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百里杜鵑管理區沙廠彝族鄉沙廠小學 貴州 畢節 551619)
伴隨著社會的開放性發展,人們對于物質的追求越發明顯,同時呈現過度且單一的現象,例如家長過多地施壓給學生,過度追求學生取得好成績而不關注學生本身的成長以及人格、習慣的培養。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是確保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在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再加上小學語文本身的特殊性,在其中應用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非常顯著的意義和價值。
在學習過程中,好的學習習慣相當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習慣對于把一件事做到盡善盡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這樣一個真實案例:我的一個朋友在上學期間,從我們剛認識時的草根到現在的飛黃騰達,他沒有父母出眾的頭腦基因,更沒有受賄他人或者靠家底,而是因為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后天養成的良好習慣造就了他出人頭地的社會地位。只因他內心深處有一根不滅的信念蠟燭。試問如果他天生懶惰又自暴自棄,沒有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又怎能有這樣光明的前途呢?
事實上,成功也并沒有我們想象的登天難。方法,永遠把方法放在第一位。一味的迷茫前進未必把你推向成功的巔峰。其次,進度。進度也很重要。質量是保證效率的前提。之所以把質放于首位,說明質是進度之根源,加之有正確的方法引導就是循序漸近。最后一步那就是堅持,鐵棒磨成針,那還有什么是不能做到的呢。以前我們班有位同學,每次考試結果總是不盡人意,當得知他并非先天因素導致,老師不斷發現問題,發現他沒有一個完整的學習規劃,效率低。直到他開始制定計劃,完善學習方案,端正態度并持之以恒,使他有了一個可觀的學習成績。看來成功說難不難,因為只要方向正確,態度端正,堅持不懈就能成功。說易不易,并非兩日之功和一時興起就能事半功倍。
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根基,也是立足于社會的支柱。學生自身作為心理狀態的指揮者,操控者,應該具備調控心理的能力和基本素質。學生如果自身發現心理問題,首先應該積極面對,運用自身調控機制不斷修復。例如:學校可以組織成立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并且設立相關部門及學生基層的工作服務人員,既可以讓心理有問題同學有一個傾訴平臺,又可以讓其無代溝交流,形成綠色通道。為了讓學校對這部分學生人群有更全面貼心且人性化的關注和照顧,還應在各班成立相關團隊,讓心理協會機制更加完善和成熟。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方還應定時進行心理反饋問卷調查等,有利于提升學生心理素質,促進人格發展。對此,心理委員協會應有兩項實質性職責,包括預防和預治兩大方面。具體為心理委員發現有心理健康隱患的同學應該及時引導,使其走出心理陰影。對于未發現心理不健康的學生人群應該多多關注,不斷預防。
經過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證明顯示,當一個人心情愉悅,心態平和,更有利于一個人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不僅提高工作效率,還能給大腦造成積極信號暗示,從而,大大增加對知識的主動接受性和創造性。學生的心理作用可以無形當中轉換成學習能力。因此有一個良好愉悅的學習氛圍也是至關重要的。從古至今,學習的過程是文化傳播,文化傳播的本質是師生交流。愉悅的學習環境大部分來源于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應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激起老師的傳播熱情和學生的接受心態。在這個發展過程當中,老師應有溫和的言辭舉止使學生從內心深處與老師建立零間隙交流,不僅可以提高傳授效率,還能在很大程度上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傳播環境。除此之外,老師對學生的信任鼓舞更能富有親和力的使學生接受。例如:在上課過程當中,老師多用一些“恩,有進步”“不錯,我相信你是可以的”等之類的話對學生進行鼓勵夸獎。形成溫馨,輕松,活躍積極的課堂氣氛。從而讓學生們發揮大腦積極主動性來更好的接受信息。有這樣一個有趣的規律:學生在課堂上時回答問題前和回答問題時的表現是截然不同的。在回答問題之前總是爭先恐后,但是站起來之后卻語無倫次,緊張不已。這種前后不同的狀態大多數讓老師失去耐心,讓他坐下或者一頓訓斥,事實上老師這種做法不僅扼殺學生的積極性,還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其實這種現象并不能說明學生不具備回答問題的能力和知識水平,只是學生站起來時內心緊張導致的。只要老師面帶微笑稍加提醒變會讓他正常發揮。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語文教師去探索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全新的任務,同時又是一項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當前人們在心理教育方面有著極高的重視度。小學是學生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的初始階段,更應該重視在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語文教學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著先天性的優勢,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出語文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在教學中做好教學目標的制訂、加強教材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聯系性、轉變教學方式、加強教學互動,通過這些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