別為 10.5%、5.7%。這表明園本研修的價值得到普遍肯定。
2.園本研修內容

表5 園本研修的內容主要來源
由表5所示,40%的園本研修內容主要源于幼兒的需要,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需要、幼兒園需要、上級教研部門需要占比分別為28.6%、21.9%、9.5%,表明園本研修內容主要來源仍有以教育者為中心的現象,以幼兒為主體的意識有待提高。
3.園本研修形式

表6 園本研修的形式
由表6可知,集體教研是園本教研最普遍的形式,具有易操作、見效快的特點。教學觀摩與研討、分組教研、課題研究次之。其他組織形式較少,如一課三研、案例研究等。這表明各園均積極地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了園本研修的嘗試。
4.園本研修的制度
幼兒園園本研修制度相對完善,當前多數幼兒園已建立了園本研修制度并納入園內的日常工作體系之中,其中集體教研制度、分組教研制度、聽課、評課制度相對完善,其他制度有待完善。
5.園本研修效果
園本研修對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被調查教師認為,園本研修對個人的提升主要表現在教育觀念、教學能力、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方面。在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育科研能力、反思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與家長溝通能力等方面也有較大提高。
6.集團園對園本研修的作用

表7 集團園對園本研修的作用
表7數據顯示,教師認為集團園對園本研修的作用均值為1.87,一個較低的分數,極大值為4,極小值為1,標準差為0.808。這表明,多數集團園沒有有效發揮自己的帶領作用,園本研修開展不到位,積極發揮自己帶領作用的僅為少數。
7.研修組長對園本研修的作用

表8 研修組長對園本研修的作用
表8數據顯示,教師認為研修組長在教研活動中的引領作用的均值為2.28,極大值為5,極小值為1,標準差為1.112,表明大部分研修組長均能發揮引領作用,部分幼兒園研修組長的引領作用有待加強。
綜上所述,貴州省農村幼兒園教師學歷近年來有所提升,本科居多,園本研修活動均得到開展,且開展形式多樣,制度相對完備,教師在園本研修活動中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提升,這與貴州省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分不開。然而受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無編制教師數量較多,仍有非師范專業人員從事學前教育工作,多數集團園與研修組沒有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不利于園本研修活動的精準開展。
1.教師缺乏“自我卷入”式精神
“自我卷入”即教師在參與研修中,通過研究自己、了解自己來了解幼兒,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師的自我發展,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農村幼兒園無編制教師數量較多,也未列入中小學教師序列進行管理,使得他們在進行培訓、繼續教育、薪資保障等方面無法獲得相應的權益,嚴重影響他們參加研修活動的積極性。農村幼兒園教師學歷整體偏低,這部分教師也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和較高的自我學習能力,“自我卷入”意識淡薄。
2.在研修中“參而不與”
參而不與則淺,與而不研則空。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的“參而不與”表現為心不在焉、做與教研活動無關的事等,應付上級規定或應付幼兒園安排,未能全心投入。在常規的教研完成后,未能及時做到反省、思考、探索,也未能及時解決研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對研修活動實情認識不精準,研究視角狹窄
園本研修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關鍵,引領著研修工作的發展方向。但仍有少數領導者對研修計劃、研修目標的定位不夠精準,脫離教師發展真實水平和實情,缺乏對教師自身需求、經驗、發展的關注。研修工作急功近利,缺乏對教師內在研究動機和原有經驗積極性的調動,未能及時讓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嘗試將新的教育理念內化為自身的研究。[5]缺少足夠的支持,造成研修支持度不能滿足教師主動學習的需要和建構需求。活動目的僅定位在展示教研成果和經驗上,注重形式、忽視內容,致使幼兒園研究視角狹窄,缺乏對研修活動深入的、內在的、有意義的思考和評價,只追求教育的表面效果。
2.對園本研修的管理處于“真空”狀態
由于一些農村地區幼兒園教育經費較少,加上存在行政管理人員不足的問題,即使園里開設園本研修活動,也是為了園內評估或教師自身績效、評職需要,未能真正發揮其價值。園本研修制度落實不到位,再加上實施過程中的人員管理辦法、參與流程、獎懲機制等缺失,管理處于“真空”狀態,有制度而無實施的效果。研修制度只是掛在墻上的裝飾品,活動雖有安排,參與與否無硬性要求,實施情況達不到預期效果。
為了積極響應國家扶持農村邊遠地區幼兒園發展的政策,貴州省采用集團辦園模式,城鎮重點示范園牽頭幫扶鄉村幼兒園發展。但在目前的園本研修現狀中,鄉村幼兒園只有集團園的頭銜,集團園行之有效的幫扶及管理工作不能完全落地實施,集團園到農村幼兒園考察園本研修工作時存在走過場、提前打招呼、幼兒園提前準備應付等情況,不能真實反映幼兒園園本研修存在的問題,以致農村幼兒園存在的問題也未能得到針對性的解決。集團園雖派教師到幫扶園開展相關送教教研活動,但僅僅是收集材料,將過程報備在書面材料中,杯水車薪的送教課程不能解決農村幼兒園園本研修工作的問題,集團園幫扶的價值沒有得到最大化發揮。
鑒于當前貴州省農村幼兒園園本研修的開展情況,還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為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的新教育理念,需加強園本研修領域的探索與研究,特別是根據幼兒園實際情況,改變園內研修工作方式,進而開展有針對性的系統研究。深入認識幼兒園園本研修的內在規律,有助于廣大幼兒園提高園內研修工作的實效性[6],對貴州省農村幼兒園今后園本研修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園本研修在提高教師素質和教育質量的作用上具有重要分量,今后仍需不斷地研究與探索,園本研修的不斷革新與發展必將對貴州省農村幼兒園教育教學帶來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