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明,吉安亞
(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學院二分部,江蘇鹽城,224000)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統籌配置城鄉師資,并向鄉村傾斜,建好建強鄉村教師隊伍。”[1]可見,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國家把農村教育事業擺在了重要的地位。農村學前教育是農村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農村學前教育的關鍵。[2]本研究探討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以期給教育主管部門、幼兒園解決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問題提供參考依據。
本研究選取Y市農村部分幼兒教師作為研究對象,發放調查問卷165份,回收147份(有效率為89.1%)。所選幼兒教師大多數為女性(94.56%),其中:有事業編制的幼兒教師為46名(31.29%);大專以下學歷25名;大專及以上學歷122名;112名(76.19%)幼兒教師已取得幼兒教師資格證。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如表1所示,35歲以下的幼兒教師占大多數,其中25歲以下的幼兒教師占63.94%,35歲以上的幼兒教師占11.56%,這說明農村幼兒教師隊伍結構呈現年輕化狀態。擁有3年以下工作經驗的幼兒教師占54.42%,3—5年工作經驗的幼兒教師占31.29%。不足3年工作經驗的幼兒教師隊伍里,有一部分是剛入職一年左右的年輕幼兒教師。擁有21年以上教學經驗的幼兒教師占1.36%,基本上都是處于領導層的教研主任或園長的位置。
其中,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幼兒教師占89.79%,取得教師資格證的占76.19%,這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幼兒教師隊伍的專業性,而非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有可能是對學前教育感興趣轉崗過來的。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農村地區教師的編制問題還是非常嚴峻的,編制內的教師只有31.29%,編制外的教師群體流動性較大,這也是造成現階段大部分幼兒教師工作年限較短的原因之一。編制問題可以說是影響師資隊伍專業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3]
調查發現,農村幼兒教師在入職前對職前培訓有一定的了解,外出培訓的機會總體來說不多,幼教專家很少到幼兒園指導,超半數的教師沒有接受過任何師徒結對培訓。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幼兒教師的培訓選項分布(n=147)
職前培訓對未來的幼教工作很重要,84.35%的教師認為在學校期間的專業方面的學習對以后的工作有重要的意義。這說明,幼兒教師已經認識到職前培訓的重要性,知道應為適應幼教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大多數教師一致認為,師徒結對對專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師傅的專業素質決定了新教師的專業成長。
通過調查了解到,幼兒教師參加職前培訓的形式單一,有畢業實習、學校組織講座集訓、專業幼兒教師培訓學校。外出培訓主要有學歷培訓、函授培訓、短期集中培訓、非學歷培訓等方式。教師最喜歡參觀觀摩式培訓,其次是講授式,最后是課題研討式和案例分析式。相比傳統的講授式培訓,參觀觀摩更輕松、自由,教師可以直接走進幼兒的學習生活,更好地理解幼兒。講授式可以讓教師學習更系統化、更專業性的幼教知識。農村幼兒教師自身研究能力有待提高,因此課題研討和案例分析式的受歡迎度次于參觀觀摩和講授式的培訓。
幼兒教師參加的職前培訓的內容主要是有關幼兒護理的專業知識、音樂舞蹈相關技能、課堂組織管理以及幼兒園管理制度層面。外出培訓的內容基本與職前培訓相同。互聯網時代,現代技術如何服務好課堂也是幼兒教師必備的技能;在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德育也非常重要。
農村幼兒教師工作以后外出培訓的機會不多,加之幼兒園經費支持不足、自身工作太忙精力跟不上等都會影響外出培訓。農村幼兒教師參加培訓主要是為了提升能力、提高自身素質以及評定職稱。培訓過程中,幼兒教師最想積累自己的幼教專業知識、幼兒護理知識,提高組織幼兒游戲活動的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
調查發現,幼兒教師對園本教研有一些了解,超半數的教師對園本教研了解一點,盡管如此,還是比行動研究了解得多,有34.69%的教師對于行動研究完全不了解。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農村幼兒教師園本教研與行動研究的了解情況(n=147)
園本教研中,78.23%的教師學習如何備課,新教師剛開始都只關注課堂本身,因此如何上好課、站穩講臺才是立身之本。每所幼兒園都有園本特色課程,如何制訂園本特色課程需要研究。幼兒活潑好動,幼兒園課堂不同于中小學課堂,需要針對日常教學活動產生的問題組織研究并討論看法。另外,幼兒教師還要學習前沿的幼教知識,比如定期學習幼教文章和綱要等。
園本教研對于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有幫助,79.59%的教師持贊同態度。87.75%的教師認為參加園本教研的出發點來源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50.54%的教師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32.4%的教師是為了促進同行之間的交流,26.35%的教師是為了學習寫論文和評職稱,另外有12.31%的教師是迫于幼兒園的規定。因此,幼兒園教研不能流于形式,要重內容,切實幫助每位教師成長,他們才會愿意主動參加園本教研。
一線教師普遍反映教學任務繁重、大小瑣事繁多,導致他們分身乏術。缺乏科研理論知識和素質能力、幼兒園對教研活動不重視流于形式、有些幼兒園缺乏專業的指導不知道如何開展教研等因素會阻礙園本教研順利、高效地開展。因此,園本教研要真正走心,幼兒園層面要高度重視,定期請專業人員給予指導,教師也要不斷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提高教學科研的意識。
除參加園本教研,幼兒教師還需要積極參加行動研究。39.46%的教師通過促進者的幫助形成自己的研究共同體;31.29%的教師經過專家指導自己表達想法、設計研究策略;還有一部分教師同校外專家合作,在實踐中檢驗專家提出的理論。[4]雖然很多教師對行動研究知之甚少,但是他們表示在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上收獲頗豐,我們欣喜地看到35.6%的教師在行動研究中感受到幼兒教育的樂趣和意義,提高了自己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信心。
由表4可知,近半數的教師對園本課程不太熟悉,只有15.65%的教師很清楚園本課程。盡管對園本課程認識不深,他們還是支持開發園本課程,但是31.29%的教師認為園本課程需要局部革新,不能為了園本而園本或者一味仿效其他園,應該深入挖掘本土文化,開發有特色的園本課程。

表4 農村幼兒教師對園本課程的認識(n=147)
關于教師在教學中課程實施的取向,有30.6%的教師制訂課程時以教材為準,40.2%的教師會對教材與現實需要進行相互調試來實施課程,只有29.2%的教師會趨向創生型課程。通過訪談了解到,很多教師還是希望課程是生動的,但是由于精力有限、經驗匱乏,在實施課程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少數教師愿意大膽嘗試,以幼兒為中心,制訂適合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全新課程。
由表5可知,沒有教師不進行教學反思和自主學習的,這說明幼兒教師已經具有教學反思和自主學習的意識。超過80%的教師認為,反思和自學的作用相當大。反思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在與別人的交流或者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都會不自主地進行反思。

表5 農村幼兒教師自主學習與教學反思情況表(n=147)
大部分教師采用與同事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反思,但也僅是在頭腦中想想而已,沒有記錄下來,部分教師有課后寫教學反思日記的習慣,極少數教師會通過小論文或者借助網絡微博、日記等形式記錄教學反思。自學方式的選擇上,有80.27%的教師選擇上網查閱資料,其次是查閱教育理論期刊及書籍或向同事請教,也有35%的教師選擇在與幼兒的互動中體會觀察,很少有教師向領導請教或詢問專家。
由此可見,自主學習主要是利用網絡信息化來進行,但是網絡信息化手段在教學反思上的應用還比較少,因此很多教師會進行教學反思,但只停留在想一想的層面,并沒有深入的反思。[5]關于自主學習的內容,絕大多數教師選擇和工作相關的,比如,關于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更好地服務于課堂,以便了解幼兒、理解幼兒。
幼兒教師與同事之間交流合作的頻率分別為“經常”的占75.51%,“有時”的占21.09%,“偶爾”的占3.4%,這可以看出幼兒教師與同事之間能經常進行交流、分享。幼兒教師與同事之間進行交流合作的方式,主要通過聽課、評課、議課的方式的占78.23%,集體備課的占46.8%,專題研討占23%。另外,有極少部分是通過合作研究和小組定期討論。我們可以看出,交流的頻率很高,但是僅限于課堂,很少有專題沙龍這樣的交流,所以交流、分享還需要深入進行,帶有研究性地去挖掘。

表6 農村幼兒教師構建學習共同體情況表(n=147)
關于幼兒園的教師合作文化,調查顯示,“自然合作文化”占56.46%,“人為的合作”占21.09%,也有個別個人主義和派別主義的合作文化。大多數教師認為,所在幼兒園具有活力、公正公平、充滿感情和人際和諧,但是也有少部分幼兒教師反映在工作中感到有壓力,可能由于職稱、收入等因素。教師對幼兒園的感受和情感判斷直接影響其對工作的投入程度,因此,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是很有必要的。

表7 幼兒園文化狀況表(n=147)
我們還對幼兒園領導的風格進行了調查,大部分領導是民主、人性化的,但是也有一些領導屬于權威型、專制型,甚至還有極個別領導屬于放任型。因此,在師資培訓制度上,幼兒園要充分考慮教師個性化的專業發展需求和教師個人的經濟能力、職業壓力水平,落實制度和計劃,幫助教師落實教學的有效需要。
首先,教師專業發展應該有相應的政策支持,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基本的保障。調查發現,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普遍不高,很多教師沒有編制,這些直接影響農村幼兒教師的基本生活保障。
其次,為促進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應建構符合農村教育實際的教師培訓體系,針對不同教師的具體情況,主管部門應該采取不同的培訓內容和形式,切實幫助教師提高理論和實踐水平。
再次,幼兒園應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專業發展環境,創設良好的園本教研環境,營造互助合作氛圍、形成民主參與式的管理風格。幼兒園應以實際行動支持教師參加園本教研,并提供時間和物質保障。同時,幼兒園還應加強與專家的交流合作,重視師徒結對的方式。
最后,教師要提高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在工作當中要具備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積極主動地開展教學反思,成為專業成長的主宰者。教師要具備自學能力,只有堅持自學才能夠成為自己的主人,才能有效地發展和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